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抗日之我为战神>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575节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575节

  第1455章 恐怕是一枚苦果
  尤其是这种英制斯特林轰炸机,虽说有这样和那样的毛病。在英军之中,因为涌现了性能更好的轰炸机,所以服役的时间相当的短。在性能更加优秀,航程更远、载弹量更大的兰开斯特轰炸机大批服役之后便迅速的转入二线。
  但是在抗联之中,却因为其机体的坚固性,是所有战略轰炸机之中最好的一种,抗弹性也是最佳的一种。而始终承担着对整个日本本土,日军防空力量最集中的东京地区,以及主要军工产地大阪炮工厂的轰炸。
  这种英制重型轰炸机,别看有这样和那样的毛病。其飞行高度,是抗联几种轰炸机之中最低的。大航程的载弹量,也是抗联所有参与对日轰炸的几种轰炸机之中最少的一个。比不上b二十四,也比不上b十七两种轰炸机。
  但不算只参加了几次空袭,便因为执行对日轰炸任务,在大航程的情况之下载弹量只有不到一吨,自卫火力太差。在英制轰炸机抵达之后,便退居二线的伊尔四轰炸机之外,抗联几种参与对日轰炸的轰炸机之中损失最小的一种。在整个对日轰炸过程之中战损的数量,反倒是没有训练之中坠毁的多。
  当然英国人提供的这种轰炸机,并不是第一批到达抗联的战略轰炸机。美国人在珍珠港事变之后,利用日军还没有对东南亚动手的最后时机。在第一时间匆忙将其原本驻扎在菲律宾,经过荷属东印度群岛撤往东北的b十七轰炸机,才是抗联得到的第一种战略轰炸机。
  整个四二年之中,美国人也断断续续给了一百多架b十七轰炸机。但数量上,与英国人到四三年中惠特利与斯特林、惠灵顿三种轰炸机,达到七百多架的数量相比,还是无法相提并论。美援的轰炸机,直到四三年下半年才开始大量的到位。英国人的大方,让抗联在美援大批抵达之前,缓解了装备上的压力。
  不过英国人虽然实现了承诺,在苏联方面同意放行之后,立即将抗联选拔出来的人员全部接走。但是没有按照杨震预想的,选拔多少人就走多少人。飞行员和导航技术人员,倒是按照抗联选定的数量走的。但是其余的空勤人员和地勤人员,却是一共也只去了五百人。
  学习的位置也并不在他们最早承诺的英国本土,而是改在了先是在远离其本土的英属印度的卡拉奇。后随着日本人攻入印度,形势变得很微妙之后,又迁到了已经被英国和苏联人控制的伊拉克的巴格达机场。
  因为教练机的数量有限,所有被选拔出来的飞行员,只能换班驾驶飞机取得英制飞机的驾驶经验。但英国人抽调的教官,却都是参与过对德轰炸至少五次以上,战略轰炸经验极其的老兵。
  要知道现在的英军远程航空兵,在眼下的对德轰炸作战之中伤亡不轻。因为德国空军此时正处于巅峰期,本土的防空力量也相当的强大,尤其是部署有众多性能极其优异的高射炮。其战略航空兵在空袭之中的伤亡率,还是相当的惊人。
  能在这个时候抽调出这么多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兵,来培养抗联的远程轰炸航空兵,可见其也相当的重视。英国人当初的那点小算盘,早就随着其东南亚战场上的一系列惨败,几个月的时间便兵临印度城下,而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但不管英国人当初提出这个建议时候,打算的小算盘究竟是什么。是想着空手套白狼,向美国人显示他们与美国人在亚洲战场上,也是利益一致的。还是出于其他什么样的私心,想着利用这种办法作为与抗联的利益交换。但是毕竟让抗联实实在在的学到了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通过此次学习抗联完整的获得了自己急需的,英国人进行远程战略轰炸的战术。而且在杨震态度异常坚决的要求之下,英国人也安排了参加学习的所有飞行员和空勤人员,至少参与了一次的实战轰炸。
  这些飞行员和空勤人员,在完成初步训练之后,驾驶英国人提供的斯特林、曼彻斯特等远程轰炸机、惠灵顿式中型轰炸机,按照抗联到日本本土的航程相似的距离。从埃及起飞穿越整个地中海,对意大利本土以及罗马尼亚油田进行多次轰炸。
  其中还有一部分作为种子教官的飞行员和地面导航人员,还被抽调回英国参与了三次对德轰炸。尤其是四二年五月的,英国人组织的对科隆的千机大轰炸。英军投入的一千零四十七架轰炸机机,中间就有三十架惠灵顿轰炸机和十八架斯特林轰炸机、四架惠特利轰炸机,全部由抗联人员驾驶的。
  尽管在训练和实战之中,抗联也不是一点代价没有。仅仅在参与英军对科隆的千机大轰炸之中,就有两架抗联人员驾驶的曼彻斯特式轰炸机,因为机械故障坠毁。一架斯特林轰炸机,被德军地面八十八毫米口径高炮击落。
  三架轰炸机上的二十一名空勤人员,为了严守机密无一跳伞,跟随飞机一起全部阵亡。在对意大利本土的空袭之中,也有四十余名抗联的空勤人员,因为飞机故障或是飞机被击落而牺牲。
  而派出的地面导航人员,也参与到了英国对德轰炸导航之中。甚至在回国之前,曾经单独负责一个地面导航站。尽管付出了一定的牺牲,通过参与的实战,这些飞行员和空勤人员却是获取了大量真正的实战经验。
  到四二年九月,这些飞行员驾驶英国人第一批提供的一百八十架斯特林轰炸机,六十架惠特利轰炸机,从返回抗联之后。不仅极大加强了原本在根据地训练,以载弹量较小的伊尔四轰炸机群为主力,配属少量的b十七轰炸机群对日轰炸原本并不大的力度。
  使得抗联原本因为轰炸机数量和性能的限制,以及原本采用日式六分仪海上定位导航方式的限制。只能对日本本土进行的骚扰式轰炸,一跃成为真正的战略轰炸。而且作为种子教官为抗联对日战略轰炸,培养出了大批合格的飞行员和导航人员。
  而且抗联人员尽管对曼彻斯特这种故障率极高的轰炸机,很是讨厌。英国人转过来的七十多架大部分改为转为训练使用。但是斯特林和惠利特以及惠灵顿,这三种轰炸机,却是极为受到欢迎。
  甚至相当一部分抗联的飞行员,不喜欢美制b二十四轰炸机,更喜欢这三种英国轰炸机。尤其是机体异常坚固,日军二十五毫米高炮,几乎无法对其形成威胁的惠灵顿轰炸机。尽管飞行性能只能说是一般,但是极强的生存力让其相当的抢手。
  只是英国人提出这个建议的同时,要求抗联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决对苏谈判的事情,以便为英国人对抗联的援助打开通道。英国人的态度很坚决,如果抗联一天无法解决对苏谈判的事情,他们就一天不会允许这些飞行员出发。
  因为他们不希望这件事情,被重庆方面了解和掌握,而与重庆方面发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眼下的英国人正在与重庆方面进行商谈,一旦日军入侵东南亚,两国该如何联手应对危局。尤其是英国人为了保住印度,至少在短时间之内对重庆方面还是有一定需求的。
  为此眼下的英国人,不仅重新开放已经被其封闭了三个月的滇缅公路,甚至还为重庆提供了三千万英镑的现汇贷款。虽说这利息有些高,但是对于生性吝啬的英国人来说,已经自七七事变以来极其罕见的大方了。
  不仅如此,英国人还破天荒的为重庆方面提供了七万支步枪,两千四百支汤姆生冲锋枪、一千五百挺勃朗宁重机枪与法制哈奇开斯重机枪,以及大批的弹药和百余门其在北非缴获的意大利造山野炮。
  当然这批武器都是他们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从美国人那里淘来的二手货。以及部分法军撤退到英国之后换装下来的武器,还有他们在北非的战利品。而且这些武器,整整作价了七百万英镑,直接从英国人的贷款之中扣除。
  但毕竟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英国人现在因为自身的原因,不想与重庆方面搞的太僵硬。因为他们要保护印度,就势必要有人替换他们在缅甸,甚至东南亚的部分驻军。如果与重庆方面搞的太僵硬,那么去哪里找替死鬼。
  所以英国人再三提出,抗联的飞行员去英国,只能转到苏联然后到伊朗,再经过中东、非洲去英国。或是经伊朗上船,绕道好望角抵达英国。至于抗联提出的英国人与重庆交涉,通过延安、昆明,抵达缅甸,在转道去英国的交通线,英国人则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尽管英国人将理由讲的很充分,态度也是相当的热情。但是在杨震看来,这种情况确实恰恰的证明了英国人心中有鬼。恐怕有借着这件事情,压制抗联对苏联人做出让步,以达成他们与苏联人之间某种交易的心思。一贯看不起中国人的英国人,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情,哪里会那么的热心?
  别看他们口中的理由是冠冕堂皇,但是杨震相信背后的目的绝对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杨震相信只想着在未来东南亚战场上占便宜,找替死鬼的英国人。在对重庆谈判的时候,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多的好处逼迫重庆让步,不拉上抗联作为筹码施压就怪了。
  知道如果自己不想成为英国人在谈判桌上可以利用的砝码,或是减轻英国人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资本。即便明知道这次英国的施压会是一枚难以下咽的苦果,但是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吞下去这个诱饵。因为这个诱饵,对于抗联下一步的战略极其重要。
  第1456章 苏联人的态度
  但是在眼下苏联人与抗联方面闹的这么僵的情况之下,是不会允许中国人经过苏联去英国的。尤其是原本苏联人对于抗联与美英目前表面上的紧密联系,就有相当的顾忌,甚至是疑虑的情况之下,派遣人员去英国学习,苏联人更加轻易的不会同意。
  别看苏联人现在有求于美国,但是在他们的眼中,一直在防着抗联倒向英美。先有科瓦廖夫明里、暗里的警告,这次在谈判桌上也曾经不止一次的暗中提醒过抗联,不要与美英走的太近。
  杨震总感觉这个时候,苏联人的态度如此强硬,除了在某些方面想要得到好处之外,更有部分原因恐怕就是告诉抗联。别看美国人现在对你们很重视,但是你们的血管还在苏联人的手中掌握着。
  要是做的太过分了,苏联方面可以随时轻松的切断你们得到外来物资的路线。也就是说,只要苏联方面想的话,可以让你们什么也得不到。你们可以与美英走的很近,但是这个近的程度,绝对不能脱离苏联人的容忍度。
  苏联人一直在担心抗联会在美英大笔援助的诱惑之下,彻底的倒向美英那边。尤其是经过去年和今年两次大战之后,抗联依旧没有能够改变远离延安的状态,实际上一直处在独立的情况。
  几年的交锋下来,苏联人已经清楚的认识到,杨震比原来的抗联领导人的确能打仗,但是相对于原来的那些说的算的人,也更难以控制。因为他总是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他更知道苏联人要的是什么,而且对整个世界的形势了如指掌。远比那些闭塞在山林里的前领导人,要了解世界的变化对苏联安全的影响。知道苏联方面,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而总能利用这一点,来让苏联顺着他的路线走。
  当年苏军进军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战役结束的当天,这个家伙就派人到远东军区,希望苏联人能提供在波兰缴获的波军装备。他清楚的知道,苏联与日本之间的底线是什么。成功的利用苏联与日本人达成协议的空子,从伟大的苏维埃手中要到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在波罗的海三国重新回到苏维埃社会主义大家庭之后,这个家伙居然还是厚着脸皮来到苏联,要求苏联人能够将缴获的波罗的海三国武器装备,移交给他们。这个嗅觉和反应速度快的,让苏联人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在这么短时间之内知道世界的变化。
  苏联人始终没有查明,这个家伙是从哪搞到的这些消息。如果不是远东军区司令员阿巴那申克大将力保,以及铁木辛哥元帅亲自找到那位最高统帅。负责与抗联联络的科瓦廖夫险些都遭了池鱼之灾。
  他与抗联打交道最多,又是做情报的出身,这些事情不是他泄露出去的还能是谁?要知道,日本人的广播,苏联也在随时监控着。反应慢半拍的日本人将这些消息广播出去的时候,已经是这个家伙开口半个月之后了。
  说实在的,自与杨震开始打交道之后,苏联人除了明白眼前的这个年轻的对手,是一个极端难缠的家伙之外,其余的就一切如在梦里面。他们始终搞不明白,在那些刻板,甚至有些教条的中国人之中,究竟是从哪里冒出这么一个怪异的家伙。
  这个家伙无论是从行事作风,还是从思维观念来说,与他的那些甚至还有些理想主义者,马列主义坚定信仰者的同志大相径庭。不仅极端的现实,而且还极其狡猾。该软的时候绝不硬,该硬的时候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生存第一的现实主义者。
  当初对于抗联领导人了如指掌,甚至亲自出马解决了不少不听话,有彻底自立趋势抗联领导人的苏联人。也曾经怀疑过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与他的战友们浑然不同的家伙来路。但经过多方面的秘密仔细调查之后,却又没有发现什么太多的疑点。
  杨震的突然崛起,让苏联人即是欢喜又是头疼。欢喜的是他在东北的折腾能耐,多次大败关东军,大大的减轻了苏联人在东部边境地区的军事压力。头疼的是这个家伙,太过于诡计多端,太难以对付,是他们根本就无法掌握和控制的。
  这个家伙居然能在苏联人的眼皮子底下,派人绕道关内与延安取得联系。他居然对苏联方面一直暗中采取的态度,如此的了如指掌。这是一直想着法子切断抗联与中央联系的苏联人之前,压根就没有想到的。
  苏联方面对杨震是又爱又恨,却无可奈何。爱这个家伙,从根本的态势上改变了苏联可能受到东西夹击的态势,解决了东部边境上的危险。恨的是这个家伙,根本就不是他们能够掌控得了的。而且还得防着他,别在什么时候吃他的暗亏。
  当初苏联人也曾经想过干掉这个不受他们掌握的家伙,但是考虑东部边境的现状,以及关东军带来的巨大压力,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先不说能不能得手的问题,就是把这个家伙干掉之后,可能会带来的后果,也是苏联人不愿意承担的。
  而眼下的苏联人他们早就知道全面控制抗联已经不可能,以及眼下已经无力东顾的情况之下。为了防止抗联真的倒向美英,苏联人已经一改之前对抗联与延安联系不冷不热的态度。反倒是一再向延安提出要求,让延安选派干部到东北工作。
  甚至在这个自顾不暇,几乎将远东的所有飞机都调往了西线的时候,还派一个联络组和两架运输机常驻延安。这对苏联人来说,可是难得一见的。要知道原来抗联假道苏联或是外蒙与关内联系的时候,他们可不是这个态度。
  虽说也没有拦着,但是却经常连原因都不说,就关闭交通线。搞的当年关内部队空运到东北,补充部队兵力不足的时候。空运的部队,在途径苏联的时候,经常被困在苏联境内一连几十天。
  甚至出现过空运部队,被苏军缴械关押的事件。现在只要有是延安的人途径苏联,哪怕就一个战士,也一路上好吃好喝的招待,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老大哥的温暖。在沿途,更是一路绿灯。
  正是苏联人的这个心态,让杨震感觉到这次抗联选派人员去英国学习,按照苏联人一贯的做法。苏联人不暗中阻挠就不错了,还能为在谈判的事情不解决之前,为此事单开绿灯?就是谈判问题解决了,他们恐怕也不会轻易的顺利放行。
  自美国代表团抵达北满之后,苏联人一直以来的暧昧,甚至在不断在暗中对抗联与美国人的合作采取的施压、破坏的态度。对于苏联人在这件事情上,可能会采取的不合作,甚至是暗中阻挠、破坏,杨震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但是对于杨震来说这件事情,无论苏联人合作与否,或是暗中制造什么障碍,自己都要尽全力的促成。而无论英国人是否真心实意,还是暗中又在计算着什么,这件事情必须得到尽快的解决。
  留英学习的人员能不能顺利的成行,能不能将急需的经验学习到手,这可是关系到抗联今后战略发展方向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抗联究竟能从美国人那里获得多少利益,为未来中国的发展打下基础的问题。
  英国人的坚决态度,以及苏联人目前采取的寸步不让的态度,让杨震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最终还是决定亲自出面谈判。对于杨震来说,无论英国人背后藏着的是究竟是什么真实的意图。但是这件事情,对于抗联来说还是极其有利的。
  同时他也感觉到了这件事情,不仅仅是单纯的英国人在造势,借机施压和捣鬼,这背后还有美国人的影子。否则刚从美国回来不久的皮尔逊,又岂止会在这个时候又被召回国?美国人可没有国人那种无事穷折腾的作风。
  甚至杨震怀疑,此次借道苏联返回美国的皮尔逊,压根就没有回国。他述职的地点,恐怕不是美国的华盛顿,而是苏联的莫斯科。因为杨震知道,眼下美国总统的全权代表,才由苏联回国不久。此时在莫斯科,正在举行着苏美英三国秘密谈判。
  美英苏在莫斯科眼下举行这个谈判的中心内容,就是美英对苏援助的问题。美国人则由前驻英大使,原来负责美国对英援助代表哈里曼亲自出面。使得这个谈判的等级,可谓相当的高。
  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美国人的重视。不过相对于海军并不强大,即便占领英国之后,与美国人还隔着一条大西洋的德国人,以及苏联人来说。眼下直接面对日军赤裸裸为威胁的美国人,此时不可能不重视亚洲形势的变化。
  已经决定将对抗联援助与对重庆援助分开,而列入对苏援助一部分的美国人,势必会在这个会议之中谈到对抗联援助的问题。所以杨震认为,此次英国人出人意料的出头,背后恐怕会有美国人的影子。
  在某些问题上,这两个国家一贯都是穿一条裤衩的。在对待日本人的问题上,两国也是有相当默契的。美国人很明显,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的对抗联施压。但抗联眼下与苏联如此僵持的态度,又并不符合现阶段美国的利益。
  而眼下正全力进行对德战争,在东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英国人,根本就没有多少精力参与到亚洲战场。没有天大的好处,绝对不会去主动揽这个活。这件事情应该是美国人策划,英国人执行的。
  即便是他们有将抗联作为对重庆交涉的筹码之一的心态,但是也不会冒着得罪苏联人的风险,在这件事情上出头的。只是杨震没有想明白,美国人此次不知道究竟出于什么心态,居然让英国人出头在中间做联系人。
  同时杨震也感觉到了,苏联人眼下的态度中间的那一丝不寻常的味道。与苏联人原来只是强硬相比,到了战役结束自己返回哈尔滨之后,却变得可以说是胡搅蛮缠的态度。恐怕也是在逼着自己出面,亲自与他们进行谈判。
  第1457章 迫在眉睫
  既然苏联人已经变相的亮明他们的态度,杨震也只能无奈的接招。没有办法,眼下的形势逼人。尽管杨震更喜欢站在幕后,很讨厌去与这帮见利忘义,眼睛里面只有自己利益,最喜好的事情就是落井下石的家伙去见面。
  但不管这件事情,有没有美英在施加压力,有没有英国人提出的这件事情。就算自己再讨厌与苏联人直接见面,杨震也知道此次对苏谈判,已经到了实在必须解决的时候了。如果再这么无限期的拖延下去,物资进口通道无法打开,别说为几个月后即将展开的下一阶段会战做准备。
  这批物资之中,除了制作冬装的棉花之外,其余的物资都是为下一阶段会战准备的。除了部分的卡车、运输机之外,几乎都是为下一步作战做准备的急需军工原料。没有了这批军工原料,下批作战全面展开之前,所需弹药连一半的储备都完成不了。
  尤其是急需的炮弹和航空炸弹,根本就无法完成预定的储备计划。而眼下敌我两军的大规模作战虽说停止了,但是各方面的小型战斗,几乎每天都有。特别是热河战场上,形势还是很紧张。
  在东北战场全线停止军事行动之后,关东军明显加强了热河兵力的部署。从林西战场上撤下的十一师团,直接被加强到了建平、赤峰一线。随着第五师团的撤往葫芦岛,关东军又从奉天省的腹地,增调了一个师团进入承德。
  同时日军华北方面军和蒙疆驻屯军,也向热河挺进军控制区周边各县,以及察北地区调集了大量的兵力。甚至蒙疆驻屯军不惜削弱与在绥西与当面国军对峙兵力,从绥远前线将大半的兵力抽调到了察北各个盟旗。
  与正在舔舐伤口,基本上停止了行动的关东军不同。日军蒙疆驻屯军和华北方面军对热河周边进行严密封锁,严谨一切物资,一个活人进入挺进军控制区。如果有试图进入挺进军控制几个县的中国人,只要被发现就格杀勿论。
  除了严密封锁之外,华北日军还抽调大批的兵力,进入热南和热西地区。虽然一直没有大举进攻,但是不断的出动大批骑兵、炮兵组成的合成兵力,对挺进军控制的几个县进行不间断的扫荡。
  不仅挺进军留守在热北的兵力被牵制,形势相当紧张。抗联留守林西战场的兵力,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在热河方面。几乎不断的大大小小战斗,消耗了大量的物资。后勤部在开鲁设立的兵站,储备的物资几乎每天都在下降。
  鉴于眼下热河方向随时可能爆发大战,目前库存的弹药和物资,只能优先的补充到林西方向。最关键的是经过此次大战消耗,库存弹药已经剩余不多。尤其是大口径炮弹、火箭弹和航空炸弹,库存已经见底。
  而热河眼下的形势也无疑在表明,现在的关东军已经不在是孤军作战。在进抵热河,直接威胁到平津一线抗联的直接威胁之下,在下一阶段的战役之中,日军关东军、华北方面军的蒙疆驻屯军、平津地区的直辖部队,将会协同作战。
  日军大本营,也在不断增加其华北方面军的兵力。上个月战事正浓之机,日军大本营从华南调集十七师团、三十三师团一部,进驻平津地区。而原来驻扎在石家庄的一一零师团,在完成对华北根据地大扫荡之后,也逐步开始北上。
  在加上新编成的三个独立混成旅团,华北日军西起大同,东至天津一线兵力部署几乎翻了一番。尤其是北平周边的日军驻军,增加了整整一个独立混成旅团。原有的伪治安军,则全部被调到了冀中地区驻防,防务改为全部由日军接手。
  而日军蒙疆驻屯军,兵力也增加了一个独立混成旅团。在日伪军的重兵挤压之下,晋察冀军区的平北和平西两块位于北平与天津周边,承担着晋察冀军区与冀东地区联系纽带的游击根据地,已经无法站住脚。
  这两块游击根据地除了就地转入地下坚持的干部,以及少部分地方武装,被迫转入燕山山脉的深山老林之中坚持之外。主力和大部分的干部,只能西撤之北岳地区。另有少部分人利用日军封锁圈薄弱部位,进入热河与挺进军汇合。
  可以说留在热北、热西地区的挺进军所部,已经被彻底的切断了与关内部队,原本就时断时续的联系,彻底的失去了关内部队的支援。平北和平西根据地的丧失,可不仅仅是挺进军失去了在长城以南的两个支撑点。
  冀东军区的彻底丧失之后,平北和平西这两块靠近热河的游击根据地,已经成了挺进军与关内战场联系的唯一纽带。眼下这两块游击根据地也丧失,可以说挺进军彻底的失去了与关内战场上的联系。关内战场的形势越来越恶化,引发的反应是连锁的。
  从眼下热河周边的态势情况来看,如果抗联准备在日本人对美英动手之后,利用关东军注意力被南方战场吸引过去的机会,实施第二阶段作战。那么随着补给线越来越长,需要投入战场的汽车和汽油越来越多。
  也就是说下一步抗联恐怕要面对的就不单单是关东军,而是日军两大战略集团的三面围攻。按照现在的判断,第二阶段的战斗规模,远非第一阶段可以相比的。进行这么大规模的会战,需要的物资数量与之前相比也要大幅度的攀升。
  如果对外通道的问题,在迟迟无法解决,急需的物资和原材料无法进入到根据地。别说打通与关内的联系了,就是维持眼下的战线都困难。没有了弹药,部队怎么作战?没有了汽车和汽油,部队怎么解决运输问题?
  还有眼看就要上冻了,部队急需的冬装再不解决,这部队就要挨冻了。而随着天气已经逐渐开始转冷,冬装的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如果冬装问题迟迟在无法得到解决,那么部队冻也冻垮了,还谈什么下一阶段作战的问题。
  不过这次杨震亲自出马,可没有打算只有自己去,而是拉上了挺进军的两位老帅一同参与此次谈判。两位老帅都曾经在对面吃过洋面包精通俄语,对苏联人性格的了解只比自己多,而绝对不会少于自己。
  尤其是那位自己在一二九师的老师长,虽说在外交与经济上一窍不通,但是论起兵法来,整个中国也没有几个人是他的对手。有他们自己把关,可以有效的减少脾气有些急躁自己的失误。
  而且有些事情对于杨震来说,与其遮遮掩掩的,还不如直接挑明了比较好。很多的事情,杨震虽说表面上一贯是风轻云淡,但是实际上从来没有真的掉以轻心过。与其让某些人在那里瞎琢磨,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还不如直接拽他们参与进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