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世家主宅
这两者之间,互利互补,缺一不可。不管是哪个层面的顶级人物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次,雨家去往洞天遗迹,派去的自然都是古武层面的子弟们,还有四个管事。其实在世俗层面,雨家还有五名管事,在经营着整个雨家的运作。
这一点和萧逸非常的像,他现在手下有一批天海市的地下势力,以及风尚保安团,还有破兵佣兵团等等一大群人,这些人可都是需要各种花销的。所以风尚集团就成了他的物质基础的保障。
后面萧逸要开创一个古武世家,如果要修筑宅基,购置日常用品,招揽门人,宴请宾客,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还需要多多依靠着风尚集团。
不过这些萧逸不用太多担心,现在天海秦家以及项家这两个风尚的顶级竞争对手都已经被风尚集团合并了,现在整个天海市都是风尚一家独大。依靠陈琪的突出的商业能力,这段时间也是把生意给越做越大了,以后资金供应完全不成问题。
“我们雨家可不仅仅是有一大批实力不俗的武者跟修炼者,在天江市还在经营着一家顶级的大集团,依靠我们的产业可以排的上江南省的首富榜单上了。”提起自己家族的实力,西服男子夸夸其谈,对雨家非常的自豪。
“这么厉害。”萧逸略感诧异,没想到雨家依靠着家乡的丝绸生意,现在都能做到首富的位置了,着实不简单。
看起来,自己等于是真的在依附雨家这颗大树,现在自己的势力和雨鸿元相比差的太远了,还需要长时间的成长才行。
由此可见,雨鸿元真的是瞧得起他,才会与自己的交往当中那么的客气与热情,萧逸把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
萧逸做人想来是人敬他一尺,他敬人一丈,对方真心对他,他也应当真心的回报。
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很高超,在高速路上几乎永远保持在一百二十迈一样,所以没过多久,他们就已经来到了雨家古武层面的祖宅。
这是一个占地面积极大的郊外山庄,一眼望过去望不到头。古城池一样的城墙,把整个山庄给围拢了起来,从外围看上去就古朴大气,一副生人勿进的样子。
走进山庄内部,才发现里面更是别具一格,大气磅礴。
汽车只能是听到山庄入口的不远处,因为后面的道路,全都是夹杂在连绵不断的高耸假山当中。
萧逸下车,跟在两个西服男的身后,穿过假山之中道路,一路上不知道看到了多少的奇景。
最令萧逸吃惊的,就是在山庄的中心区域,居然有一个总占地达到十几亩人工开凿的中心湖。 在湖边有有游艇也有帆船,也有停泊着的小舢板,在湖心,有伫立在水上的阁楼亭台,简直就奢华的到了极点。
即便是早就已经见过不少大世面的萧逸,也是在心中赞叹不止,真的是大手笔啊!相比之下,那同为古武世家的墨家,不过是有十几座白墙黑瓦的四合院罢了,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在看看雨家祖宅的建筑,有的是古朴的楼台和殿宇,有的则是旧时代的漂亮小洋楼,还有些是现代感的别墅大楼。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在这里得到了最完整的展现。
“比不了,比不了啊。”萧逸面带苦笑的摇了摇头,今天到了雨家,他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原本还以为自己凭借着目前的财力,在天海市建个上档次的古武世家祖宅应该不成问题,现在看起来自己还是太年轻了,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不过,想一想,萧逸也很快就释然了。毕竟雨家这么的古武世家,那可是在华国的古武界的顶峰立足了几百年的世界了,底蕴之深厚令人叹为观止,那是他这个半路出家的小年轻所能够比较的。
不过萧逸还是下定了决心,如果自己真的要开创一个古武世家的话,只要也要一次性的建造出三分之一雨家的建筑规模,后面再慢慢的扩建,不着急,反正自己现在也没有什么子嗣。
很快,在二人的带领之下,萧逸来到了一个四角攒尖,琉璃碧瓦的大殿之下,而在通往大殿之外的南北路上,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横贯东西,上面是一座雪白栏杆的石桥。
萧逸两个人路过石桥,就看到已经有雨家的众人在大殿之下等待着了,看到萧逸的身影后立刻就迎接了过来。
“萧小友,你可算来了,我们等你都等的好久了。”雨鸿元满脸萧逸的亲自出来迎接,看样子十分的欢喜。
而在他的旁边,还有雨家的雨元化等管事,只是没有见到雨阳平。相比,他还在为了自己儿子雨明轩去世的事情而沉浸在悲痛之中呢。
另外,一同和雨元化一块儿迎接的,还有另外一对夫妇,
这对夫妇男的气质儒雅,带着一副斯文的金丝眼镜,面露微笑,看上自很是随和。
而女的则是雍容华贵,虽然并没有带上多少的配饰,但是剪裁得体的衣服,很有气质。而且容貌也是上上之姿,只不过略微有点儿给人过于高冷的感觉。
萧逸看到这女子,就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一样,但是又觉得不可能。他表面沉着冷静,没有露出丝毫的失态的样子。
本来,萧逸照理说是不用认识这一对夫妇,但是雨鸿元却是十分有意的给他们相互介绍了起来。
“弟妹啊,这个就是我跟你们说的天海市萧逸,怎么样,我没说错吧?你们觉得怎么样啊?”雨鸿元笑呵呵的冲着两个人问道。
萧逸微微一楞,对于雨鸿元的这一种反常的举动感到有一点儿奇怪。怎么把自己好像商品一样,展示给这两个人看,还要他们评价一番?
只是这对夫妇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都是微笑的点了点头,随后对萧逸很是客气的道:“萧小友,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