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综合其它>当攻穿成农家媳> 当攻穿成农家媳 第97节

当攻穿成农家媳 第97节

  弄明白这些纸张的用途后,护卫们还好,多半想得没那么多,管事们中间则不时传来抽气声。沈家这么做,动静是不是太大了点?这叫他们怎生是好?
  方天林在来之前就想了一个糊弄的法子,这个时候,他自是没必要藏着掖着,立刻拿来用:“各位管事,不用这么紧张,你们就将沈家当作开钱庄的商家即可。”
  方天林稍顿了一下,手指着桌上一套纸币,忽悠道:“银子铜钱过重,数量一大,用起来非常不方便,用纸币就轻省多了,这些权当我们提前印出来的银票,每发出一文,都有一文铜钱做抵,不会出现朝廷宝钞那样的情况,你们大可放心。”
  “这……”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竟无语当场。
  第136章
  方天林再如何能说会道,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说晕。
  管事们除了部分只懂技术之外,其余那些哪个不是人精?他们都清楚,沈家发行的新币等同于朝廷宝钞,最多就是不像朝廷那样胡来,有实物金银做抵,照目前沈家的发展来看,短期内也不存在新币买不到东西的情况,倒是不用担心局面失去控制,那以后呢?
  这一点谁也无法预料,若因为这个导致沈家垮台,他们就得重新找个主家,可看沈家两位爷的意思,他们是铁了心要这么干,以文管事为首的一众管事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建议之后,其他就只能听天由命。
  方天林倒也不全是异想天开,这事还真有实施的可能。
  沈家下人自不用说,他们是主家说什么就是什么,没他们置喙的余地,方天林跟沈家河需要顾忌的也就是雇工。
  不过当初雇他们时就说好了,进了荒谷之后,契约不到期,他们大概没多少机会出谷。壮劳力雇佣年限统一为二十年,其他老人孩子则是签的户约,孩子若之前没有单独签订契约,等进入书院之后,会追加签订委培契书。总之,沈家当初就跟雇工谈妥了,他们必须在荒谷生活至少十五年以上,契约到期时才能决定去留。
  十五年之后,雇工们要还是心心念念想去外界安家,那方天林也不阻拦,他可以承诺将新币照实际购买力兑换成金银给他们。只是真在荒谷生活那么长时间,有多少雇工会想着离开?出谷定居的人多了,只能说明沈家发展失败,那他也没什么好说的,这个苦果方天林自行咽下。
  这里不是现代,契约签了之后,除非发达了,变得有权有势,否则没人敢毁约,这么做带来的后果不是他们能承受的。
  方天林没想过要把雇工怎么样,但按约履行职责他会毫不客气严格执行。有舍有得,想要过上安稳舒适的生活,不付出一点代价怎么可能?
  沈家同雇工签订的合约内容,方天林跟沈家河并没有隐瞒,只要稍微关心过这方面的人,都大致清楚。
  文管事一想及此,再跟眼前的新币发行政策联系到一起,不由背后冒起阵阵寒意。主家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这么早就考虑到这点,若新币发行是临时起意,那缜密的思维更是让人望而生畏。还没想好以后做什么,就先定下了一个可以放手发展的基调,连半点残酷手段都不用施展,就能完美压下可能的乱子,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文管事安抚下扑通扑通乱跳的心脏,深吸一口气。这样也好,沈家两位爷不是残暴狠戾之人,眼光长远,对他这样的家仆来说,只有好处,没有丁点坏处,他该支持才对。
  新币试行他多督促一点,等通知下达之后,他再带部分管事和家丁去挨家挨户游说,护卫垫后,争取将可能兴起的乱子都压制住,不让这样的苗头萌芽。
  一手甜枣,一手大棒,他就不信搞不定这些人。
  沈家手下的雇工都是些被教得生不起反抗之心的底层民众,没道理他们到了沈家手底下讨生活,反而变得勇猛无匹,不顾一切。要真这样,他们早就出人头地,哪还要为一日三餐奔波忙碌?
  沈家内部意见达成一致后,当晚便通知下去,明天一早所有人在各自村子广场上集合,主家有命令下发。
  生活在内谷之人都是从云州城跟随沈家而来,除了少数几个人是自由身之外,其余都是沈家仆从,对于自今日起谷内发行新币,几乎没有反对声音出现,仅有几人提出疑义,也翻不起风浪。
  外谷显然情况不同,这里以沈家雇工为主,卖身给沈家的下人只占小部分。
  方天林一宣布货币新政,底下一片哗然,说什么的都有,可谓是群情激动。
  可这又有什么用?众人脸上苦色掩都掩不住。他们会进荒谷,就是在赌,赌输了,就搭上一大家子人,赌赢了,一切都好说,大好日子在后头等着。眼瞅着生活有了盼头,没想到东家又有了新动作。
  雇工再不谙世事,再不明事理,事关自家生死存亡之事,那脑子也没那么苯。
  他们很快便想明白其中的沟沟道道。东家这个措施是在挖他们根啊,朝廷下发的宝钞在林山县都不管用,更何况是沈家私币?这一刻,他们再次深刻体会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滋味,心里那叫一个苦啊,比吃了黄莲还要苦上不知道多少倍。
  他们也想抗议,为自己争取权益,只是一瞧站在沈家两位爷身后那一排排护卫,明晃晃的刀剑,统一制式的藤甲,他们拿什么去争?他们甚至连冲上去拼一把的念头都不敢有。
  这几个月,沈家给的待遇那是相当不错,纵使以后沈家下发的钱随时可能成为废纸一张,他们也只能咬牙认了。
  如今他们在沈家地盘上,真要惹恼了沈家,处境只会更加糟糕,沈家两位爷好歹很是仁慈,只要干完自己份内事,就会按数下发工钱和福利,从来不曾克扣过,这样的好东家在整个林山县都难找出几个,他们除了一如既往相信沈家,还能怎么办?
  方天林看着一脸涩意的雇工,并没有多说什么,把新币发行各种注意事项传达下去后,便带人离开,收尾工作交给文管事他们来做。
  目送沈家两位爷离开后,文管事当即开讲:“你们有什么好担心的?反正这十几年都要在荒谷为沈家做事,用什么做交易物还不都一样?沈家可曾短过你们什么?”
  底下众人都摇了摇头。
  “这不就成了?这钱只是不能在外面花用而已,在荒谷跟银子铜钱没什么两样,你们愁什么呢?”
  众人一想也是,还真就是这个理,可为何心里总觉得哪里不对呢?至于到底哪里不对,他们想不明白,索性也就不费这个神,把这个念头给抛到脑后。
  方天林听了文管事的回禀,不由失笑,这些人还真是好忽悠,这里面差别可大了去了。
  沈家新币下发后,以后雇工即便约满想要离开,那也必须先到沈家换钱,不可能私下离开,不然这么多年辛苦打拼下的财产岂不是都打了水漂?这种魄力,没几个人有,否则他们也不会出现在荒谷中。
  靖朝人大都恋家,到时候这批雇工在荒谷中定居下来,没有足够的诱惑,恐怕叫他们搬走,他们都未必肯走。
  不过新币试行后还是有异常出现,往日不管是沈家雇工还是仆从,领到钱后都是能不花就不花,将钱积攒起来,留待以后做他用。这回,新币一入手,大家不约而同开始大肆消费,以往舍不得买的,这次都大方地买了,日用品、粮食……但凡家里能用得上的,众人都拼命往家搬。
  方天林没有阻止,除了部分物品限量销售之外,其余都任由大家随意购买。有消费才能促进生产,没看到上辈子各国都在想方设法将民众的钱财往外掏吗?钱财只有流动起来,经济才会兴盛,都将钱捂在手中,舍不得花用,商业就会变得一片萧条。
  众人这般行为,方天林正求之不得。
  谷中不足的物品,派遣护卫队去离荒谷山林出口最近的莽山镇购买便是,这么一来,也能避免和林山县城众多士绅别苗头。
  之前方天林对林山县了解不多,都是直接去的林山县城,现在有那么多本地人在沈家做事,他对林山县不说了如指掌,相去也不会太远。
  “这钱真能用诶!”花钱是快意了,可望着家里堆积的物品,不少人又起了悔意。
  “买都买了,想那么多何用?这些东西再退回去,铺子里收的可不是这个价了。”
  “不退了,就咱家自用。我好久没这么畅快的用钱了,今天倒是过足了瘾。当家的,这几个月你干活辛苦了,一会我就给你炖只鸡去,咱今天也好好享受一回。”
  这一天,有不少家庭都杀鸡宰鸭犒劳自己,气氛比荒谷中任何时候都要浓烈。众人之前的担忧不说尽去,起码下去了一些,想来等下次发工钱,他们不会再这么不留余地,一股脑儿将钱都给花个精光。
  眼看大家的心重新安定下来,方天林开始着手书院和军校之事。
  荒谷中近五百人口,十六岁以下的只有一百多,十岁以下的就更少了,还不到五十人。农家人做事早,十二三岁就当半个大人用,十五六岁都已经到了成亲的年龄,没人再把他们当孩子看待。
  方天林要做的事情太多,苦于人手不足,一直没能放开手脚干,但更缺的还是各种人才,真正的人才,能参与科研工作,或者具备高精技术的那种。这些人都需要他自己培养,去外面很难找到,他便把年龄放宽,五岁以上十六岁以下年龄段的孩子,统一进入书院学习。
  十三岁以上实在学不进去的,可以学一门技术,这样出校之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十三岁以下,则不管成绩好坏,都要全天候学习,那些死活学不会的课程,可以适当调整。
  方天林没想过培养全才,能有足够的专才出现,他就知足了。
  第137章
  纯记忆能力大人未必比得上孩子,但理解力小孩却是拍马都赶不及。
  方天林虽然将培养重心放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身上,但超过这个年岁的那部分人他也没放过。广捞鱼勤撒网,沈家能用的科技人才不多,能捞着一个是一个。
  这边孩子还没入学,那头大人再教育计划先一步启动。
  在靖朝,长辈对子孙的影响力实在过于巨大,不把这些人给说通,把老思想给掰过来,方天林办什么事都有诸多掣肘,他可不想每次命令发布下去都要强制才能执行。
  文管事等能说会道之人率先被委以重任,要教别人,自己首先得学会不是?
  方天林研究了好几晚,才定下终稿。他没有大夸特夸沈家怎么怎么好,这种话说多了反而没意思,说不定还会引起反效果,润物细无声,温水煮青蛙才是上上之策。
  这样的教育不是一时半刻能达到效果,需要长期不懈地进行,当务之急是让众人被禁锢的思想打开一条口子,等有了缝隙,如何作画就看沈家人的本事。
  第一批受教者本来只有沈家管事和护卫队长们,没想到柯夫子也循声过来掺了一脚。
  方天林一时没有转过弯来,这种为沈家培养忠心下属的洗脑教育有什么好听的?换做是他,若非迫不得已,他才不会上赶着自找罪受,沈家河倒是立马就明了柯夫子的想法。
  很简单,柯夫子这是把自己摆在类似于家臣的位子上,沈家好了,他才能好,自是希望参与其中,哪怕是这种一开始听了或许会让人嗤之以鼻的论调,他也要切身感受一番。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是连自己追随的东家,柯夫子都不了解,那他怎么才能更好地融入沈家?
  沈家河这么一解释,方天林哪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真说起来,这方面上他比沈家河了解得更加透彻,只是他思考时需要先跨过两个世界思想上的隔阂才行,是以,类似这事的反应上反而比沈家河还要慢一拍。
  传销很可怕吧?那是因为这么做初始目的就不对,害人不浅的东西自然是人人喊打,但若是正面作为呢?不要不信,生活中处处存在“洗脑教育”,小到爱家,大到爱国爱自己的民族,但凡培养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说教,归根结底,其实都属于洗脑教育的范畴。
  方天林上辈子作为一个军人,这种情况遇到的比一般人还多。学识越高越反动,这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何,还不就是见识越高,越有主见,也就越不容易被别人影响?
  方天林没想进行愚民教育,这跟他大力发展荒谷有冲突,他可不想为了获得一批忠于沈家之人而舍本逐末。
  所以,方天林定下的策略是一边培养下人雇工以为沈家干活为荣,一边进行科普教育,慢慢扭转他们部分沉疴陋习,不间断把可行的新思想灌输给他们。
  方天林还真不信,他不遗余力这么做,众人还能固守窠臼,不跟上沈家前进的脚步。
  “什么,东家让十六岁以上的人都去广场上听课?”妇人以为耳朵出问题了,一脸惊诧,“我都这把年纪了,也要去?”
  “去,男女老少,只要符合条件,能动的都去,十六岁往下,想去的也能去。”传信之人没有耽搁,撂下这句话就跑去通知其他人。
  “老头子,东家这是又想做什么?”老妇人心又悬起来,沈家新币的事刚消停没几天,这又来了新政策,他们到荒谷才两三个月,这日子怎么就过得这般“精彩”?
  “这次应该是好事吧?”老伯有些不确定地说道,“听课诶,总不会出岔子,我叫老大去探探消息。”
  “行,你让他注意着点,别说不该说的话,问不出来就算了。”老妇人出声叮嘱。
  “放心,老大都这么大个人了,他心里有数,不会胡来。”
  “爹,您怎么过来了?到开饭的点了吗?”
  “没呢,还得等一会。刚才家里来人……”老伯三言两语便将事情说清楚,末了吩咐大儿子去外头打听消息。
  “爹,您在家候着,我去去就来。”
  “嗯,快去快回。”
  很快,大郎便回到家。
  “爹,娘,大家都是一头雾水,东家和管事们都没透露今晚具体讲什么。我瞧着这不是坏事,你们就放宽心,咱们都在荒谷待了这么长时间,东家虽然花样多,可你们见过东家什么时候亏着咱们不成?”
  “哎,还真是这样。”老伯一拍脑门,眼底的愁绪如拨云见日般,顿时没了踪影。
  东家就是想一出是一出,整得他们都跟着心惊肉跳,就怕东家脑子一热,又闹出什么幺蛾子。可细一想,东家其实从来就不曾苛待他们,该给的不少一分,遇着东家高兴的日子,甚至还能得点额外小利。他们现在的生活可比原先要好多了,剥开外衣这么一看,整个林山县恐怕都找不出这么好的东家,他们确实是想多了。
  不过这也不怪他们,东家所办的事情,很多都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有质疑很正常。
  之前要筑城墙,劳动强度大,沈家提供饭食,还不许他们往家带,只要为沈家做工的人都在食堂用饭。现在城墙已经完工,其他工作即便是采石建房,时间没那么紧迫,劳动强度骤降,沈家便没再像之前那样时刻盯着,允许各人自己选择,从食堂领了饭回家吃,或者干脆不要沈家包饭,将伙食折算成钱都成。
  食堂开饭早,没有家庭负累之人大多不愿自己开火,在食堂用完餐便三三两两聚集到广场上。荒谷虽然地处西南,气温较高,但冬季也还是能感到冷意。大家干活时不觉得,不动的时候,又是在野外,风一吹,那也是凉飕飕的。
  等人一多,众人不待管事吩咐,便自发燃起了火堆。
  很快,广场上人越聚越多,大家都坐在自带的椅子凳子上,三五成群闲聊家常。
  当锣声响起时,众人立刻停止闲话。
  这次是方天林亲自上,以后就交给文管事他们负责。
  “我知道大家愿意跟着沈家来到渺无人烟的荒谷讨生活,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方天林坐在高台上,目光扫过台下众人,低沉悦耳的声音通过喇叭放大,送进在座各人耳中。说到这里,他特意停顿片刻,“那大家想不想过更好的生活?住青砖瓦房,每天不用为吃穿发愁,不说山珍海味,起码餐餐鱼肉不缺,小孩子有书读,大人有事做,这样的日子,大家想不想?”
  方天林说得极尽诱惑之能事,底下人却是一片茫然,只传来寥寥几声回应。要不是现在无人说话,广场中一片静寂,这些微弱的声音,方天林怕是都注意不到。
  方天林没有立刻再次发话,等了一会,直到众人将他说的话消化完毕,才将此前的问话又重复了一遍:“你们想不想过上这样的好生活?想就说得大声点!”
  “想!”这次众人没有任何迟疑,甭管方天林说得能不能实现,这么应和又不会少了他们一块肉,东家的话自是要支持。更何况,这样美好的生活,他们怎么可能不向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