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殿下仁善
两人同乘,以李治的习惯,如何能放过这无论身材容貌皆是上品的小寡妇,只是尝试着碰了这小寡妇几次,奈何都被她轻巧闪过。
这闪躲技术倒也高明。
“殿下,自重!”
李治无奈,上次说以后就是自己人的崔湮,此时又成了一朵羞答答玫瑰。你这含羞一句殿下自重,李治倒是不好不自重了。不然就不是调戏,是欺负了。
女人可以调戏,但不能欺负。
罢了,李治倒也只是试试,也没想着试出什么。
既然她这般,李治也就靠了车壁休息,只等到了民部查完那批银两,自己就送她回来,然后自己回皇宫去。
刚靠在车壁闭目养神,忽然脸上一阵温热,随之而来是一阵淡淡清香,如同兰芝之香。
“殿下,您上次离开,崔湮想了好久,觉得殿下还是往崔湮这边安排几个信任之人最好。”
李治睁了眼睛,看了看崔湮。自己还在想着如何安排长乐皇姐送自己那两个护卫和账房,这姑娘倒是先提起了。
“本王是信你的!”
李治说的很平静,虽无信誓旦旦口吻,不过这平静话语之中,却似乎有一种比信誓旦旦更让人觉得信任的力量。
或者,这种不经意的话语更让人觉得,晋王根本不曾猜疑过,不信任过。
“殿下,还是安排几个信任之人最好,崔湮自知殿下信任,不过这银庄生意巨大,以后还会越来越大,殿下不安排几个人到崔湮这里,万一有小人挑拨,崔湮有些事也说不清楚。”
“好,姑娘即是如此说,明日本王派几个人过来,也好让姑娘宽心。”
这顺水推舟,李治自然也是做的行云流水一般顺畅。
“如此最好,让崔湮也可放心,殿下也随时可以查看银庄的账目往来,让一些宵小之徒也不能坏了殿下和崔湮之间的情份。”
李治轻轻点头,对此事也就云淡风轻带过。
“殿下,这次去江南,崔湮让影儿同行,这几年西域那边生意,她都参与了,对经商还是有些经验,殿下以为如何?”
“你信任她就好,这银庄生意,你自己拿主意,本王只要银子,具体如何经营,都是你来管理。”
“崔湮谢殿下信任!”
李治看了看对着自己微微一福的崔湮,不觉将手按在这小寡妇肩头,这次她倒是没躲,李治不觉捏了捏她的肩膀,崔湮对着李治羞怯笑笑,到底是轻轻甩了甩玉肩,没让李治继续胡来。
“明日影儿随民部车船南行,本王还有一件事吩咐。”
李治自然不以为意,这就是不断试探,却也不会因为试探失败有任何情绪。
“殿下请说,殿下之事就是崔湮之事,崔湮一定妥善处置。”
“到了扬州,让影儿租下扬州武家遗孀一半宅院存放银钱,每月五百两白银租金。”
“殿下,您这是...”
“多余事不用管,已故荆州都督武士彟在扬州暂居的遗孀,应该很好寻的。”
“这个不难,殿下的话崔湮都记下了,殿下放心,这件事我会交待影儿办好。”
“嗯,武士彟乃是先祖从龙之臣,本王见不得这些忠臣之后受苦。”
“殿下仁善!”
两人说了阵话,已经到了民部这里,这里是民部暂存钱粮之处,宫中送来的八十万两白银全部暂存这里,长孙府的二十万两,则要到明天才会送来。
见了晋王,自然有看押差官带着李治前去查验。
此时不知道这崔湮什么意思,却故意拉了晋王的手,很是亲昵。李治看了看她,倒是轻轻摇头笑了笑。
这难道就是做给这些民部之人看的,让别人觉得自己和她有什么亲昵关系不成。这崔湮到底是小心惯了,其实这些动作大可不必,民部尚书被自己母后叮嘱过,唐善识肯定也将二公主的话带给了身为民部尚书的父亲。
而且这银庄生意,本就是自己的,谁敢胡来。
罢了,美人玉手拉着也就拉着,李治自然不会如崔湮一般闪躲。甚至故意在这小寡妇手心手背按揉了几番。
几个装着白银的大木箱子打开,里面码放整齐的银锭子在火光照耀下闪着夺目光芒。
崔湮看的极认真,每一个木箱都认真查看过,心中怕是也在算着,这些银两数目是不是相符。
李治看她专注模样,倒是心中对这小寡妇越是肯定。
生意的事,自然马虎不得,银钱数目,以后可是银庄运营的根本。
查看完银子,那边差官已经封箱,这些装着银钱的木箱到了地方才会拆封,路上是不会再动了。
回了马车,这小寡妇一下子松了李治的手,李治如何会让她继续溜走,一把抓住,揽了那娇柔腰腹之间,颇觉这小寡妇腰身一段风流。
“殿下,您又无礼了。”
“你这是何道理,只准你拉本王的手,不准本王揽你的腰?”
“本王记得上次离开竹园,谁说的以后就是本王的人了?”
李治自然不会松手,用手指点着崔湮额角,问了一句。
“殿下,崔湮还未准备好!”
“这需要什么准备?记着,以后你就是本王的女人,无论做什么事,大胆去做,不用如同以前做生意一般谨小慎微。出了事情,只要不是你胡来乱来,这大唐境内,也没本王平不下的事情。就算大唐国土之外,我看又有谁敢招惹我的女人。”
李治这话说的霸气,不过确实有这底气。他的身后可是父皇母后,可是大唐朝廷。
此时贞观十六年,大唐国泰民安,盛世繁华,大唐周边,西域那些小国对大唐服服帖帖,自从侯君集攻破高昌,建立安西都护府,两万安西军压的几百万平方公里内数百番国不敢再有任何小的动作。
明光铠护持下的安西军,一人一陌刀,可以荡平任何西域势力。
前年西南的吐蕃也被侯君集带领的大军狠狠教训了一番,松赞干布不得不请求和亲,以和大唐交好,此时文成公主入藏,吐蕃早已顺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