分卷(108)
一群小货郎都笑歪了,估计是他们在学舍,先生刚教了他们礼节,他拿你练手呢。
读书人,都是先贤弟子,是为同道。
读书人,施礼还礼,是刻印在骨子里面的礼节。
社会礼节有序,人类尊礼守法,才显得文明,穷山恶水多刁民,其实也是因为少了教化的原因。
豆子也笑出一口小白牙,世子说,我们要讲文明讲礼貌,要做有素质的北凉好少年。
我这不是没忍住,直接就还了一礼。
读书人的确和闲散的游荡人士,有非常大的区别,哪怕在现代,你看在学校的学生,和街头的小混混,也是区别十分巨大的。
这些学生回到家,大部分得帮家里干活。
抗些柴火等,这些活儿他们是经常干的。
只是看着脏了的衣服,赶紧跑去告诉父母,我这衣服脏了,明天没办法穿了。
先生说,我们的衣服可以旧可以破,但不能脏不能乱。
这是对己之礼,也是对他人之礼。
父母:
不就是让他们洗衣服嘛,怎么还一堆大道理。
家里孩子的变化,有目可堵。
比起凉京城的这种教化上的改变,赵景澄等学生的境遇又大不一样了。
在路上边走边哭,哭得汪汪的。
古时,县与县之间,多是泥坑路,很多地方,马车都是无法通过的。
他们现在正抱着一块小黑板,深一脚浅一脚,满身的泥丁。
和出发时的意气风发,心怀锦绣,差距不是一点半点的大。
但十一二的少年,也正是最重责任亦脱不了任性的时候。
所以,正边哭边往目的地走。
对于大人来说,走遍一洲的各郡各县,都是十分辛苦的,更别说一群从未吃过苦的贵族少年。
所以才有了莫少珩告别时的那句,等他们回来,就会在金殿上为他们请功之言,多少是有些心痛这些学生的。
莫少珩的各个工厂初开工,多少也会有一些管理上的问题,所以十分的忙碌。
期间,时不时还有想起赵景澄等,也不知道吃不吃得了这一份苦,可别半途而废了才好,难得的磨砺。
赵景澄他们这一去,竟然直接从夏初,到了秋末。
整整两个季度,半年之久。
首先回来的,是赵景澄和赵御宁。
因为有些担心赵御宁,所以安排着负责比较近的洲。
得到两人要回来的消息,莫少珩和南一亲自去了城门口迎接。
城门口,远远的马车驶来。
赵景澄和赵御宁两人从马车上下来,看到莫少珩的时候,委屈得不得了。
外面的路也太难走了,还经常露宿,半夜还能听到野兽的叫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
每天都跟在泥里面滚过一样。
连好吃的都没有,嘴巴都半年没有味道了。
赵御宁还在那告状,赵景澄半路还哭了好几次,可惨了,路过的人还以为他是被拐卖的。
赵景澄:
这娃在说什么?
明明是赵御宁先哭的,被狼的叫声吓得缩成了一团,哭得嘤嘤嘤的,他才跟着哭的。
说好了回来不许提这事儿的。
忒丢人了。
看着两人有些抱怨,但似乎又有些兴奋和怀恋的样子,莫少珩也是一笑。
有时候,当时经历的苦,再后来看来,却是甜的呢。
莫少珩也再打量两人,赵景澄看上去整整瘦了一圈,估计是真没有吃好,又苦又累。
这倒好,意外的减肥成功,光是这一点收获,也十分不错了。
连赵御宁都多了一丝干练。
洗去表面的尘埃,方显珍珠的明亮。
回去的路上,遇到了豆子的广告队。
赵景澄愣是趴在马车上一个劲问豆子,豆子,我们离开这半年,乌衣巷出什么新的好吃的没有?
豆子如数家珍,有啊,很多。
我们现在多了蒸大白馒头,蒸饺,蒸花卷。
阳春面,炸酱面,牛肉面,羊肉面。
还有酸菜鱼面,这个可好吃了,来吃的人连一滴汤都不会剩下。
他们世子每弄一种新菜,都会在员工食堂,让他们小货郎先帮着尝味道。
世子说,他们小货郎都说不出自家的商品是什么味道的话,怎么说给别人听。
哈哈。
他们最喜欢出新品了。
还有应季的青枣味道的奶茶,多加些冰,喝着又凉快又清香。
说得赵景澄和赵御宁一个劲的擦嘴角的口水。
他们苦都不怕,唯一怕的,就是没有他们凉京的美食啊。
以前还不觉得,这出去了半年,妈呀,吃的东西都没有了灵魂一样。
莫少珩笑道,等其他人回来,我给你们弄一样好东西,保证你们吃的苦都不再觉得苦了。
吃的苦都不觉得苦了?
时间到了秋末,秋收的时节了。
其他的学生也陆陆续续的回来了。
一个个半年不见,十一二的少年,正是长个的时候,好几个都跟拔高了一节一般。
一回来,莫少珩身边突然就热闹了。
一个个都在诉说着这半年的经历,路上的见闻。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多少都是有些收获的。
莫少珩也准备给这些学生弄点好东西接风洗尘。
看了看天色,正好时节差不多。
跟我去一趟庄子上。
一群学生:
不是说要给他们弄好吃的吗?
不管了,反正,他们觉得跟在莫少珩身边,那日子真的是过得跟神仙一样,特别是和这半年的时光比起来,以前每天往乌衣巷跑的日子,实在太幸福了。
到了庄子上,一群学生,一人手上拿了一把镰刀。
被抓壮丁了。
帮莫少珩收割甜菜。
苦哈哈的一群学生,但马上又边干活边笑了起来。
哈哈,为啥回了凉京,连干活都不累了。
可不是嘛,还特别快乐。
莫少珩都给逗笑了。
苦的程度,其实也是由心态决定的。
这群同龄的学生,因为经常一起做着同样的事情,建立起来了他们可能都还不清楚的友谊。
现在又能重聚在一起,自然是快乐的。
他乡思故人,那才是最折磨人的。
不过,这个是菜吗?怎么以前没有见过。
莫少珩说道,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他用黄金购买的甜菜种子,现在终于长好了。
它最大的用途,就是用来制糖。
甜菜的出糖率是十分高的,在现代,都是用来制糖的最主要作物。
甜菜制糖,和其他植物制糖的工艺差不多。
第一步,榨汁。
第二步,慢煮。
第三步,提糖。
看似简单的步骤,其实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慢煮,需要耐心地将水分全部煮得蒸发掉,剩下足够粘度的糖浆。
若是火大了,糖就会焦化。
粘度不够,也无法凝固成快状。
甜菜制糖,可以制作出如同晶体一样的白砂糖,可惜现在的工艺无法达到这样的纯度。
所以莫少珩最终弄出来的糖,看上去带着一些褐色。
莫少珩拿起一块糖,放进嘴里,甜度完全不是北凉的糖稀能比较的,甚至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褐色的糖块,自然也有它的用法。
一是,可以用来做焦糖奶茶。
喜欢甜度高的,肯定会对这一款茶情有独钟。
二是,莫少珩准备用来做牛轧糖。
颜色刚刚好。
牛轧糖最好的辅料,其实应该是花生。
但现在没有,只得用红色的豆子来取代。
将红色的豆子煮熟,弄成泥,然后混进融化的糖里面。
等糖凝固,切成一块一块的,包裹在牛皮纸做的糖纸里面,就是颜色纯正,味道甜美的牛轧糖了。
之所以做这个,是因为北凉缺少高品质的糖,而且,诸国的商人应该对此十分的感兴趣。
莫少珩和一群学生在庄子上呆了好几天。
等准备回去的时候,莫少珩给一群学生一人塞了一大包牛轧糖。
看着牛皮纸包成的奇怪的小长方形,这是什么?
莫少珩答道,糖,牛轧糖。
一群学生:
糖不是这个样子的啊。
取出一颗,将糖纸拧开,这糖还挺好看。
甚至可以说,实在太精致了。
因为产量的原因,莫少珩的确是准备走精品路线。
往嘴巴一放。
一群学生直接愣住了。
这是什么味道?
好甜。
妈呀,这才是糖啊。
也太好吃了。
莫少珩问道,还苦么?
一群学生一愣,这才想起,莫少珩说的,让他们不再觉得苦的事情。
可不是,这么甜,哪里还觉得苦啊。
真的,太好吃了。
眼睛都甜得眯成了一条缝,太幸福了。
我得拿回去给我娘也尝尝,让她也感觉感觉,生活有多甜。
莫少珩笑了。
他种的甜菜是有些多的,一马车的种子呢。
说道,要不了多久,市场上也会开始售卖牛轧糖。
一群学生一愣,他们以为,这么好的东西,就跟蜂蜜一样,稀少得很。
但能在市场上流通,说明,量不会少。
当然,整体来说,还是少的,所以莫少珩不准备直接卖原糖,而是做成牛轧糖。
想了想,又带了一些回去,除了给燕王府和镇北王府外,也得让小货郎们尝尝生活的甜。
等去了乌衣巷,每个小货郎分到了两颗糖。
这个漂亮的小家伙,叫牛轧糖么?
看着也太精致了。
都有些舍不得吃。
等放进嘴里的时候,赵景澄等学生还在逗小货郎,怎么样?
是不是感觉到了生活的甜?
一群小货郎眼睛都甜眯了,这也太好吃了。
生活也太甜了。
莫少珩都给逗笑了。
几日后,一种小货郎口中,能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甜美的牛轧糖开始上市了。
贵族家里,能抓出一大把糖来散给客人和小孩的,都算得上体面。
牛轧糖的名声,也飞快的传开。
没有吃过牛轧糖,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甜。
东唐和外域的商人,也开始询问了起来。
不过,他们应该是买不到的,哪怕是买到,也是零散的一小点,因为,北凉自己内部都不够。
但名声肯定要传播起来,为以后售卖向诸国做准备。
此时,莫少珩已经在金殿上了。
他的学生现在都回来了,也是时候兑现,这些学生离开时他许下的承诺了。
今日的朝议,似乎和往日也没有多大的差别。
不过,殿外等着一群贵族家的小少年,穿得十分的得体,就像精心打扮过的一样,让他们有些意外也有些皱眉。
金殿是什么地方,是北凉最神圣最威严的地方,可不是各世家自家府邸,过家家呢,这么小的少年居然带来殿外。
不过,能来到这里,定是事先禀告过的。
疑惑的是,他们为何被允许来这里。
莫少珩早上的时候,看到这群学生一身标准的小锦袍的时候,也是一愣,跟一个个小花孔雀一样,爱美到不行。
不过,也能理解,今日的精心准备,毕竟是第一次,正式进入金殿。
金殿上,莫少珩出列。
禀圣人,外出历时半年,在各县推广义务教育的子弟已经回京,现正侯在殿外。
众人嘴角一抽。
说实话,这些少年,这么小的年龄,居然为了朝廷推行新法,就在各地奔波了整整半年,他们也是有些刮目相看的。
每一洲下面有数郡,郡下又有数县,他们也不是没有去过各县上,那路途有多艰难,他们心里自然清楚。
他们都没像这些少年一般,跑遍每一个县。
但依旧不足以让这些少年直接越级上金殿才对。
只是,圣人直接开口,宣!
十五个学生,排着队,走进了金殿。
殿上众臣:
这一幕感觉实在太诡异了一点。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金殿是某府邸的大堂,一群后辈见长辈呢。
赵景澄等人,小模小样的,愣是要装成小大人。
看着古怪得很。
脸上又兴奋又激动。
他们虽然是贵族,但这金殿上的都是什么人啊。
三师三相三公三司马在前,六部尚书次之,百官分列两旁。
他们走在中间,心都哆嗦。
这些人中,不乏他们家族长辈,现在表情也是微妙得很。
这般年龄,便上得金殿,实在实在也太小了点,史书上怕是都要记上一笔了。
赵景澄等学着大人的样子,禀圣人,臣等前来述职。
鸦雀无声。
连圣人都咳嗽了一声。
但今日,这些小功臣,的确有资格上殿。
臣等十五人,历时半年,走遍我北凉各县,将义务教育中,铅笔,黑板,粉笔的使用,传递到位
众人:
居然有些,当年槐山先生推行文教,游走北凉每一个角落的感觉。
也是有这些学生,才能将莫少珩口中的国之重器的义务教育,更好的推行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