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都市言情>重生之科技洪流> 第355章 建设新校区(求订阅!!)

第355章 建设新校区(求订阅!!)

  除夕过去,标志着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赵一的年龄也新添了一岁。
  大年初一开始,周志刚一家就开始走亲戚了,白天家里基本上就剩下赵一一个人,去了一趟罗医生的家,给他拜了一个年后,就显得无聊至极。
  现在罗医生已经被中国医疗公司收编了,虽然收入比起开个人诊所并没有提高多少,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反而比起以前更加精神多了。
  他当初的那个小诊所也已经不在了,中国医疗公司在这个镇子上新建了一座卫生院,解决镇上以及周边农村地区的免费医疗问题。
  罗医生虽然是一位赤脚医生,但是从医这么多年来,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一例医疗事故,而且在周围居民心里也具有非常高的地位。
  再加上这一年来,中国医疗公司通过远程培训的方式,对像罗医生这样野路子出身的人,进行了系统性的医疗培训,让他们的医术水平更高。
  说实话,像这种从医多年的人,如果再对他们进行系统性培训后,比起从哪些医学院刚毕业的年轻人,拥有更深的理解,成长的速度也更快。
  所以现在罗医生已经是这个镇上的卫生院院长,他手下已经有好几个年轻人,有的是从正规医学院毕业的,有的则是高中学历水平。
  但是只要有一颗医者之心,罗医生都是愿意手把手的教导他们,而中国医疗公司也会对这些刚入行的年轻人,进行持续性的培训工作。
  说到底,还是国内的医疗人员紧缺造成的这种情况,即使是从全国的医学院拉来壮丁,依然是紧巴巴的。
  幸好有中国医药公司研发的诸多特效药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还有中国医疗公司上线的智能诊断和医疗系统,大幅度降低了入行门槛。
  不过这些刚入行的年轻人,想要获得更高的收入,就必须要通过中国医疗公司的相关培训课程,并且测试通过后,获得职称晋升的机会。
  不过在和罗医生的聊天当中,他是对当今医疗技术发展赞叹不已,他非常感慨的说道:“没有想到,这才几年时间,我国的医疗水平发展竟然这么快。”
  听到这句话,赵一笑而不语,这里面他的功劳可是不小,如果没有他的技术支持和财力支持,想要达到如今的局面,四五十年后都不一定能够做到。
  只是这么做太耗费钱财了,即使以赵一的实力,支撑起来都有点吃力,如果不是有太多的海外患者来华就医,这个项目就得持续性的让他流血了。
  如果没有开启城市化建设项目,他手里的财力还是能够支撑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城市化建设项目消耗的资金更加庞大,让他的财力都有点捉襟见肘了。
  这也是为什么年前这段时间,赵一突然就发奋图强,除了关注一下旗下的企业运营状况外,就是拼命的宅在家里搞研发。
  人就是这样,如果太安逸了,就会缺乏斗志,人也会变得懒散,赵一以前虽然也推动了许多大事的进程,促成了不少事情的发生,但是总体来说,并没有给他太多的压力。
  就是他接手国家福利制度,虽然让自己将来会面临大笔亏损,但是也没有给他太多的压力,那时候在他看来,钱够用就可以了。
  但是城市化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后,情况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如果再不努力挣钱的话,还还真有可能被拖垮。
  当然,他也可以撂挑子不干,但是这不是他的风格,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实在是有点丢穿越者的脸,再说如今的局面本就是他想要看到的,里面也有他的力量在推动。
  这种希望看到的局面,没有退缩的理由,再加上自己金手指在身,赚钱还是很容易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一个人在家无聊的赵一,也是一有空就到镇上的卫生院找罗医生,同时也会在卫生院打打下手。
  卫生院里面的人,都以为赵一是个新手,就连罗医生也不知道赵一的医术水平有多高,所以安排的任务都是一些杂事,完全不需要什么医学知识。
  好在春节期间,来卫生院看病的都不是什么大病,更没有什么疑难杂症,不然赵一得好好的在他们面前秀秀医术,可惜一切正常,没有给他装b的机会。
  时间终于来到了大年初四,赵一辞别了周志刚一家,一个人来到了天问大学,虽然还没有到开学的时间,但是那帮子老外,却是不需要过春节,可以早早的就回来了。
  赵一和天问大学的各个研究团队合作的项目,理论性的研究都已经出了成果,相关论文也已经发表了,赵一在这些论文中没有署名,这个当初是说好了的。
  现在唯一剩下的,就是和凯·西格巴恩合作的天问太空望远镜还没有发射,在上次见面的时候,凯·西格巴恩可是说年中就可以发射了。
  既然时间推迟,里面肯定有赵一不知道的缘故,这次来天问大学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这个项目拖了已经很久了,必须解决。
  等到天问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后,天问大学的天文学科就能够吸引一大批学者过来,对于发展天问大学的天文相关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且在赵一编写的科学工程总纲里面,就有上天、入地、下海等工程,而天文太空望远镜就是其中的一个项目,对于我国太空探测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赵一见到他时,这老头正坐在一台电脑面前,抓耳捞腮,面如苦色,似乎有一个天大的难题困扰着他。
  赵一正想问他遇到了什么难题,结果还没等他开口,西格巴恩就注意到了赵一,立即开口说道:“你终于过来了,简直是太好了,我正遇到一个难题需要你帮忙解决。”
  “哦,是什么难题,竟然困扰你这么久?”赵一问道。
  “其实天问望远镜相关组件都已经弄好了,就等着发射就可以了,只是后来我突然有一个想法,就是给天问望远镜配上一个更加智能的分析系统。
  要知道,望远镜拍摄出来的画面,并不是如我们常见的照片那样,而且由于星空太大,里面的元素太多,想要从这里面分析出来一些东西,需要很长时间。
  而天问大学的天文学院里面的师生数量还是太少了,如果仅仅依靠这点人力,研究速度会非常缓慢,而且还不一定能够察觉到异常。
  于是我们就想着,能不能通过精妙的算法,再结合天文学知识和天体物理学知识,编写一个更加智能的计算分析系统,这样可以替代大量的人力投入。”西格巴恩说道。
  赵一听到他的话后,内心就反问了一句:“就这?竟然将整个项目拖延了半年多时间?”
  其实赵一的编程能力厉害不厉害,西格巴恩是不清楚的,但是作为菲尔兹奖的获得者,他的数学水平是世界公认的。
  也就是说,西格巴恩觉得凭借赵一的数学能力,完全可以设计出来相关的算法,再加上天问大学的本科教材也是赵一编写的,那说明他对天文知识和天体物理学知识也是清楚的。
  有了这么几个条件加身,导致西格巴恩觉得赵一能够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只是之前赵一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想要见他一面太难了。
  而且天问太空望远镜也不是特别紧急,于是他们的团队就自己在研究,这一研究半年时间就过去了,直到赵一通知他,年后会来天问大学。
  “这个问题我倒是可以提供一些帮助,我想我们的天问太空望远镜会很快发射升空的。”赵一自信的说道。
  于是赵一就在他们的团队待了半个月的时间,根据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等相关知识设计算法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还要具有强大的推算能力。
  宇宙星体、宇宙星云看似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其实也是和整个宇宙紧密相连的,既要关注个体的异常,又要推算整个数据是否合理。
  所以赵一在设计算法的同时,也加入了一些人工智能算法在里面,就是希望在算法之外,能够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发现更多的新东西。
  不过目前智能相关的东西赵一还没有打算公开,所以关于智能算法的核心,赵一经过了加密处理,单独编写成了一个独立的模块,外面只需要调用就可以了。
  至于其他模块的编程,赵一是不打算自己动手的,当然他也不会让人工智能来编程,不然就会暴露人工智能了。
  这些劳力活,完全可以交给他们的团队来,或者让软件学院的学生来做,这样还能够增加学生的编程能力,是一个不错的实习机会。
  忙完了这边的事情,不顾老头的连连惊叹,赵一抽空去一趟江校长家,到了江校长家里,发现家里只有他一个人。
  “媳妇还在老家,这次我一个人先过来了,待会儿吃饭只能是去食堂了。”江校长笑着说道。
  对此赵一没有什么意见,反正哪里吃饭都是一样的,他对于吃的倒是不挑剔,于是两人就到书房商量事情。
  虽然赵一不管学校的事情,但是江校长还是将学校的情况详细的给赵一讲述了一遍,特别是马上大四的学生就要毕业了,江校长希望赵一能回来作一个毕业演讲。
  对此,赵一没有推辞,天问大学熬了这么多年,终于迎来的第一批本科毕业生,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是现在国内人才紧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而且赵一也没有打算让这些学生进入到企业里面,特别是里面的优秀学生,他更希望这些学生能够从教。
  因为免费义务教育马上开始实施,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会扩大很多,虽然不会一次性扩到最大,但是以目前高校的师资力量是严重不足的。
  虽然中国教育公司已经在全国各个高校建设新的校园,为扩大招生做着准备工作,但是这些仅仅是硬件设施,而高校更重要的是师资力量。
  正如那句话:“有大师的地方就有大学,而不是有好校园的地方就是大学。”
  所以赵一毕业典礼上面,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学生留校教书,天问大学并不能够强制学生留校,只能是通过演讲来影响他们的决定了。
  目前一般的大学老师收入是无法和企业里面的研究员的收入相比的,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很正常的现象。
  他也不指望能够让全部学生留下任教,只要能够影响一部分人就可以了,虽然大学教书的收入暂时无法和外面相比,但是赵一相信这只是暂时的,未来这种情况会获得很大的改观。
  更重要的是,赵一希望天问大学在国内高等教育界,拥有自己的影响力,义务教育阶段,赵一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影响力。
  但是高等教育阶段就差远了,虽然全国各个大学的教育经费也是从中国教育公司手里拨付,但是也仅仅只是一个管钱的而已。
  所以赵一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进入教育界,虽然短期内看不出来什么,但是长期来看,确实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特别是在天问大学的学生,已经喝了智力牛奶很长时间了,基本上达到了各个天才的程度,只需要他们到了工作岗位上面,继续当前的努力,未来的成绩都不会小。
  前世我国的高等教育有很多问题,特别是思想上出现的问题非常大,引发了许多不好的社会问题。
  这也是赵一希望加大天问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力的原因之一,作为学校的创始人,也就会对国内高等教育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根据江校长的汇报,当初赵一给天问大学100亿美元的建校资金,经过这么多年的运作,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多了起来。
  当初建设学校硬件上面花费的并不多,所以留下的资金还是非常庞大的。
  这部分资金里面,一部分用来支持学校正常运转,一部分用来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另一部分进行金融保值操作。
  这里面比较突出的是科研成果转化了,由于支持许多有研究成果的教师创业或者是将专利交给学校成立的实体企业运作,让老师和学校都获得不错的收益。
  现在不仅将建校的时候消耗的资金赚了回来,还能够维持学校的研究和教学运转,这就说明,天问大学已经实现了自我生存的能力了,这在国内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只要保持目前的这个势头,未来天问大学的经费问题,完全不用发愁。
  但是这么多钱留在手里也不是一个办法,再加上赵一刚才想的,就是扩大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所以赵一就提议,让天问大学在国内开设一座分校,或者是扩大本部的规模,招收更多的学生。
  具体怎么决定,就让江校长来做了,赵一是不打算插手的,不过江校长对赵一的提议也非常感兴趣。
  于是两个人坐在书房里面,就这问题展开了讨论,赵一比较倾向于去其他地方建设分校,因为这样可以平衡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
  但是江校长却是认为还是在南昌选择一个地方建设新校区比较合适,这样教育资源能够更好的共享,再说他们是私立学校,完全不用理会国家的招生规则。
  也就是说,即使所有的教育资源都在南昌,但是也可以平衡各地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因为他们的招生不是按照各省多少个名额来的,而是有一套他们自己的考核标准。
  然后全国各地的学生,根据这条标准按照顺序排名录取就可以了,可以说是相当的灵活,可以真正的做到择优录取,不用因为名额的问题而纠结。
  赵一听到江校长的讲述,也觉得他说这个话比较在理,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灵活性要高得多。
  于是两人商量好了,就按照江校长的意思办,只是前湖这边校园已经很大了,加上好的位置都被这个校区包圆了。
  同时因为校企的关系,周边的土地上面建设了许多的公司和厂房,已经没有多少拓展空间了,于是江校长打算将新校区建设在瑶湖那边。
  瑶湖那边也是南昌的一个好地方,前世那边也是南昌教育资源比较集中的地方,环境非常不错,于是就这么决定了。
  不过现在天问大学想要建设新校区,土地就不打算出钱购买了,让市政府免费提供土地,相信这么多年过来,天问大学给南昌市带来的好处,他们应该会答应的。
  不说能够给南昌市带来许多的高教资源,提高了这座城市的知名度,就是这些学生,每年都要给市政府贡献许多的经济增长。
  更重要的是,天问大学的校办企业,这几年也是经营的越来越好,不仅弥补了学校的教学经费问题,更是给市政府财政贡献了不俗的税收。
  而且这些好处的获得,市政府还不需要投入多少,在这种情况下,提供免费的土地,怎么说也不过分。
  如果市政府连这点付出都不愿意,天问大学还真的要考虑将新校区建设到其他城市了。
  相信全国其他省市对于这种不需要自己出钱建设,而且还能够带来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的学校,没有哪个能够拒绝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