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09)
臣等不辱使命,完成朝廷之令,特来述职。
妈呀,赵景澄等激动得都想缩小脖子,但又立马保持最标准的姿势。
太威风了。
按理,这些人述职完毕,确认无误后,圣人该进行赏罚了。
但,圣人并没有,似还在等着什么。
众人也继续疑惑,莫少珩将人带上殿,但莫少珩应该十分清楚,仅仅是这事的话,还是不够的。
这时,莫少珩又站了出来。
启禀圣人,莫少珩携十五名学生,前来交旨。
交旨?
众人一愣。
倒是不少人眼睛一闪,莫少珩去年的确在圣人这领了旨,研究那什么种子定向培育,圣人还专批了莫少珩可以自由使用土地耕种。
结果,莫少珩种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数量之巨让人有些乍舌,这事儿还被人参过一本,不过莫少珩以土地使用权是圣人亲批,朝廷也同意了的,他爱种什么别人管不着为由,挡了回来。
莫少珩继续道,种子定向培育,已经有些成果。
如今已经整理成册,请陛下过目。
莫少珩递上一册子,让人传给圣人。
圣人看了一眼,似乎已经知晓上面的内容,然后让人递给众臣查看。
哪怕如此,圣人在看着册子的时候,眼睛也眯了一下。
册子开始传递。
莫少珩递上的这册子和一般的参本有些不同。
上面是横竖交叉的线。
其实就是现代常用的统计表,就像打印出来的excel表格。
内容也十分简单明了。
上面有,姓名,土地面积,上年产量,以及今年产量。
也就是统计的莫少珩,以及十五个学生负责的实验地的产出情况。
十分古怪的表格,但稍微提点一句,竟然让人立马就看懂了。
甚至十分的一目了然。
比他们传统的,一笔账写一条记录,竟然要实用得多。
要是用来记账,朝廷的官员,每年统计和查账的时候,也不用那么幸苦。
哪怕是商铺用来记账,也方便得多。
这个表格新鲜。
一开始,还在惊讶这种简单的记录方式。
但立马又被表格里面的内容所吸引,或者说惊讶,震惊。
因为,同样的土地,去年的产量和今年的产量,是写在相邻的。
对比太明显了。
甚至还以为自己看错了。
这两列,分别写的就是同一块土地,去年和今年的产量吧?
莫少珩答道,是。
嘶!
但为何有的产量整整差了一倍。
这不可能,这岂不是意味着,同样的耕地,产量却直接翻了一倍。
金殿上,皆是不可思议的声音。
作假?
他们不是没见过好大喜功,添油加醋,夸大其词的官员。
但别人再夸大其词,也不敢将产量翻一倍。
再说,莫少珩的那些什么实验地,就在凉京城外,这谎言太夸张了,一戳就破,莫少珩还不会傻到这种程度。
莫少珩说道,这是因为,实验地使用的都是最优良的品种作为种子。
再加上,都有使用碳灰育肥,因为是实验地,更是精心照顾
莫少珩在金殿上侃侃而谈了起来。
以往,这些土地使用的都是退化后的种子,产量本就低下,这才能突然将让它们的产量翻上一倍
说得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但
知道这对北凉来说意味着什么吗?
哪怕正如莫少珩所言,是因为实验地的原因,精心照顾的原因,其他百姓的地不可能像实验地这样照顾得面面俱到。
但哪怕是将百姓的地的产量提升个两三成,也是举世之功。
他们现在才知道,为什么圣人允许这些小少年来到金殿了。
莫少珩也是感叹,一群人竟然有些不相信。
莫少珩道,诸位若是不信,可以亲自去庄子上看看,地里种的庄家总是骗不了人的。
正好,他也让一群学生,将实验地的庄稼留到最后再收割,免得让人说他夸大其词。
不过,庄稼得尽快收割了,不然会烂在地里,还得被朝廷惩罚。
一群学生也一个劲点头,庄稼都还在地里呢。
莫少珩本想着,圣人会安排人去确认。
结果,圣人直接说了一声,摆驾,就让我们去看看,这产量猛赠的粮食到底是什么样。
莫少珩心道,也是,对于一向重视农业,但又农业不丰的北凉来说,粮食亩产增加,的确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一群学生激动得搓手手,圣人和百官居然要去看他们种的粮食。
圣人和百官出游,声势自然浩大。
大致规划了一下路线,因为实验地并非全都挨在一起,每个学生都是种的自家地。
凉京城外,正是丰收之时,农户在炎热中忙碌,但因为收成之时,似乎这忙碌也显得不累人了。
莫少珩靠近圣驾旁边行走,一群学生也屁颠屁颠地靠在旁边。
莫少珩一看,也是好笑,忒会生幺蛾子。
他们作为这次事件的主角,自然也没有人拦着。
只是这些学生眼睛一个劲往圣人身上瞅,还以为别人没看见。。
不多时,到了实验地。
实验地已经有一小块庄稼被收割了,这是为了统计产量,用等比法算出整块实验地的产量。
百官一到,眼巴巴的看着圣人。
等圣人掐了几根粟穗后,他们这才动手。
这穗看上去的确好了不少。
将穗在手中一撮。
你们看这穗中的颗粒,竟然比普通的粟米要大颗不少。
还有将搓出来的粟往嘴巴塞的。
似真的要比别人种的产量高。
其实用肉眼就能看出区别,这一路上他们也看了不少别人种的粟。
议论纷纷。
啧啧称奇。
这地,好像和周围的也无不同。
赵景澄靠在圣人旁边,整个脸都笑得合不拢,圣人,这是我种的,我的实验地。
众人:
凉京城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纨绔景澄小世子居然会种地了,而且种得还特别好。
赵景澄的确是乐开了花,圣人和百官都在看他种的地。
还拿出个本子,道,圣人圣人,地里的黑灰就是碳灰,不仅可以肥地,还能杀死地里的细菌害虫,避免庄稼的根部起虫害。
不过,碳灰肥地也得小心,因为它是生肥,如果不经过地里发酵就播种,它们连种子生出来的根都能烧死。
我们老师教的,我都记在本子上呢。
为了证明他种得多好,赵景澄还让人将这块地往几年的产量的账本都拿来了。
不得不让人感叹,因为往几年,这块地的产量是一年比一年差。
赵景澄说道,圣人,种地得科学种植,这可是一门了不起的学问。
圣人:
众臣:
其实,众人心里的激动何尝比这些学生少。
他们亲眼看到了具体的产量啊。
当然,一块实验地是无法概括全貌的。
又或者根本没看够。
继续去看其他实验地。
一群学生简直激动得就差手舞足蹈了。
圣人圣人,这块实验地是我种的
这块是我的。
走一路看一路。
虽然每块实验地的产量都有偏差,但比一路上其他人种的好太多了。
最后来到了莫少珩的那块实验地。
所以,你要了耕地的自由种植权,结果就只种了这一块粟米地?
莫少珩就有些尴尬了。
其实他这一块实验地可不小,比其他学生的都大,但
对比他种的其他耕地,他甚至将燕王府的耕地,都用来种其他的了。
实在微不足道了一点。
莫少珩敷衍了两句,然后说道,种子的定向培育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
只有将优良的品种,不断相互培育下去,才可能得到更加优良的品种,这将是一个长久的课题。
种子定向培育其实有很多的方向,莫少珩选择的是杂交育种法。
真正想要取得成效,需要经年累月的积累,不断的尝试。
甚至一年两年数年都不会有任何成效,但总是需要人去不断的研究付出,才有可能取得进步。
圣人点点头,他何尝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所以看到这些实验地现在的产量,才会如此的震撼人心。
百官也在议论着。
当初,春耕时,莫少珩就提出过,让朝廷收购优良品种,然后当成种子卖给百姓种植。
但当时考虑到,百姓自己留种,不会再花钱购买,所以没有实施。
但现在,实验地的效果他们看到,朝廷自然会大势宣传。
这样产量的提升,对他们北凉的百姓来说,亦是无法拒绝得了的,现在推行起来,也就更有信心也更容易了很多。
圣人已经在吩咐,明年春耕,让各地官府加紧宣传和选种的事宜了。
田园上一片喜庆。
莫少珩见圣人和百官暂时不想走,怕是想多看看实验地中庄稼,看着喜人。
那种欢喜是整个民族发自内心的,无论是贤臣奸臣,至少这一刻,心都生欢喜。
莫少珩想了想,干脆让人来收割庄稼了。
百官们,以及圣人,怕是都太久没有仔细看过丰收了吧。
让管事去安排人。
不多时,地里就热闹了起来。
一群学生提着个篮子,在地里拾着收割时掉地里的粟穗。
嘻嘻哈哈的笑得好不畅快。
那场景十分温馨。
连百官都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这些学生以前多能惹事啊,他们平时可没有少听闻。
但现在
在田里欢快的拾着穗,比起那些呆在世家府邸的其他贵族少爷来,竟让人有一种奇怪的错觉。
到底谁才是北凉的栋梁。
我们以前的户外实践课都是这样,特别开心。
我最喜欢上我们老师的课了。
这时,百官也发现了一些不同的地方。
以往,收割粟,都是割地上堆起来,然后连穗带杆运回去,再脱粒。
但他们现在看到的好像不一样。
割的穗依旧一把一把地放在耕地里,但有人推着一个奇怪四方形的木桶,木桶三面被立起来的布帘挡着,拾起地上一把一把的粟,在木桶上有节奏的挥铲。
这是在干什么?
引得不少人前去围观。
只见木桶里面,已经装了好些粟粒。
不由得一愣。
这是在脱粒?
而且脱得还如此干净。
脱粒的速度也好快。
莫少珩解释道,粟搬运的时候,容易遗落,造成浪费。
连杆一起搬,也费时费力。
所以就有了这绊桶,直接在地里将粟脱下来,只需要运粟回去晒就行了。
小小的改动,却让效率提升了不少。
不得不说,看似平常的一些东西,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这绊桶好。
速度好快。
以往有时候会误了收成,有了这绊桶倒是能节约时间。
莫少珩:其实我也可以开一个专门卖绊桶的铺子。
众人:
呵,你怕不得亏死,这绊桶一看就知道怎么制作,别人还不得直接学去。
莫少珩:
也对,北凉律不保护独立产品。
一直持续到下午,圣人才带着人重新回了金殿。
都没有吃饭,但连赵景澄这个小吃货都没有感觉到一丁点的饿。
金殿上,还在为今天所见,议论纷纷。
北凉的粮产要增加了啊。
哪怕得等明年春播后再看到实际情况,但这依旧是天大的事情。
激动怎么也停不下来。
这时,上位,圣人旁边的老宫人,拿着一纸文书,唱了起来。
滋令,谏议郎莫少珩,品德兼优,德行天下,有大功德与我北凉
特敕封殿上开议侍郎一职,加封国子监传学翰林之职。
开议侍郎,比莫少珩以前的谏议郎高了两品。
这是跨品晋升了,在北凉史上,这种情况可不多。
传学翰林是国子监的职位,翰林分了好多种,传学翰林一般都是七老八十,育人有方的声望老儒。
莫少珩谢了圣恩。
那老宫人继续拿出一份文书。
这次的名单有些长。
敕封,镇西王府世子赵景澄,上议大夫府范慎,门下舍郎之职
门下舍郎,就是金殿最末,守门员。
这职位不高,各地都有比这官职更高的,但却已经是这金殿之臣,意义完全不同,不能光是以官职类比。
一时间,金殿上众人都有些恍惚。
赵景澄和范慎才多大,居然以后大朝会的时候,要上金殿了。
和两个十一二的孩子同朝为官。
众人:
但也反驳不了,若只是以功劳来论的话,若不是两人年龄太小,敕封的官职都算小的。
老宫人的声音继续唱道,敕封镇南王府赵御宁
剩下的学生的名字念了一个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