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毕云涛不过如此
那人淡淡的笑了一声,对欧阳修的反唇相讥并不在意,但又不是那种蜜汁自信,而是似乎真的腹内有才。他拱拱手道:“在下荆湖北路宋庠,开封试第一名,还望诸君不吝赐教。”
哦……中考状元啊,陈初六上下打量一下他,叫什么来着,送翔?送给谁吃?
欧阳修等人一听,当下就缩了脖子。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面前这人能在开封府得第一,就算是其他诸路的第一来了,也得客客气气的。
这就比后世的首都状元含金量多得多了,后世那首都状元,见了江浙的状元,不得退避三舍?北宋开封府试人数多,而且质量上乘,可谓是人才济济,能在这里得一个第一,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是不可能的。
宋庠一眼看出来了陈初六是这几个人中的头,上前拱手问道:“敢问阁下是那一榜的举人?”
“哦,呵呵呵……我那科名,不足挂齿。”陈初六摆摆手:“当时年幼无知,没考到第一。”
“说说嘛,不用在意。”宋庠打量着陈初六,心说这小子如此年轻,恐怕也是最近几年才中举的。年轻得志,果然气盛。
陈初六挠挠头,一点也不好意思道:“惭愧惭愧,某乃大中祥符五年的举人,江南西路中举,比不得你啊。”
“大中祥符五年?”宋庠在心里数了数,惊问道:“那岂不是八年之前,敢问阁下今年多大?”
“十九……”
“那八年之前,就是十一啊!这,这怎么可能!”宋庠脸上以后,自己二十多才中举,人家十一岁已经是中了,这有什么好比的?当下拱拱手带着歉意道:“惭愧惭愧,难怪这位兄台方才能说出那种话来。”
“无妨无妨,不过是偶有所得,直抒胸中见解罢了,所不对之处,还望多多指点。”陈初六也客气了起来,跟在他身旁的人,则是面带骄傲了。都是青年,好胜心不弱。
陈初六说起来,实是不如人家开封府试第一的,但却胜在年幼,稍稍打了个平手。
那人闻言,摸了摸鼻子:“既然如此,那在下也有自己的见解了,不吐不快,还望阁下指正。”
陈初六点了点头,那个宋庠接着道:“方才阁下所言,我等要以天下为书,百姓为师,穷至理,而付实践。在下以为不然,我等仕人与天子共治天下,并非事事亲为。圣人治天下,垂拱而已。我登仕人正在该做的,乃是教化百姓,以四两拨千斤。”
他的意思很清楚,仕人治天下,不是要去劈柴耕田,而是要管理百姓。也就是说,务虚即可,领导即可,指挥百姓去耕田劈柴就行了,为什么要自己会呢?应该像圣人那样,把两只手放下就可以了。
陈初六没说话,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反驳,因为他刚才那一番话,也只是自己的猜想。对不对,还要时间验证。
记下来,宋庠则道:“你们南方,有一个四为诗社,我觉得不错,他们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我辈读书人应该学的!不知诸君是否听说过这诗社?”
“额……”那几人憋着笑,差点憋出了内伤,陈初六:“咳咳咳,倒是没有听说过。”
“没有听说过吗?可惜了……那诸位听没听说过一本书,名曰《新编大学》,也叫《大学句章集注》,乃是一个叫毕云涛的无名之辈写的。”
“当然了,那只是之前,如今这个毕云涛是名震天下了吧。在下以为,这个毕云涛参悟经典之深,乃是我毕生的追求。若能像毕兄一样立言于世,那么死而无憾了!”
欧阳修等人是不知道《新编大学》是什么,但李云平却是知道一点。还在蒙学的时候,他的一本大学被陈初六画成了鬼画符,被他爹打了一顿,这辈子都记得。
难不成初六用毕云涛的名字,其实是为了避免风险?
但无论如何,毕云涛就是陈初六,陈初六就是毕云涛啊。这个宋庠,不识庐山真面目!
宋庠对这本《大学句章集注》的推崇程度,恐怕比陈初六自己还要高,但见宋庠对《大学句章集注》的内容烂熟于心,侃侃而谈。最后笑道:“诸位以为这毕云涛的书,如何?”
欧阳修等人看向陈初六,陈初六摇摇头:“我觉得不怎么样,也就一般般吧。”
“你……哼,你就算是十一岁中举,可在毕云涛这等鸿儒面前,也不能这么自傲吧?毕先生虽然没有中举,但他潜心学问,也是我等楷模。阁下如此,反倒露了小人之态!”
陈初六仰天长啸,随即引发欧阳修等人也是捧腹大笑,陈初六抹抹笑出来的眼泪道:“我觉得吧,这个毕云涛确实不怎么样。”
“为何?”
“小生不才,正是毕云涛!”
呼~~~
六月伏天,在场众人却能感觉到一阵冷风吹过,空气安静下来了,除了那聒噪的蝉还在不知死活的乱叫。
约莫有三十秒钟,宋庠吸了一口冷气,回过神来:“不,不,不可能,阁下是开玩笑的,对不对?”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鄙人正是毕云涛!没想到区区在下所做,竟然得宋兄的青眼,实在惭愧。”
“这……你……我……”宋庠一挥袖子转身跑了:“你绝对不是毕云涛,我不要和你说话!”
看着远走的宋庠,陈初六一行人都是笑了。笑完之后,欧阳修意识到了什么,提议道:“诸位,从今日之事足以看出,京师士子,对我们外地读书人都有些看不起啊。我等要发愤图强,让他们见识见识外地读书人的厉害!”
李云平笑着回到:“若是以前,寇准还在的时候,咱们再怎么发奋也没用。但如今寇准被贬到了雷州,咱们可能有机会了。”
寇准是地域黑,看不起南方人。几人后来商议,全都迁到一起居住,这样每天讨论学问,准备广文馆的季试。从广文馆,再到国子监,这是没有考中州试第一的人要多走的弯路。想起当年一起中举的萧贯,大家都是唏嘘不已,人家已经当到了知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