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节
“母亲,喝水。”
方氏满是感动地接过,揽住她的小身子道,“三娘真是乖。”
说罢,就非常高兴地喝完了杯里的
水,顿时觉得身上的疲倦一扫而空。
她看了看刘芳,微微一笑,果然,有这样乖巧的好孩子在身边,她什么都不觉得累了。
刘芳微微笑着,特别乖巧地靠着方氏,没有说话。
…………
孩子迎风长,这句话说的是没错的。
过了满月之后,刘琅小朋友就仿佛吹气一样,蹭蹭蹭地长大了,与此同时,刘芳这个小豆丁也是如此,还有刘家的其他人,同样如此。
很快,刘艾出嫁了,刘节的妻子裴氏也怀孕生子,三哥刘茂也迎娶了妻子,四哥刘荆也定了亲,二姐刘芮也快要及笄了,而这时,刘芳也十岁了。
十岁的刘芳已经初露风华,她的长相集合了父亲刘志,生母安氏的所有优点,还兼之有方氏身上独特的气度,以及她经历许多任务世界的独特沉静。
这让十岁的刘芳看起来已经亭亭玉立,颇有风度了。
方氏看着这样的刘芳,骄傲高兴的同时也有着淡淡的忧虑,为了不让外人发现刘芳,她基本上都很少带刘芳出门,而一旦出门,她也尽量让刘芳打扮得泯然于众。
刘芳明白方氏的忧虑,小皇帝已经十二。大魏朝这里,女子十六及笄,男子十八及冠,对于小皇帝而言,她这个清流一派的领袖之家的女儿,那真是一个绝好的皇后人选。
方氏是不希望她进宫的,刘志也同样不希望她进宫。
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导,朝夕相处,刘志也知道现今的小皇帝的性子是怎么样的。看起来一副温文尔雅,俊逸无双的样子,其实心胸狭隘,眦睚必报,手段狠辣而阴毒。
作为帝师,他可以装作看不见,不知道,可作为一个父亲,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么一个人。
前面说了,刘志就是一个耿直到不合时下风气的这么一个人,他的品性高洁,自然是看不上小皇帝的这些私下作为。
可他又是恪守为臣的本分,只能是劝,可是一个人的成长性格,光是靠这些,根本就不够的。
自然而然,小皇帝渐渐也与刘志这位太傅,帝师表面和睦,实际上却早就开始疏远他了。
可他又非常明白,自己要是没有刘志这样的人支持,他的皇位是岌岌可危的,随时都有可能会被
一旁虎视眈眈的两位皇叔给拉下去。
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他盯上刘芳也就是必然的事情。
只是,刘芳年纪真的还小,又是内里有个成熟的魂魄,自然早就做好了准备。
随着学习,刘芳早就知道,她这次任务必然是要进宫的,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可是她身处在这个时代,身为刘家女,她除了皇帝,谁也不敢娶她。
这就是现实。
她跟长姐,二姐不一样。她的年纪恰好就是跟现在的小皇帝相当,而刘家又是这样煊赫的门第,哪个人家有这样的底气和胆量娶她呢?
没有了。
因此,刘芳早早就准备了,私底下习武,捡回之前许久没用过的毒药等等,她知道,现在准备的越多,她未来才会过的越好。
比如,她就暗中培养了一些人。
她不知道方氏知不知道,也不知道刘志有没有发现,总之,大家都是依旧淡然地度日,等待着,这最后的时间到来。
第378章 第5章
然而, 刘芳, 刘家都没有等到宫中的旨意,而是等来了刘志被皇帝下狱的消息。
这个消息一出, 顿时让整个刘家, 以及整个看似平和的朝堂都震动起来。
朝堂之上, 一直被掩盖着的波涛汹涌彻底掀开来了,不过短短半天时间, 京都内就聚集了一群在为刘志求情的人。
包括朝堂之上, 大半的官员都在为刘志求情。
这样的情况让刘家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根本来不及反应。
方氏脸色沉重地对从工部回来,就被她叫到正院来的刘蒲道, “子润1, 你立即带着家里人走!”
他听了母亲的话,顿时一惊,红着眼跪在地上道,“母亲, 儿子如何能丢下您和父亲?”
方氏却没有时间哭了, 她眼睛泛红, 对着刘蒲道,“你是长子, 也是哥哥,长兄如父,你可懂得?以后,子明2他们, 就托付给你了,你一定要好好照顾他们。”
她顿了顿,看着忍不住落泪的刘蒲缓缓道,“最重要的是三娘,你的妹妹,她……你一定要护好她,不要让她再卷入这些乱局之中,明白吗?”
刘蒲哭着点头,趴在地上狠狠地叩首道,“是,母亲。儿子都记住了。”
方氏红着眼,哽咽地道,“好孩子,难为你了。去吧,赶紧准备吧。”
刘蒲红着眼,带着满脸的泪痕再次叩首,起来转身出去准备了。
他知道,若不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母亲是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的,他不能辜负了母亲的一番苦心,哪怕这样的决定让他痛彻心扉。
…………
刘志出了事,可刘府内,有着方氏的把控,除了她和刘蒲,谁也不知道。因此,他们都还一直安静地正常生活着。
当然,除了刘芳。
刘芳接到了特殊的飞鹰传信时,愣了一下。她的人手都在京都,按道理说,并不需要飞鹰传信,可现在,她却收到了这样的传信,可想而知,事情是有多么紧急。
刘芳拆开了信件,一目十行地看完,随后一捏,就把手中的信件给捏成粉末,张开手掌,任由粉末被风吹散,她的眼中满是冷光!
很好,都敢动到她父亲的头上了,这些人还真是活的不耐烦了!
想
要用舆论战,让刘志去死?
行啊,那她就好好地教一教这些人,什么才是最要命的舆论战!
…………
正当朝堂之上暗流涌动,几乎全部的文武百官都在为刘志上书求情的时候,京都各大酒楼之中却出现了一群人,不时议论着这件事。
“诶,你说,这刘家的刘太傅怎么好好的就被皇上给下狱了呢?”
“嗐,这还不简单?不就是他得罪了皇上呗?”
“不是吧?我怎么听说的是,刘太傅是被人陷害的呢?”
“那这么说,皇上就是错怪了刘太傅了?既然是错怪,那怎么刘太傅还被下狱了呢?”
“那谁知道啊?说起来我刚才从皇城里出来,还看到宫门口有不少文人学子跪在那里为刘太傅求情呢。”
“这好端端的,怎么就要为刘太傅求情了呢?不是说刘太傅被冤枉的吗?难道,皇上还真的打算杀了刘太傅不成?”
“照我说啊,刘太傅要是没有做错事,皇上怎么可能将他下狱嘛,是不是?既然如此,那这么多人求情就说不过去了吧?这是什么意思啊?是说刘太傅比皇上更有民心吗?这不是扯淡嘛……”
……
周围人听着这群人议论的话,心里都在嘀咕,这群人是不是傻啊?竟然在这个时候,在京城这里到处议论这件事?
不管是刘太傅自己行为不端被皇上发现了,以至于下狱,还是说他是被人冤枉的,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在这里四处议论啊,这不是明摆着找事儿吗?
虽然是这么想,可他们心里也总觉得这件事有猫腻。
怎么突然之间皇帝就把刘太傅给下狱了呢?怎么好端端的,就成了皇帝冤枉了刘太傅了呢?还有,那些求情的人是哪儿冒出来的?怎么一下子就都跑到宫门前跪着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人总是有自以为的误区。在大魏朝的勋贵世家们看来,他们玩弄权术,可以想怎么愚弄百姓就怎么愚弄。在他们看来,底层的百姓们都是愚昧不化的,他们不识字,大多数还不懂礼,成天只会为了一日三餐奔波操劳,什么大事他们都不懂。
然而,他们都错了。
在普通百姓中,也是有智者的。他们或许不识字,但不代表他们不懂得
人世道理,他们不懂什么是人心争斗,更不代表他们是完全的傻子。
总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会一下子就想明白,这是为什么。
什么情况之下刘志才会被下狱?什么情况之下才会有这么多人来替他求情?这样的求情到底是好意还是恶意,他们也都能感觉得到,同样也想的通。
而等他们想通了之后,所爆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
刘芳就是在等这股力量爆发出来。
…………
傍晚的时候,刘蒲就已经安排妥当一切,准备带着刘节他们离开。
而也是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刘志被皇帝下狱的消息,也才知道京中如今的局势。
就连出嫁了的刘艾,刘芮也都带着人回来了,全都来到正院这里,询问方氏到底怎么回事。
方氏却并不打算多跟他们解释,只说现在情况危急,他们必须马上离开。
可是,就在方氏准备送他们走的时候,仆从就来禀报,“夫人,外头现在一大群百姓涌到了宫门前,质问那些求情的学子文人们,到底是从哪里听说老爷要死的?到底是谁说皇帝要砍了老爷的。而且他们还质问道,老爷到底犯了什么罪以至于要死了?那群文人学子们如今都被百姓们问的哑口无言了……”
方氏一愣,随后就转头看向站在一旁,格外安静的刘芳。
刘芳抬眸看向方氏,微微一笑,道,“母亲,父亲没事了。”
方氏顿时眼眶一红,快步走到刘芳身边,伸手抱住了她,哽咽道,“嗯,没事了。”
刘芳靠在她的怀里,含笑不语,眼眶却微微酸涩。
这样的国家,或许就是因为这些百姓们,所以父亲才一直保持着那颗赤子之心吧。
刘芳垂眸,暗含冷光,不管是谁,她都不会允许他们伤害父亲的,也不会任由他们拖着这些无辜的百姓去死。
…………
宫门前
一群百姓在一些老者的带领下站在跪在宫门前求情的文人学子面前,神色淡定而平和地道,“不知道诸位到底是从何听说陛下要杀了刘太傅呢?老朽不才,活了至今,也临近古稀之年,却从未听说过刘家中人会有如此悖逆犯上之人。
倒是刘家祖上的曾经出过几回与陛下争论,以至于
陛下一时气恼将刘家大人们给下狱关押的事情。
然,这不过就是一时气怒,陛下稍后自然会想明白的。那时,刘太傅自然无恙。
刘家经历数百年,如何为历代陛下尽忠的,老朽自出生到如今听了不知有多少。诸位随意询问任何一个人,他们都会知道。
要说刘家会悖逆犯上,老朽第一个不信,老朽身后的这些人也都不信。要说陛下会因一时气怒而斩杀了刘太傅,老朽同样不信,老朽身后的这些人亦然。
纵然是当着陛下的面前,老朽也可以如此直言:刘家是大魏朝最忠于陛下的人了,陛下绝不会对刘家,刘太傅动杀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