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一笔大买卖
两个人打开心结,一吐为快,心情都前所未有的舒畅,之前曾经有过的不解和疑惑,全都在此时揭过。
顾念原本沉甸甸的心,顿时一阵轻快。
爱江山不爱美人,这是世俗常理,何况还是以天下苍生百姓为己任,就算边锋真的选择了和亲。顾念也能够理解,并不会因此恨他。
但是边锋也不喜欢和亲的对象,如果事情真的发生到那种程度。和一个不喜欢的人成亲,他自己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一想到这,顾念又会为他心疼。
她并不是什么大公无私的人,能够眼睁睁地拱手把自己的爱人让给别人而无动于衷。
但若没有设身处地地为边锋着想,就不会有她这样的心态。只是两个人之前处于“异地恋”的状态,不能当面交流时实的想法。所以难免会有各种猜想。
此时两个人挑开了心结,一起面对这桩困难,虽然事情还悬而未决,但是对双方的感情又加深了几分认识。
他们这样的感情,不是普通的爱情,还押上了几分为了天下黎民百姓牺牲自己的悲壮情怀。
顾念此时也不忍苛责边锋,这不是现代社会,讲法律讲自由恋爱,从爱情到婚姻,都能掌控在自己手里。
在这样权力既是法律的国度里,又有什么办法能够阻拦边锋的和亲仪式呢?顾念陷入了沉思。
两个人因为开诚布公地谈过这件事,反而产生了一种默契感。
这之后几天,边锋和顾念每天都在一起,忌惮于现在敏感的身份,两个人都不能够在金街上公开露面,于是,俩人的会面地点就在顾念新买的宅子里。
这时顾念也不禁庆幸自己到辽国做的最正确的事儿,就是买了这栋宅子。
当然。边锋也不是肆无忌惮、直接就往顾念这里来,路上,他总是要绕很远的路,确信身后没有尾巴之后才会来这里。
而且出门之后,他都会乔装打扮,所幸这里往来的异国商人很多,那些大胡子、高鼻深目、穿着长袍的异国商人也不少,所以边锋每次都用长袍把自己包了个严严实实的,又在脸上挂上假的络腮胡子。一时间容貌变化很大。
两个人在一方小小的天地里,当然也不是毫无动作,顾念飞鸽传书回岗头村,让顾天赐全力以赴打造联排弩,边锋则令手下十名最优秀的工匠去岗头村学习连排弩的制造技术。
他名下所有的精锐都动作起来,各种材料储备充足,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必要的原材料。
而在辽国停留的这段时间,小发明家顾念的永久火柴也做成了。
这天边锋刚到,就听院子里传来了一声的欢呼。顾武惊喜的声音道:
“顾姑娘,真的能够反复使用啊,而且一划就着,点火太方便了。”
顾念明朗的声音道:“说是叫做永久,但其实大约能用个五、六百次吧,不过你们出门带上两根应该就够了。”
顾武道:“出门的话。一般一天也就点两次火,五百次可以点二百五十天,快一年了,难怪叫永久火柴,这东西肯定能够畅销。
象咱们马帮的兄弟们人手一支是必不可少的,还有那些周游列国、四处游历的旅人,还有进京赶考的书生……不,还有家家户户,谁家灶台上不入放一根这样的火柴?”
“对呀。这可是笔大买卖,一只永久火柴卖二百文铜钱,那得是多少钱啊?最主要的是特别方便。不像用火石,着急用火时怎么也打不着,小孩子要用火。力气小掌握不准还不行。”
边锋出现在院子里,笑吟吟地道:“怎么啦?什么事让你们这么激动?我刚才听到你们说好像和火柴有关系吧?”
“是啊,这可是能挣钱的大买卖。”顾念将一枚精巧的金属棒递给边锋。
边锋见那金属棒只有婴儿小指头粗细,不到十公分长,他好奇地问:
“这东西怎么用?”
顾念也不吊他的胃口,拿过金属棒,拧了一下,抽出里面的金属芯,边锋才发现这金属棒还是双层的,取出金属芯之后,将金属芯的头对准外层的金属壳用力一划,一抹温暖的火焰就在金属芯的顶端亮了起来。
火焰是淡蓝色的。持续的时间并不很长,大约十秒左右,但如果早有准备,这十秒也就够大家引火了。
“哟,这么方便,那以后大家用火就方便太多了。”
边锋赞叹道。
“其实火折子如果用得顺手。引火也很快。只是这种火柴的好处是可以反复使用。”顾念道。
“是的,对不擅长用火石、火折子的人来说,的确是一大福音。”边锋道。
顾念觉得边锋说的这个人不就是她吗?不由得老脸一红,不好意思地道:
“这不是以前没想到这个主意嘛。这几天在街上逛街看到煤油时,忽然想到可以做这种火柴。”
边锋很享受顾念的这种聪明,于是顾念和他解释了一通永久火柴的原理。
道理并不复杂,但是懂得把这些金属和煤油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制成这么好用的永久火柴,就是一绝了。
道理很简单,只不过若是没有人想明白,就不可能造出这样的永久火柴。
边锋试了一下,除了第一次,因为手势不对,划了好几次才点着,后面摸到了窍门,只要一划就能把火柴点着,边锋大为欣赏。
他他细一想,的确,光是这小东西就能换来无穷的利润,不管别人能不能仿制出来,至少刚面市时,肯定能赚一笔普通人几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边锋要把火柴还给顾念,顾念摆手道:“送给你了,这是我造出来的第一支永久火柴,具有纪念意义。”
边锋把永久火柴拿在手里,听顾念这么一说,顿时觉得沉甸甸的,高兴地收下了,阿念亲手做的东西,当然要好好地放在身上。
顾念又道:“永久火柴还得找一些擅长铁器工艺的工匠,只不过我不想把基地放在辽国,只能回楚国再筹备生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