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奇幻玄幻>寒门升官手札> 【97】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

【97】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

  他进国子监的初衷, 就是想走赤忠馆啊, 因为赤忠馆肄业后做官的机会多, 升迁快。
  不像乡试科考, 先要轮九天的燥热考房经历, 幸运考上了举人, 还要参加次年二月份的会试, 会试初选贡士,贡士还要进一步考皇上控制科举的最后一关——殿试。
  只有这一关通过后,才能成为天子门生。
  天子门生固然好, 然后官场离他们依旧很遥远。
  常科登第后,进士们还要经吏部考试,这一关称为选试, 唯有合格者, 方能授予官职。
  别小看吏部的考试,这可关乎着进士们前途的第一大步, 选试发挥好的, 自然有好的官位等着他们。
  至于吏部考试落选, 呵呵, 那就要被打入“冷宫”了。
  朝廷一般会将这些人分配到贫瘠地带当小官或是去边疆使者底下充任幕僚, 若想回京城, 那这辈子就有的熬了。
  选试是卡进士们进官场最后的一关,这一关其实并不简单,谢行俭记得上辈子好些古代名人都停滞在这一步, 遥想那些博闻强识的前辈都“死”在这上面, 谢行俭越发的觉得选试就是魔鬼。
  先不说选试到底是不是魔鬼,就单说乡试九天煎熬一路考到京城,中间有多少艰辛,要流多少泪咽多少苦。
  不过,这些对他而言都是小儿科,他既然打算科举兴家,就没想过轻轻松松就考上,只不过他考科举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当高官,庇佑家人,兴门楣。
  如今摆在眼前的国子监赤忠馆是做官捷径,那他当然首择赤忠馆。
  因为从乡试一路考下去,考到进士,这也仅仅是踏入官场的第一步罢了。
  考入一甲的称为进士及第,也就是众所周知的状元、榜眼、探花,一甲前三是可以直接进翰林院的,状元郎最为优秀,朝廷会授予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一职,剩下的两位则授予正七品的编修。
  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字之隔,两者却相差万里。
  不过二甲和三甲还有一次机会入选翰林,在传胪大典授予进士之后,还要进行一次考试,叫朝考。
  这次朝考主要为了选拔庶吉士,庶吉士要跟一甲三人一同入常馆进一步深造,这一步叫选馆。
  到这一步,他们这些书生才算正式的踏入官场。
  读书人之间盛传一句话,叫‘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但在翰林院当差并不一定就能保证以后能登阁拜相、平步青云。
  如果没有恩科,一般庶吉士都要在翰林院待满三年,虽说身上有官职,但俸禄并不高。
  在此期间,朝廷不会分配重要的事务给他们,他们这些人几乎每天都要跟着老翰林学习,三年后,决定他们官途最重要的一次考核——散馆来了。
  成绩优异者,可以继续留任翰林院,授予编修或者检讨,正式成为翰林,此举称为‘留馆’。
  谢行俭觉得,如果他以后能如愿成为翰林,到那时候他才会有野心准备在翰林院好好作为一番,不过,成为了正式翰林并不代表以后就有机会成为权臣,瞧那些白胡子花花的老翰林就知道了。
  而剩下没有留馆的人,则被分派六部或者地方。
  不留馆并不代表以后官途不顺畅,说不定你只是不适合翰林院这种官,出去了反而能力大展。
  这不是谢行俭瞎胡诌的,他身边就有这种例子啊,比如徐大人。
  徐大人当初不知为何没有留馆,反而被皇上派往了六部中的刑部,徐大人在刑部呆了一段时间后,随后转战都察院,一跃坐上了如今一把手的位子。
  可以说是很励志的榜样了。
  所以谢行俭在了解到徐大人的升官过程后,他仔细的琢磨了自己未来的轨迹。
  他当然知道留馆翰林的好处,表现好的能成为六部侍郎或是尚书,然而小小编修升至六部侍郎或尚书,至少要二三十年的功夫,毕竟朝廷不会任由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去统领一部,即便皇帝同意也没用,群臣反对啊。
  朝堂上不知有多少官员熬了半辈子就等着老侍郎和老尚书致仕,到时候他们的官位好往上提一提,所以,这时候像谢行俭这样的年轻人空降过去,根本说不通。
  而且,谢行俭觉得他二十来岁的能力也不足以支撑起六部事宜。
  谢行俭想如何才能不蹉跎半辈子就能登上高位,想来想去唯有走赤忠馆这条路。
  斟酌了一下,谢行俭回答钟木鸿,“我打算从赤忠馆肄业。”
  钟木鸿不解,“你刚不是说朝廷留给赤忠馆学生的官位都是些小鱼烂虾,怎么你还……”
  谢行俭一脸兴趣状的望着钟木鸿,“怎么我说什么你就信什么,小心被别人带进沟里而不自知。”
  钟木鸿顿时惊愕,结结巴巴道,“难不成,你,你,刚才你说的那一番话是在糊弄我??”
  谢行俭高深一笑,“谁知道呢?毕竟以后的乡试如何,岂是我一张嘴能说得准?搞不定就出了变故呢,到时候咱们国子监赤忠馆的学生比之那些新科进士更为受皇帝待见也是有可能的,你说对与不对?”
  “不可能!”钟木鸿被谢行俭戏弄过几次后,倒也学聪明了,“进士科进翰林院是跑不掉的,赤忠馆再如何厉害,皇上也不会允许他们占了翰林院的位置。”
  谢行俭哈哈大笑,“木鸿兄说的没错,只不过我没想过进翰林院当差。”
  “你竟然不想去翰林院??那可是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之地啊!”钟木鸿忍不住忿忿,拿手贴谢行俭额头,嘀咕道,“莫不是那孙思霖将你脑子打坏了?”
  一说孙思霖,钟木鸿气的咬牙切齿,“你是不知道,自你离开食馆后,孙思霖和他的那帮狗腿子说了好一通你的坏话,哼,没有一句能入耳,那些人简直妄为读书人,竟然什么脏言乱语都能说之于口。”
  谢行俭不屑的哼了一声,“孙思霖得亏有一个好爷爷,不然国子监岂容他这样放肆。”
  “行俭兄,若不是我提状元,孙思霖就不会嘲笑咱们,你也就不会被打,都怪我……”钟木鸿神色恹恹。
  谢行俭锤了钟木鸿一肩膀,笑道,“什么怪不怪你的,说话咋这么娘娘叽叽,以后可不许在这般与我见外了,我生气是因为上午助教的事,心烦的很,刚好孙思霖撞上来了,我一气之下就……”
  钟木鸿深深一叹,心情有些复杂,“咱们与孙思霖不过是同窗之间闹的小摩擦,至于助教先生,诶,着实麻烦。”
  谢行俭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身边这位单纯的少年,心道助教先生懒散一事其实好解决,最棘手的应该当属孙思霖。
  “不急,”谢行俭目视着朱雀街上熙熙攘攘的老百姓,陡然精神起来,讥讽笑道,“助教先生不将称颂馆放在心上,自然有人会这件事捅到祭酒大人那里去,等着看吧,最多年前就有好戏看了。”
  距离过大年还有一个多月,这时候各地国子监选拔一事应该早已结束,若谢行俭没估计错时间,这批通过考核的学生已经在来京的路上了。
  谢行俭目光偏向南边,暗忖不知魏氏兄弟考的如何,两人是否已在来的路上?
  “行俭兄的意思莫非是……”钟木鸿若有所思。
  谢行俭笑意加深,“等后一批学子入了国子监,人数一多,助教先生再想偷懒怎么行?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呢,说不定就有不怕死的状告到祭酒大人那里去。”
  “咱们这批人也多啊,怎么不见人去告状……”钟木鸿说到一半就羞的没再往下说,他自己就是这批学子当中的一人,然而因为胆怯不想惹是生非,所以对于助教的事只会嘴上和好友说说,在外边却是一个字都不敢表露。
  谢行俭容色一肃,他何等聪明,立马猜出钟木鸿心中所想,微笑道,“木鸿兄无须自责,你我不过是一介凡夫俗子,想与是是非非离的远一些根本不是过错。”
  “咱们这些地方举荐上来的学子大多数都抱着与你相同的想法。”谢行俭正色道,“他们聪明的着呢,得罪助教的事他们才不会做,不过一个月后考核进来的就说不准了,各式各样的人都有,不乏有心直口快的……”
  然而,这一回谢行俭错的离谱,他们这批优监生也有很多直言不讳的胆大书生。
  *
  这不,这天谢行俭正在家休养呢,殊不知称颂馆早已闹的天翻地覆。
  谢行俭这两天呆在家除了温书,就是研究吏部尚书孙之江的人际关系,听到钟木鸿说起优监生大闹称颂馆一事时,距离这件事已经过去两天了。
  “你说两个助教先生都被拉下台了?!”谢行俭脸上是又惊又喜,不过很明显的是喜色占去了大半。
  钟木鸿谢过王多麦倒上的热茶,盘腿坐在床上,笑容满面道,“此事千真万确,我本也不知情的,我今个跟中人去京兆府签宅院红契,迎面偶遇上官差押懈犯人,我胆大多瞧了几眼,嗬,这定睛一看,蓬头垢面的两个邋遢人正是咱们馆的助教先生。”
  “我按好红契立马去了一趟国子监,你猜怎么着?”钟木鸿故意吊着人胃口。
  谢行俭半边身子躺靠在床头,眯眼很有耐心的附和钟木鸿,“后来如何了,你快说。”
  钟木鸿朗声笑道,“这事啊,还真叫你说对了,不过只对了一半——”
  “揭露检举助教先生的确实是优监生,但不是那些还远在半路上的学子,而是与咱们一同进国子监的这批人。”
  谢行俭饶有兴致的问,“此人是谁,怎的如此莽撞胆大?”
  “说起这人你怕是不认识,不过倒是与你有几分缘分。”
  “缘分?”谢行俭直起身,被房间火炉热气烫红的面庞笑起来十分俊朗,“这话从何说来?我在国子监,目前只与你相熟,其余人皆还未言语一二呢,哪来的缘分。”
  钟木鸿语气突然有几分激动,“不是这种缘分,我说的是检举助教先生的学子和行俭兄同为谢氏,虽说行俭兄家住南边,而那位壮士学子出自远洲府,南北不搭嘎,我却觉得你们两个谢氏啊,五百年前定是同一个祖宗。”
  “远洲府的谢氏?”谢行俭索性盘腿跟钟木鸿面对面而坐,“我听闻国子监中,远洲府谢氏唯有凛然馆的谢令,除此之外还有谁?”
  “谢廷!”钟木鸿道,“不知为何也被分到了称颂馆,我瞧着这小子骨头比你还硬,你敢掀孙思霖的桌子,谢廷竟然点了一把火丢到了酣睡的助教身上。”
  ——卧槽,牛逼啊!
  虽然谢行俭还是觉得钟木鸿有点分不清孙思霖和助教谁更不能惹,不过针对谢延的做法,谢行俭心底着实被他这段操作骚到了。
  这是助教啊,换一句话说,也算半个老师了,在天地君恩师的古代,竟然还有这样调皮的学生敢当众放火烧老师,勇气可嘉,谢行俭好想给谢廷竖个大拇指。
  就称颂馆的那两个先生,根本就不配为人师,占着助教的位子不拉屎,简直辱没了为师之道。
  “诶,不对啊。”谢行俭接过王多麦烤得香甜的红薯,手指轻轻的推开红薯皮咬一口,“我记得咱们头一天上课与老生同窗介绍时,没听说还有谢廷这个人啊——”
  “我正要说这事呢,”王多麦烤了三根红薯,一人一根,钟木鸿被烤红薯的香气引的差点流口水,顾不上说话就举起红薯咬了一口,滚热的红薯落入口中,烫得钟木鸿龇牙咧嘴。
  “嘶——烫死我了。”钟木鸿微眯着眸子,细细的品味完口腔里残留的甜津味,随即又咬了一口,嘴巴含糊不清的道,“打远洲府来京的路,前段不是被大雪封了吗,所以谢廷在路上耽搁了几日,咱们前两天请假的时候,谢廷方才赶到国子监。”
  王多麦烤红薯的手艺相当了得,皮儿烤至红褐色,看不出一点焦黑糊,里面橙黄的红薯囊软软糯糯的,吃一口,满嘴香气萦绕。
  谢行俭啃完一根红薯,擦了擦手,笑道,“不会咱们前脚请假出来,谢廷后脚就放火烧了助教先生吧?如果真是这样,咱们可是错过了好一场大戏!”
  钟木鸿也很快解决掉手中的红薯,脱口而出:“可不就是错过了吗!”
  “如今国子监都在传,说当日谢廷进去报道,助教以为又是有学生找他请假,想都没想就摆手让谢廷自行离去。”
  “谁知,谢廷闻言岿然不动,还将助教书房的门给敞开了,这几天化雪风吹的刺骨,助教一下子就被冷风吹醒了。”
  “啧,”谢行俭单手支颐,“然后助教是不是冲着谢廷喊冷,谢廷就将火炉的炭火倒向了助教?”
  钟木鸿眼睛倏尔瞪大,“你怎么知道?”
  “猜的。”谢行俭瞥了一眼腿脚下烧着正旺的小火炉,“那后来怎么闹到了京兆府?助教被押走了,谢廷是不是也受罚了?”
  “谢廷当场被权杖了五十,咦,大冬天的,外面又冷,身上还要受罚,双重痛苦。”
  “不过,谢廷这小子贼机灵,着人通知了他族兄谢令,谢令你是知道的,他与刑部和大理寺都有关联,当即就将刑部的人带来了国子监,后面的事你也知道了,助教怠慢咱们称颂馆不是一天两天了,几十双眼睛呢,助教还没开口就被大伙唾沫星子骂的狗血喷头。”
  谢行俭大马金刀的坐倒在床榻上,轻笑出声,“称颂馆的这些人惯会见风使舵、落井下石,他们老生在称颂馆呆了一年了,也没见他们去检举助教,如今看刑部出动了人,他们才不得不站出来指证助教,其实呀,他们恨不得有这样玩乐的助教带他们,省的整天捧着书被逼迫着学习。”
  钟木鸿笑,“借你的话堵你的嘴,他们这样出卖助教,实属人之常情,怪不得他们。”
  谢行俭噗嗤一乐,“你别学我瞎说话,不过人之常情用在他们身上倒也合适。”
  谢行俭扭头忘了一眼窗外,外面的冰雪才稍稍化了点,瞧着外面雾气蒙蒙的一片,似乎又开始下起雨雪。
  他本来还打算在魏氏兄弟上京前,他都准备一直缩在家里,反正去国子监也学不到东西,还不如自己在家守着火炉看书。
  可今天钟木鸿说助教被刑部的人带走,那朝廷势必要重新选助教放至称颂馆。
  前任助教是因为懒怠才被罢职,所以接下来新来的助教肯定会一改之前的怠惰因循,他和钟木鸿当然不能再躲在家里不出席,省的到时候给新助教留下坏印象。
  “木鸿兄,你可有听说是哪位大人接手称颂馆?”谢行俭缓缓问道。
  “新助教只来了一位,说明天亲临称颂馆。”钟木鸿道,“我约莫记得有人喊他宋大人,却不知是朝中哪位宋大人。”
  宋大人?
  谢行俭眼睛一亮。
  要说宋大人,他倒是认识一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