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抗日之我为战神>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333节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333节

  第782章 防人之心不可无
  对于熊大缜上来的倔强劲,杨震却是不在意的一笑。他批评熊大缜,是希望他在别人的面前能够收敛一些。不要总是上来一副狗熊脾气,别拿得罪人不当回事。让人抓到小辫子,给人留下整他的把柄。
  但是在自己的面前,杨震还是相对喜欢他的这个较真劲。这个人虽说毛病多多,一副用某些人的话来说,满身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穷酸气,但对工作认真负责,却也是一般人难以相比的。
  不过喜欢归喜欢,但是想要做通这个一副狗熊脾气家伙的工作,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来这一番口水,是不会少费的了。不过,杨震知道很是费口舌,但他也不想熊大缜心里面因为这件事情产生抗拒的情绪。
  虽说有些话,杨震不想说的太透。但对于这个家伙来说,有些话不说明白是不行的。否则他那个这个年代做研究的知识分子特有的较真劲一上来,弄不好明面上不敢硬顶,私下里搞些小动作却是必不可少的。
  在仔细想了想该如何说服这个家伙后,杨震才慢慢的开口道:“我们现在基础薄弱,几乎所有的家当都在这里,我们不能冒一丝的风险。江北所做的一切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上,而我们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盘棋上的一个棋子而已。”
  “一旦他们认为我们的发展威胁到他们的利益,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将我们扼杀在萌芽之中。而且我们现在与美国人走的又这么近,这一条明显也并不符合江北的利益。只不过他们现在还在观察之中,以及国际形势的发展让他们有所忌讳而已。”
  “最关键的是,现在我们的壮大对于他们来说,是符合他们利益的。江北的目光虽说有些短浅,但并不傻。将我们扶植起来,至少保持着可以与关东军相抗衡实力,对于他们来说有利无弊。”
  “但现在欧洲战场上的战火不可能燃烧太长的时间,即便江北参战,但也总有结束的那一天。一旦在战后,江北认为我们不会再按照他们的意志行事,或是威胁到他们的利益,他们会不会对我们下手,谁又能保证?”
  “无论是中央还是我们,与江北的合作都是只是各取所需,并未有如其他国家的党那样,一切听从江北指挥棒行事,完全服从他们的指挥。这对于江北来说,本身就已经埋下了不太信任,甚至是隔阂的种子。”
  “一旦江北认为我们该需要换上一个更听话,更服从他们指挥的领导人,不接受他们的发展模式,走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会不会在欧洲真正取得和平,西部没有威胁后直接出马?”
  “老熊,我们不能以中国人的常识去估算他们的想法和思路。退一万步讲,就算我们与他们一直保持着兄弟加同志的关系。但老熊,你不觉得将我们的家当搁在人家一巴掌就可以拍死你的距离,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事情吗?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即便是亲兄弟,分家另过之后,也不会将所有的财产都放在自己兄弟的眼皮子底下吧。况且我们不仅不是亲兄弟,也不是一个民族,更不是一个国家。甚至在领土和对某些事情的认识上还有很大的纷争。”
  “只是我们现在的力量太弱,只能将某些事情压制在心里无法说出来,尽量的掩盖之间的分歧而已。在我们无法保证未来会发生什么,甚至不敢保证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后,我们与江北还能不能维持目前关系的情况之下。我们在各个大型工厂的选址上,一定要慎重。”
  “至于基建所需时间,我并不认为是什么大事。老熊,建设工厂并不是要搞什么楼堂馆所,务求做到细致和精湛。大型工厂完全可以采用建设速度较快的框架结构吗,在这方面,江北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
  “当年江北开发西伯利亚的时候,他们条件比我们现在还差。但也短短的时间之内完成了工业基础建设。我虽然不太认同他们的某些处理事情的方式,但这一点上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他们在这方面经验吗。”
  “而且,我们通过缴获日伪设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的水泥工厂,已经解决了所需量最大的水泥问题。在工程所需的最大原材料上,已经基本上可以达到自给。这基建费用,也可以比以前降低不少。”
  “还有一点,老熊你和我说实话。你们这些工厂就算现在全部完成基建和设备的安装,但能马上就投入生产吗?我看不见得吧。没有相对应的工人,尤其是大批的技术工人,就是把一个完整的工厂给你们,你们也无法投入生产。”
  “我们现在这个工业计划,仅仅到目前为止,就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打开国门之后,规模最大的一个工业化运动。不仅国民政府的那个只发展了一些轻工业的所谓黄金十年比不上,就是当年满清政府的洋务运动也远远无法相比。”
  “因为我们不是单一的发展轻工业,更不是单一的发展国防工业。而是利用这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从重工业开始,打造我们自己一个重工业的工业基础,直至一个相对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我们要搞出来不是过去张学良那个依靠外国零部件,手工拼凑出来的几部汽车。更不是像国民政府那样,除了参与组装是有中国人参与之外,所有的东西全部依赖进口的飞机组装厂。”
  “我们不仅要能制造自己的枪炮,还要量产中国第一批汽车、第一批飞机。建立我们中国人第一个完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大型有色金属冶炼,石油炼化工业,以及大型的化工产业。还有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大型炼钢企业。你要知道不过五十万吨钢产量,并不是我们的目标。”
  “这次几个大项目的引进,我们几乎可以说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而即便可以借鉴的少量国外的经验,又不见得适合我们。所有的东西都要一切从头来。要说基本上没有基础,全部需要从头来,的确很吃力。但这次大规模的建设,对于我们来说,即是挑战,更是机遇。”
  “我们可以采取一方面搞基建,一方面进行工人的培养和教育这样齐头并进的办法。这样在时间上,并不冲突。而且最关键的是,在我们的炼钢厂和有色金属冶炼厂目前为止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情况之下,就算这几个工厂全部建成,你有相对应的原材料吗?”
  “制造飞机所需要的铝,制造坦克、汽车、重炮所需要的钢铁?这些东西一切都还需要从江北或是美国进口。我们现在的物资储备量来看,铝制品基本没有。钢铁类战略物资,只能保证炮弹用钢和军工生产用钢。”
  “而军区目前手头的钢铁储备,要想满足你们生产汽车和坦克所需,还差的太远。你熊大缜应该明白装甲钢、汽车用钢与枪炮用钢的区别。他们之间,甚至可以用天差地别来比喻。除了一个钢字相同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类似之处。”
  “而以根据地目前的财力来看,即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全部进口所需的原材料,也没有那么多的渠道去进口。汽车、飞机和坦克,以及各种火炮的确是目前部队需要的,但并不是急需的。”
  “目前部队的汽车数量以及储备,再加上后续进口的数量,已经足够部队在一段时间之内使用的。而且也达到了我们后勤油料供应的顶点。而我们进口的美苏两国飞机,也可以保证在一定时间之内与日军争夺制空权的数量。况且,合格飞行员的培训,也是需要大量时间的。”
  “至于火炮的数量,除了高射炮以及反坦克火炮还面临一定的短缺之外。按照目前部队的装备以及储备数量,再加上去年夏季作战缴获的部分火炮,野山榴炮的数量勉强还够维持一到两年的使用。”
  “而且作为重点进口项目,我们现在一直在从美国和江北进口枪炮用钢。尤其是在打通了美国的关系后,进口的枪炮用钢不仅能满足我们现在的需要,还有了相当数量的储备。至少你们现在生产火炮的钢材数量,还是足够的。”
  “所以,军区之前的进口物资一直向油料、弹壳铜、通讯器材零部件,光学仪器以及枪炮用钢、无烟火药和炸药等化工产品。对于装甲钢以及生产飞机所需的铝制品,几乎没有任何的进口。”
  “也就是说,你这些工厂即便现在建立起来了,在我们自己的有色金属冶炼厂和石油炼化厂以及钢厂投产,或是争取国外大批量援助之前,以及我们专门拨出大量的资金去进口之外,也要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
  “而军区目前的财力,根本就拿不出太多的资金给你进口原材料。没有了原料来源,你老熊就是将这些工厂全部建设完成,也发挥不出我们想要的效果。反倒是增加了军区的财政负担。”
  “当然,财力不向这方面倾斜,并不是军区不重视。因为相对于装甲钢和飞机使用的铝材相比,弹壳铜、枪炮用钢更是我们急需的。不过现在不进口,不代表今后不需要。我们的装甲部队总是要扩编的,航空兵部队也要壮大。”
  “最根本的是我们要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创建我们自己的航空、装甲以及汽车产业。但对于目前的我们来说,这些东西还不算最急需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将目前还相当有限财力全部投入到这些耗资巨大的产业之中。”
  第783章 我只能给你两年
  说到这里,杨震敲了敲自己身边沙发的扶手道:“军区目前的主要财力除了维持部队,恢复根据地内经济之外,首选的就是先要喂饱军工部目前的产能为主,以及为今后工业布局进口必要的设备和装备。这样加加减减算下来,你们军工部对这几个工厂的建设时间还是很充裕的。”
  “并不用单纯的为了赶时间,而将这些关系到我们未来发展的工业,放在一个并不是完全安全的环境之下。这些工厂必须重新选址,除了交通线要便利之外,还要考虑到安全因素,以及与原材料产地衔接的问题。”
  “飞机、汽车、坦克这几个生产厂区,我认为厂址选择上还是应该以佳木斯至哈尔滨之间地带为主,比较恰当。这一带周边是根据地内主要的煤炭产地之一,又有松花江丰富的水力资源,同时之间又有铁路连接。”
  “交通便利以及对资源的利用率,甚至还要在孙吴之上。而且北面有小兴安岭,南部有松花江可以作为天然的屏障。最关键的是位于根据地的腹地,无论是安全还是保密性,都远比孙吴要强得多。实际上如果不是齐齐哈尔距离驻扎在海拉尔至满洲里一线的日军二十三师团太近,齐齐哈尔周边更加适合。”
  “所以我认为你们现在做应该做的不是急于投产。而是一方面利用江北的经验,尽可能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之下,在重新选址后,加速基建工程的进度。一方面,要抓紧时间培训工人。保证在安装调试设备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工人能够参与。我花了高薪从美国请来的技术工人,可不是代替你们进行生产的。”
  话音落下,杨震看了看听罢自己这番话后若有所思的熊大缜后,却是话题一变的道:“老熊,不过有一点我要先和你说清楚。这些装备虽然目前不是部队急需的,但不代表今后不是部队急需的。”
  “飞机、坦克、汽车三大制造厂,包括相应的发动机以及各种备件生产。还有其他的有色金属、石油炼化等所有的工业基建时间我只能给你两年。而且这两年还要包括设备的安全和调试。也就是说最迟四三年,我要见到我们自己生产钢材所制造的坦克、汽车和飞机。”
  “而且这两年的时间在必须要完成所有工厂的建设将同时,你还要随时做好这些工厂扩大规模的准备。我在返回东北之前,已经与东北局和军区商议完毕,现在正在委托总指挥和参谋长与美国人沟通,准备以现汇的模式,再引进建设一个大型的机械制造企业以及光学仪器厂的设备。”
  听到杨震给自己规定的时限,熊大缜不由的一愣道:“一号,这不可能。单单一个钢厂从开始进行整体设计,到最基本的基建完成没有两年也下不来。这还是要保证基建所需的钢筋、水泥保证供应的前提之下。”
  “而这个基建还只是工厂的主体框架和主要设备安装。其余的附属设备,比如说几个大型工厂所需的各自发电厂、专用铁路线、单独供水系统,以及其他林林总总各种配套设施,即便在设备保证供应的情况之下,没有三到五年也不可能建成。”
  “一个大工厂的兴建,仅仅一个选址问题没有半年的时间就下不来。大型工厂不是大型农场,地形、地质的选择,都需要一点点的去勘察。尤其选址地区的地质情况,更需要严谨的考虑。”
  “一号,工厂建设之中,出现别的问题都不可怕,最怕的就是选址上出现地质问题。地质这东西表面上什么都看不出来,因为我们谁也不清楚地下的情况。但是如果不仔细考虑的话,选择了地质有缺陷的地方,对一座大型工厂来说破坏才是最大的。”
  “如果选址的地区出现地质问题,在工厂建设完毕出现大规模地基沉降的问题,对于一个大型工厂来说,将会面临毁灭性的破坏。这样的损失,不要说对于几乎是一穷二白的我们,就算是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很难承受的起。”
  “您只给两年的时间,就要完成从基建到设备安装、调试,到投产所有的程序,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这还不算在建设时,肯定出现的我们预想之外的情况。一号,我们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搞冒进。否则到时候,我们很有可能会遭遇到更大的损失。”
  “东北的情况您也知道,一年之中即便不出现反常气候,可供基建的时间满打满算也还不到六个月。这么多的工厂一下子全部都展开,我们手头上别说技术人员,就是建筑工人的数量都不足。”
  “而且工厂建设,并不是找一块平地就能建成。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完成厂区以及各种生产和附属设施的设计。仅仅一个供暖和供水管道的开挖和铺设,在有详细图纸的前提之下,我们就需要小半年的时间。”
  “一号,即便是水泥和钢筋,以及其他所需的建设材料按时保证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之下,按照我们目前的现状来说,如果不尽量使用日军原有已经完成的基础设施,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两年之内一下子建成这么多的工厂。”
  “一号,我希望您能够慎重的考虑。我们的工业化建设,虽然不能说一力求稳决,但也不能出现冒进的情况。百年大计、质量为本。我们不能光看进度,而对质量上不重视。我们的决策,不仅要符合我们现在的情况,更要符合科学的规律。”
  对于熊大缜的反应,杨震并没有感觉到任何的意外。对于熊大缜对于自己要求的在重新选址的情况之下,使用两年时间将几个大型工厂全部建设完毕并投产的激烈反对,杨震更没有生气。
  而且杨震明白熊大缜说的没有错。搞大型工厂建设,并不是一早一夕能够完成的。更不是从整个工厂的设计到选址都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尤其选址不仅仅要考虑交通、原材料的供应,以及水电等其他的方面,更要考虑当地的地质情况。
  只是对于这件事情来说,杨震却是显得胸有成竹的道:“老熊,我们在购买美国钢铁厂的时候,美国那个破产的钢铁厂,将其全部的资料都转让给了我们,其中就包括他们当初建厂时候的全部设计图纸。”
  “也就是说,你工厂设计这一关基本上可以省却了。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省下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至于选址勘探的情况,这个问题倒是一件相对棘手的事情。不过钢铁、冶金和石油冶炼,你们不是已经有了一定的选址吗?”
  “现在只剩下飞机、汽车和坦克生产厂还未解决。这样,我们在哈尔滨缴获了大量的日本关东军为了开发北满资源,而进行的地质勘查资料,全部转交给你。在这里面找到你想要的东西,我想并不困难。”
  “日本人不管他们怎么样,他们是人还是畜生。但是有一点却是应该值得我们中国人佩服和学习,那就是对工作的细致程度,以及他们的敬业精神远不是我们可以相比的。有了这批详细的资料,你们可以节省下大批地质勘测时间。”
  “老熊,东北地区的地下资源虽然极为丰富,但实际上的地质构造并不复杂。北满地区更是并未处在任何地质断裂带上。只要别将我们的工厂设置在采煤地区和石油开采区之上,就没有什么问题。”
  “生产汽车、坦克和飞机的工厂,与炼钢、有色金属冶炼以及石油化工行业不同。其厂房建设,对地质要求并不算太高。当然,我们也不能草率的行事。但也不必过于紧张。相对于西北和西南来说,东北的地质结构好的太多了。”
  “而且老熊,我们在为这些工厂选择厂址的时候,还是应该尽可能的靠近城市周边,不要选择山沟里面。这些城市基本上地质结构,都还是相当不错的。虽说选址在城市附近,不太利于保密以及防空。”
  “但一方面这些城市本人具备有一定的人才基础,而且也有利于工人的学习和生活。另外一方面兴建的这些工厂可以缓解目前城市的就业压力。最根本的就是无论这些城市兴起的年头多少,但有一点那就是地质上绝对没有什么问题。否则这些城市,恐怕早就出现问题了。我们的老祖宗没有那么笨。”
  “在城市周边寻找地方,我们可以节省下大量地质勘查的时间。而且也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些城镇本身具备的优势。虽然是战时,面临防空的压力,但我们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工厂,全部都建设在山沟里面。完全可以选择城镇附近的浅山地带吗。”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节省下勘察和设计这两个环节。而省略了这两个环节,我们几乎可以省下一整年的时间。剩余的两年,我们可以在气候允许的情况之下,全力进行基建建设,包括取暖设备的安装。冬季,不能进行基建的时候,进行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甚至我们可以先行在简易木棚内安装设备,然后围着已经安装的设备进行基建。东北的木材可是有的是,我们这么做也算不上浪费。这件事情,我已经和你讨论过了,我想就不必在多说了吧。”
  第784章 将你放在这里的原因
  说到这里,杨震合上原本一直张开的手掌道:“我们从几方面着手多方面节省时间,再仔细的合算,我们可以节省下不少的时间,而且进度应该也可以大大的加快。两年的时间是紧了些,但是办法是人想出来的。”
  “在保证大致质量合格的前提之下,我想我们应该还是有很多的办法可以想的吗?就算一些细微之处的质量可能会存在有一些问题,但只要不影响工厂日常的生产,我们也不是不能接受。”
  “只要能保证进度和如期交付使用,其余的可以等到和平以后,再一点点的改进。这样做虽说必不可免的会出现相当的浪费情况,但总比拖拖拉拉的要强的太多。一切为了战争,这可不是喊喊口号而已。”
  杨震的这番话,让熊大缜微微的皱了皱眉头。虽然没有点头,但也脑海之中飞快的盘算起杨震的话。仔细盘算了良久,熊大缜才抬起头道:“一号,等回去后按照您说的办法,我再仔细的想想。”
  “等那些专家到了之后,我再和他们研究一下。毕竟对于土木工程我并不熟悉,那些方面可以取消,而不影响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寿命。那些方面一点不能节省,必须完全按照设计来,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这我都不是太清楚。”
  “这些方面的问题,我想还是要多听取一些这方面的专家意见为好。在这方面我是外行,就不要过于外行领导内行了。一号,您不能老是赶鸭子上架。虽说不了解的可以去学,但我现在忙的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小时,那有时间去学。”
  “而如果因为我的瞎指挥,对于工作不熟悉给这些关系到我们今后发展的工程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那我熊大缜就成了千古罪人了。所以我希望还是听取一下专家们的意见。毕竟人家才是内行。”
  “一号,我尽量争取两年之内,将这些工厂投产。但我也只能答应您,尽量去争取。因为谁也不敢保证这些工厂在兴建的时候,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您说的没有错,这么大规模的工业建设,不仅对于我们来说,甚至对于我们这个国家也还是新媳妇上轿头一次。这样一个全新的任务,在建设之中根本就无法避免不出现任何的意外情况。”
  听到熊大缜的话,杨震却是摇了摇头道:“我不是要你尽量争取,而是必须保证两年之后这些工厂全部都要投产。这不是我,而是军区给你下的命令。办法是人想出来的,我也相信你老熊,有这个能力去保质保量的完成这个计划。”
  “你熊大缜虽说有些事情上太高傲,但你的能力和本事,我还是知道的。否则,我也不会万里迢迢从冀中军区将你要过来,担任关系到整个抗联发展至关重要的军工部长。而且至少到目前为止,你还没有让我失望。”
  说罢,杨震看了看熊大缜后,没有等他回答便又抛出了一个重型炸弹后道:“对了,有一件事情我要先和你打一个招呼。这次大批工厂的兴建,原本军区只负责前期的选址和勘察。主要的建设任务,还是由东北局承担。”
  “不过,考虑到目前东北局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还是比较匮乏。所以,在经过与总指挥和李主任研究后,这些工厂的建设,暂时还是由你们军工部与后勤部负责。但在建成后,其中除了军火工厂之外,其余的要全部移交给东北局管理。”
  “而且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东北局以及东北工委即将成立工业部。这个工业部分别下设重工业、轻工业、森林、煤炭、建筑、电力等六个工业管理局,统一管理根据地内的所有的非民营轻重工业。”
  “几个大型工厂在完成建设后,除了弹药、枪炮、坦克以及通讯器材、光学、飞机生产厂之外,石油、有色金属、钢铁、汽车等工厂,包括目前军区后勤部所属的几个大型煤矿在内全部移交给东北工业部下属各个管理局。”
  “不仅仅是你们军工部的下属企业,就连后勤部目前所属的几个被服厂和食品工厂,也全部统一转交给东北局管理。也就是说今后军工部除了武器生产方面的工厂,因为形势的需要还要进行军管之外,别的将全部的移交出去。”
  “我现在给你两个选择,一是这些工厂完成基建后,去东北局担任工业部副部长兼重工业管理局长。另外就是留在军区继续担任军工部长,管理剩下的还留在军区建制之内的工业企业,继续负责各种装备以及弹药的研制、生产。”
  “不过我先说好,军工部只是在战时存在,等战争结束之后,其下属的各个工厂以及后勤部所属的两大金矿同样要移交给东北局管理。这其中的道理不用我说,你熊大缜作为一名高知识分子应该明白。”
  “到那个时候,军工部将会撤销。如果你到时候还想留在军队之中,就只能担任其他的职务。当然你个人的选择,我无权干涉。不过就我个人来说,我还是建议你留在军队中发展为好。你的性格,不太适合在地方工作。”
  听到杨震说这些工厂在兴建完毕后,全部要移交给东北局。今后军区只保留直接生产武器的工厂,而且这些武器工厂在抗战结束后,也要全部移交给东北局的话。熊大缜不由的一愣。但是随即便明白了杨震的意思。
  尽管有些不太情愿,但他也明白这些今后将关系到根据地国计民生的工厂,总扣在军区手里面不是一回事。部队是打仗的,目前组建这些工厂,是特殊情况之下的特殊对待。这种情况不能长久下去,转交给地方是早晚的事情。
  这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军队,即要管理工厂生产还要负责打仗。特殊的对待,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之下一种临时的手段。当一切走上正规的轨道后,这种特殊的对待,也到了应该终结的时候了。
  只是让自己苦心建设的东西,在完成后却要移交给别人,这让熊大缜多少感觉到有些不舒服。虽说这个别人不是外人,而是东北局。但也让熊大缜很不舒服。就像一个孩子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等到成年的时候,却注定要被别人带走一样。
  看着沉默不语的熊大缜,杨震摇了摇头道:“老熊,这件事情以后再说吧。到时候无论你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都会支持你的。至于现在,不管今后你的工作如何的变动,但现在还是要扎下心来做好目前交待给你的任务。还是那句话两年之后,我要见到成果的。”
  杨震看了看熊大缜与张镇华道:“谈了这么长时间的话你也累了,你和老张去休息吧。老张提出的事情,我会出面和江北交涉的。不过其余的物资储备的速度,你一定要加快。无论如何,六月底之前也要达到军区规定的标准。”
  “军区所有的资金,在保证军工生产的前提之下,优先调拨给你。油料、备件、粮食、医药、被服、食盐,包括弹药的囤积,都要达到军区去年会议上提出要求标准。同时要在七月初至于八月初,完成各个前线秘密物资储备点的物资前送任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