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手眼通天> 第334章 大争之世,逆流而上

第334章 大争之世,逆流而上

  “你说什么?”
  杨靖一时没反应过来,问道:“什么叫去北海有饭吃?”
  任真回身看着他,一板一眼地道:“意思就是,北海郡囤粮充足,难民只要去了那里,无须付出劳动,自会有人提前分发口粮,让你们填饱肚子。”
  杨靖哑然一笑,“有这等好事?”
  任真没再解释,一副你爱信不信的表情。
  世间没有免费的午餐,杨靖当然不信,疑惑地盯着他,“到处都在闹粮荒,你如何确定,北海有足够的粮食喂饱我们?更何况,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高家没理由乐善好施,接济世人。”
  任真碍于官军身份,不便捅破窗户纸,心道,你只顾逃难,肯定还没听说,北海蠢蠢欲动,准备起兵造反。
  从古至今,战前最重要的筹备都是钱粮。只要有了钱粮,随时可以招兵买马,收揽一大批衣食不保的流民,去他们帐下当兵吃粮。
  北海蛰伏多年,包藏夺回皇位之心,必然私蓄甲士,暗中进行精心谋划,囤粮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故而任真断定,北海高家现在粮草充足。
  他们隐忍不发,只是在等待起兵良机。北唐主力南下后,他们派邬道思当朝宣发檄文,就说明他们认为时机已到,很快就会举事。
  在这节骨眼上,任真将大批难民送到北海,这就是现成的雄厚兵源,高家怎么可能拒于门外。
  他们甚至无须招募,只要站在城楼上喊一声,跟我造反有饭吃,全体难民自会踊跃参军,加入义军谋生路。开仓放粮后,北海的声势将无比浩大。
  到时候,八方民众闻风而动,恐怕都会云集响应,赢粮景从。所谓民心向背,可以称之为民心向北了。
  此时,见任真不愿解释,杨靖心里的疑虑愈重,凝眉说道:“你不把话说清楚,我是不会带他们去北海的。千里迢迢,我不能骗他们空欢喜一场。”
  并非他不肯信任任真,而是任真的话没头没尾,让人匪夷所思。
  任真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偷听后,才说道:“最近京城盛传,北海将起兵讨武。你想,他们肯定急需招募兵勇,眼前这群难民为了果腹,连军粮都敢劫,还不敢造反么?”
  杨靖闻言,瞳孔骤缩,倒吸一口冷气,“你要让我们去当反贼!”
  他万万想不到,眼前这位朝廷主将,竟会违背自身立场,唆使他率众投靠北海叛军。
  “反贼?”
  任真冷哼一声,嘲讽道:“你们刚才抢军粮时,可曾介意这也是谋反行径?我看你们个个义愤填膺,视昏庸朝廷如虎狼,怎么,真到破旧立新时,又想要忠君爱国了?”
  这话音极刺耳,说的却是事实。为了饱腹活命,连军粮都敢抢,要他们去推翻暴君昏政,反倒自命忠臣,岂不荒唐?
  杨靖哑口无言。
  任真淡漠地道:“我见你们流离饥困,所以才指条明路,救这些人一命。去或不去,你们看着办吧!”
  有一点他没道破,他之所以慷慨掏出十万石粮食,是想给难民们充当北上的盘缠。有了这些粮食,大部分人走到北海,应该不成问题。
  杨靖苦笑道:“造反是条不归路,不成功便成仁,对普通百姓而言,未必真是活路。而且,以这些人的能力,你认为他们在战场上有胜算么?”
  任真答道:“套用你刚才的话,有糊口的营生,总好过你们迅速饿死。连活下去的机会都没有,还谈什么胜算?”
  杨靖再次语塞。
  任真知道,他是替众多难民着想,于是继续说道:“很多时候,胜负只在一念之间。朝廷三大主力都已南下,你们若去北海,人多势众,就没有军队能剿灭你们。”
  说到这里,该说的不该说的,都已点透。
  他漫不经心地道:“脚下的路是自己选的,你说要带他们找到粮食,我只是告诉你们,哪里有粮食而已。至于肯不肯去,干我鸟事?”
  说罢,他转身就要离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任真很清楚,只靠施舍几万石粮食,根本不可能救活众多难民,最多撑过一时。
  之所以造成如今的惨况,哀鸿遍野,归根到底,都是由于荒废无为的朝廷。只有让民众找到糊口的出路,起义推翻武氏皇权,才能拨云见日,从根本上挽救危局。
  造反俩字,才是真正的救命良方。
  路就在杨靖面前,至于他如何选择,任真懒得再理会。反正这番对话,只有二人彼此听到,缺乏证人,他也不怕杨靖回头告发他。
  而给难民多少粮食,却在他一念之间。
  见他要走,杨靖一把拉住,急忙说道:“军爷勿怪,草民安分苟活久了,乍听到造反这种大胆建议,一时难免会产生排斥。”
  任真停住脚步,却没有说话的意思。他能说的,都已经说尽了。
  杨靖何尝不知,作为弱势群体,难民本就无路可走,生死存亡的关头,没资本去挑肥拣瘦。
  他微微沉吟,说道:“我看得出,您洞察时局,又体恤苍生,是真正超脱的高人。我心里一直有个困惑,想恳请您赐教。”
  任真不置可否,“说说看。”
  杨靖说道:“以前,丹青道在讨论天下大势时,曾有人抛出一个问题,大争之世,何以自处。当时吴道梓说,应识清时务,顺势而为。”
  他皱着眉头,鄙夷地道:“结果,他奴颜婢膝,屈服于南晋的淫威,当了卖国贼。所谓的顺势而为,不过是见风使舵,攀荣附贵罢了。可见,这不是正确的答案。”
  任真若有所思,“你想听我的见解?”
  杨靖点头,“大争之世,风起云涌,险象环生,若没有坚定的立身之道,就想安稳处世,施展自己的抱负,是不可能的事。您年纪轻轻,就能统御大军,威慑人心,胸中必藏有峥嵘。”
  任真思忖着,忽然联想起离开京城前,曾跟莫鹰首对话的情景。
  吴道梓的顺势而为,莫鹰首的不争即争,是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么?
  “我只能告诉你,世间事并不是非黑即白,这个问题也没有固定答案。人应该结合自身的处境和性格,才能做出忠于自我的抉择。”
  杨靖琢磨着话意,说道:“您的意思是,处世之道不分对错?照这么说,吴道梓的叛国行径也是对的?”
  “我没这么说,”任真摇头,“吴道梓选择降晋,这不是他的唯一出路,如你所说,只是攀荣富贵。换言之,他并非处境所迫,而是性格使然。”
  说到这里,他心意微动,“反过来,你能说降晋本身是错的么?当年任将军功高震主,遭受诬陷,被北唐大军围追堵截,只能渡江降晋,才可自保。换作是你,不投敌国,难道还要引颈就戮?”
  杨靖无言以对。
  “再譬如,这些难民被朝廷无视抛弃,你跟他们大谈忠君爱国,让他们顺朝廷的势,人家理你们么?既然处在社会最底层,能帮他们在乱世里活下去,这才是最实际的立世之道啊!”
  “所以说,抛开处境去论处世之道,都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
  “如果你已经被逼到绝境,退无可退,那还谈什么顺势而为。只要你认为,这朝廷昏暗,这江山该倾覆,那就逆流而上,干他妈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