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幕后黑手的显赫家世
“好!卫家主当机立断,终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只要我们能够攻陷洛阳城,你就是新朝的股肱之臣!事不宜迟,请你马上去严大郎府上,无论是威逼利诱,还是挟持人质,都一定要让他按照我们的措置去做!依老夫之见,太后唐姬、世子刘熙、昭懿夫人严嫣三个人定然是在大司马府中!”赵谦眯起了一双老眼,脸上似笑非笑,盯着卫陶,看得卫陶有些发毛。
“太尉请稍歇,我这就派人去找严大郎。严宽这个人的脾气秉性儿我是最清楚的,是典型的纨绔脾气,一定要投其所好才行。恰巧儿,严宽的夫人黄氏最宠信的一个小厮,正是我内人的亲戚,严家的大事小情儿我都是第一个知道的。太尉请放心,不出一刻钟,我定然有办法儿让严宽乖乖儿地按照我们的法子办!”话一说完,卫陶一拱手,大步流星地去了。
在洛阳城中,卫陶是世家大族之中的翘楚,跺一跺脚,整个洛阳城都会颤上三颤,如此厉害的人物儿,为什么见了赵谦便如同老鼠见了猫儿一般,全无还手之力呢?这里面有个缘故,别看赵谦只做过一任太尉,可是赵家却是本朝底蕴深厚的世家大族之一,完全不弱于四世三公的袁家。只是赵家的家风素来低调儿,一向不显山露水,故尔名声没有袁家大罢了。
赵家的发迹,还要从赵谦的曾祖父赵定说起。赵定,以游侠著称,在益州、凉州、荆州、司隶一带,提起赵定,人人都伸出大拇指,认为是朱家郭解一流人物。就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赵家的后代都充满了冒险精神,不但弓马娴熟,儒学的素养也十分深厚,可谓文武双全。
赵定的儿子赵戒,字志伯,蜀郡成都人,本朝名臣,历仕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恒帝五帝,是德高望重的五朝元老。赵戒以博学明经闻名,举孝廉,从此便进入了仕途,居官多年,累迁至荆州刺史。读书人一旦做到刺史之位,便算是熬出了头儿,两千石指日可待。
当时,大将军梁商之弟梁让任南阳太守,依仗胞妹梁皇后的椒房之宠,不尊法度,肆意妄为。赵戒到荆州上任之后,查明真相,立即上疏弹劾梁让。当时,梁家正显赫一时,可是对这样的不晓事儿的刺头儿却左右为难了。赵戒的名声很大,又不怕死,只好把他调开了事。
于是乎,朝廷的诏令很快就到达了荆州,调赵戒担任河间国相。当时冀州境内的世家大族们横行不法,是人人视为畏途的苦缺儿,将赵戒调任河间,就是给他一个小鞋儿穿。赵戒调任之后,立刻便发觉了冀州难于治理的原因便在于世家大族们不尊法度,于是先下大力气整顿秩序,声明一切以《汉律》为准,他性情威严肃毅,做事儿言出法随,河间竟然大治了。
因为治理河间国的功绩,赵戒迁任南阳太守,纠集善待南阳豪杰,体恤官吏人民,上疏朝廷,指明宦官、贵戚子弟之中,担任县令、县长之人贪污渎职的人极多,都应该全部免职。此时正是中官操纵朝政之时,赵戒此时上疏,在万马齐喑的朝堂之上,显得一枝独秀。
赵戒的壮举立刻得到了朝野之间清流的赞赏。在他们的举荐揄扬之下,赵戒被征拜为尚书令。自从光武中兴以来,朝廷优礼老臣,以尽君尘之谊。虚位三公,以尚书台执掌天下政事,尚书令虽然只是千石的阶级,可是手中却握有重权,自享威福,是实打实的实权人物儿。
如此一来,中官自然不喜了,排挤赵戒出中枢,转任为河南尹,继而转拜太常,后转太仆。顺帝永和六年三月,司空郭虔被免职,赵戒特拜司空,这是赵戒第一次担任三公之职,从此以后,他便是有资格儿和朝廷大佬们掰手腕儿的人物了,赵家也自此成为世家大族。
自顺帝永和六年至质帝本初元年,赵戒共担任司空六年,期间三公中的太尉、司徒换了数任,唯赵戒屹立不倒。本初元年,赵戒由司空转任司徒。恒帝建和元年九月,京师地震,太尉杜乔免职。十月,赵戒转任太尉,以定策迎立恒帝功,封厨亭侯。此时,三公他已经做遍了。建和三年六月,地震波及宪陵寝屋;七月庚申,廉县降下肉雨;八月乙丑,有星孛与天市,京师发大水;九月己卯、庚寅,连发两次地震,郡国五座山崩塌;十月,赵戒因灾异被免职,司徒袁汤继任太尉。袁汤,便是袁逢、袁隗的父亲,袁术、袁绍的祖父。
元嘉二年十一月,司空黄琼因灾异免。十二月,任命特进赵戒为司空。到此时为止,赵戒一生两任司空,一任司徒、一任太尉,真正是一世四公,比起号称四世三公的袁家,还要还要强上许多。此时,正是赵戒一生鼎盛之时,而袁家的中坚袁汤才刚刚做到三公之位。
永兴元年七月,天下发生洪灾,共有三十二个郡县遭受蝗灾,数条河水泛滥,百姓饥穷,流冗道路,至有数十万户,冀州尤甚。按照本朝的惯例,赵戒因灾异免职,由光禄勋清河房植继任司空。赵戒告归于蜀,不久便病死在家中了,其子赵典袭封,赵典字仲。
赵戒的一生,光明磊落,嫉恶如仇,却因为一件事儿,几乎坏了一世清名。
质帝本初元年,大将军梁冀忌惮质帝聪慧,恐为后患,遂令左右鸠杀质帝。无论如何,天子薨了,朝廷就要议论立嗣之事,太尉李固和司徒胡广、司空赵戒上书梁冀要求廷议天子的继任人选。按照本朝的惯例,三公为百官之首,国有大事,三公必须要表明自己的态度。
上疏中说:“天下不幸,近年之间,‘国祚三绝’,今当立帝,这是天下的大事,臣等明白太后的一片心意,将军操劳。望详择一人,务必继存圣明,臣等也是愚忠一片,非常挂念此事。按过去废立的老章程,立皇位继承人,未尝不询访公卿,广泛征求大家意见,使之上应天意,下合众望。古语说:‘以天下给人易,为天下得人难’,我朝历史表明,皇位继承人立得准,就兴;否则就要导致灭亡,这是最使人忧愁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岂可不深思熟虑?”最后李固大声疾呼说道:“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国之兴衰,在此一举!
大将军梁冀看到三公的上疏,立刻召集三公九卿、中二千石大臣、列侯等召开廷议,议论立何人为天子。李固、胡广、赵戒以及大鸿胪杜乔等人,都认为清河王刘蒜明德著闻,又属最尊亲,宜立为嗣。按照梁冀的本意,是要立已准备娶他妹妹的蠡吾侯刘志为帝。
这时刘志正在京师,他图谋的便是登基为帝,故尔激励拉拢大将军梁冀。李固联合胡广、赵戒、杜乔等人坚持要立清河王刘蒜,已经取得了大多数朝臣的赞同。梁冀一时之间,还拿不出理由来排斥众议,立蠡吾侯刘志为帝,因而愤然不乐,深夜独自彷徨,郁郁寡欢。
这时,与刘蒜素来不和、老谋深算的宦官曹腾猜透了梁冀的心事,看准了时机,于是就在当天深夜访梁冀。曹腾自然是代表中官集团利益的,他一开口就说到了梁冀的心里。
他对梁冀说:“将军累世为皇后至亲,统摄万机,并且宾客又那么多,又颇多过失。清河王严明,假如他即位做皇帝,那么将军受祸的日子必定不会长久了。不如立蠡吾侯,可以长保富贵。”梁冀何尝不知道曹腾所讲的这层利害关系,只是碍于群臣异议,一时还难于决断。经曹腾这一番煽动,就顾忌不得了,立刻便下了决心。曹腾,就是曹操曹孟德的祖父。
第二天,梁冀害怕夜长梦多,重新着急三公九卿,中二千石大臣、列侯等重开廷议。廷议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儿。梁冀摆出一副气势汹汹的架势,一开口说话就言辞激切,杀机毕露,不容冒犯,一定要立蠡吾侯为帝。公卿自胡广、赵戒以下无不为他的淫威所吓倒,都异口同声地说;“惟大将军之命是从”。只有李固和杜乔坚守本议。梁冀厉声罢会。唯独李固与杜乔还坚持自己原来的意见,与梁冀争辩。梁冀的“跋扈将军”之名由来已久,一贯骄横不可一世,当然极其恼怒,他不容李固、杜乔辩驳,大袖一甩,厉声宣布“罢会”。
坚强的李固,并未因此而绝望。廷议之时,三公九卿、文武百官们之所以表示服从梁冀的措置,不过是迫于梁冀的淫威罢了。他们的内心,还是向着他李固的,李固仔细思考了其中的胜败得失,觉得人心还是可以利用的。于是乎,他决定不畏惧梁冀的淫威,继续抗争到底。于是乎李固写了一封信,再次劝说梁冀,得信之后,梁冀愈加愤怒了。他立刻入宫,痛哭流涕,劝说梁太后罢免李固太尉之职,然后再立蠡吾侯刘志为帝,是为汉恒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