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拥兵而返
回到仁寿宫已是午后时分,今日阳光颇好,陆千凉裹着厚厚的绒毛大氅卧在软榻上睡着,雪白的小脸儿不带血色,像是要与白色的大氅融为一体似的。
这次小产让她的身子受损颇多,面色差些也是免不了的,若是她能在仁寿宫多待些时日,国库中天材地宝颇多,他随便调一些出来,也能替她调养个七七八八。
想及此处,沈言璟突然握了握拳头。
陛下本就是起的让沈季平有去无回的心思,若是沈季平回不来,他带沈季平照顾师姐,是不是也名正言顺了许多?
沈季平又不爱她,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如果能让沈季平一世不能回京……这想法就像是藤蔓一般蔓延伸展,紧紧地勒住了沈言璟的心脏,让他直欲窒息。很多东西,一旦尝到了甜头就再也舍不下了,那就像是罂粟一般,会让人上瘾,会让人无法割舍。
如权势对于沈季平,如陆千凉对于他,都是舍不下的东西。
侍女见王爷定定的望着宁王妃,还当是自己照顾不周惹恼了王爷,紧忙上前递上一件厚些的披风。沈言璟接过,轻轻地披在了陆千凉的身上。
睡着的那人却缓缓地睁开了眼睛,有若一朵花儿盛开。
“回来了?”陆千凉揉了揉眼睛,抱着大氅坐起身来。
沈言璟索性在她身侧坐下,试了试她指尖的温度,顺便握着便不放了:“怎么不会放去睡?外面冷。”
陆千凉嘴唇动了动,不动声色的抽回了被他握着的手,用大氅裹住整个身子:“屋里有些闷,今天天气颇好,睡着也不冷,我便出来坐一会儿。”
沈言璟尴尬的笑了笑,起身到房间里换衣裳去了。
秋天总是给人一种萧瑟慵懒的感觉,秋色也总是与闲愁联系在一起。特别是陆千凉这样的人,不爱诗书歌赋,平日里也没什么事做,吃过午饭后慵懒的睡上一觉,睁眼时暮色四合最是苍凉。
江山萧索,良人未归。何为世间最悲?英雄落幕美人迟暮,她也没什么过多的情绪,只是喜欢定定的看着落下天际的夕阳,纵使被刺伤了眼犹不觉痛。
秋日多雨,一场秋雨一场寒,沈言璟吩咐下人给她的房里多添一床被子。天色将暗未暗,沈言璟提了食盒来,给她盛了一碗粥:“你晚上没吃东西,少吃一些,省得用药伤胃。”
陆千凉听话的端着粥碗喝粥,粥中的燕窝软糯可口,一看便知不是凡品。
房门外,侍女轻轻叩了叩门,沈言璟接了药盅回来给她倒了半碗,陆千凉也乖顺的喝下,眉头都没皱一皱,那神情像是等待大人夸奖的小孩子。
“最近怎么这么乖觉?”沈言璟笑了笑,将茶壶和茶杯挪到她触手可及的地方。
陆千凉未答,沈言璟又道:“玉喉关不稳,季平佣兵未返,怕是要有些麻烦。你现在这模样,杨妃当日来闹仁寿宫脱不了干系,陛下也脱不了干系。”
“不是杨妃,是我自己。”她低声道。
陆千凉也不知道自己现在解释这些有什么用,她现在满脑子里都是自己的孩子没有了,等到季平回家一定会很难过。他那么想要一个孩子,她却连这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满足他。
往昔在宁王府,她恣意不羁,爱玩儿更爱取乐。沈季平原本就嘱咐过她要安分一些,她却从未听过。
房间里有些暗了,她小心翼翼的抬眼,大眼睛小鹿似的望着沈言璟,带着一点哀求:“若是我小产的消息传到玉喉关,会怎么样?”
“你在我的府上出事,我自然要给季平一个解释。怕就怕季平想不通个中利害……”
叩窗声响起,陆千凉转头,沈言璟拍了拍她的肩告知她别动,自己打开窗子接过京水递来的细小纸筒,飞快地扫了一眼纸条上的字迹。
陆千凉从未见过他这样严肃的神情,像是遇到了什么棘手的麻烦事,女人的第六感告诉她,那件事一定有关季平。
她轻手轻脚的下床套上鞋子:“出了什么事么?”
沈言璟将手中纸条揉成一团丢进香炉里,眉头紧锁:“此件之事终是藏不住,玉喉关军中将士哗变,无终君未退,沈季平佣兵返京了。”
陆千凉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也做了那祸国殃民的褒姒妲己。
她迫切的想要解释什么,可话到嘴边却又说不出,沈季平确实是为了她拥兵而返的,他以为她在京中受了欺负,要来接她回家。
这世间的事情都是一环扣一环的,京城中一只蝴蝶煽动翅膀,便可能造成南海上巨大的风暴。而今她小产,却也在无形之中颠覆离阳王朝的朝歌!
陆千凉一把握住了沈言璟的手臂,摇头道:“要想个办法阻止季平!”
“你先冷静一下……千凉,你总得给我些时间让我想一想……”沈言璟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头也不回的走出了她的房间。
没人知道沈季平是怎样带着玉喉关守军打回京城的,众人只知,这一次躁动的不只是西北将士,更有老宁王留下的东北军蠢蠢欲动。这样用不了多少时间,东南君未必不会在沈季平的煽动下局兵造反!
举世哗然,宁王一脉世代忠良,哪有如今次这般不臣之举?什么时候起,沈季平已经掌握了离阳王朝四分之三的兵权?
陛下整日留臣子在御书房议事,众臣七嘴八舌,最终也没商量出什么有用的对策,甚至有人提议将杨妃娘娘交出去以平息宁王失子之怒。
逼宫之事,若是不能造反成功,那便只有死路一条。看来沈季平这一次,是什么都不顾了!
陛下急调穆王军与福王军麾下近七万将士拱卫皇城,试图与沈季平麾下十万疲兵打个鱼死网破。整个长安风声鹤唳,山雨欲来风满楼。
然而,宁王军一路急行军回攻京城,却未伤害离阳王朝境内子民一针一线,这倒也叫京城子民放心了许些。
宁王一脉世代忠烈,何故做下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同一时间,又是一道消息传满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