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北开加油站 第306节
所以——
阿古达木出现在白泉的面前,出现在摄影师的镜头前。
“陈总是好人,他第一次见到我,就愿意掏钱支持我种树……”
“记者同志,你在沙漠种过树吗?你知不知道想要种活一棵树有多难……”
“陈总他们公司的树是真的好啊,我从没见过这么好的树……”
接着是胡日敦夫。
“这有什么好说的?呼和巴日那个家伙就是个只会偷奸耍滑的无赖,他骗陈总的钱,还不干活,这样的人不该抓吗?”
“呼和巴日他姐姐还来找我们呢,说是想要写信告发陈总,让我们签名……”
“幸亏陈总帮忙,我现在过得可好了,我姐都说等我攒够了钱,就能盖个大房子娶媳妇了……”
农民们一个接着一个接受白泉的采访,等到把农民们都采访完,白泉和摄影师再无疑虑了,明白他们之前完全搞错了访问的方向,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大的一个误会。
这些农民不是受到牧雅林业的威胁不敢说话,而是他们的真的感激牧雅林业,不愿意说牧雅林业的坏话。
白泉访问完农民,又对秦刚和陈牧分别作了采访,然后径自赶往x市和阿奇善去,说是要拍摄更多的制作素材。
陈牧本来应该全程陪同的,可他在l市这边的事情还没完成,第二批农民需要的一些例如打井、购买拖拉机之类的事情还没有办好,所以只能继续留在l市盯着,无法离开。
白泉和摄影师也没二话,表现出一副很乐意这样的样子,背上行李直接就走了,只说希望陈牧通知加油站那边对他们进行配合就行。
陈牧懒得搭理这两人,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屡屡想给自家收购的肉苁蓉打几句广告,都被白泉义正辞严的打断了,让他觉得这个报道毛用没有,顿时不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
陈牧在l市忙碌的时候,刘大海在承口县也跑断了腿。
为了即将收成的“秋芸”的销量,他连续找了好多朋友,求助求帮忙。
事实上,他这些年积累下来的人脉也的确不少,他的朋友都确定了会要他的肉苁蓉,不会因为市面上的流言受到影响。
不过,这些朋友所要的量都并不大,他自己暗暗计算了一下,距离他所希望达到了量,还有一个不小的差距。
现在刘大海面临的问题是,因为市面上种种的传言,现在那些大一点的加工厂都不敢要来自x市的一年生肉苁蓉。
他们担心万一传出去了,会被人质疑,从而使得厂子加工出来的产品滞销。
这是个无解的难题,非常棘手。
刘奇良的文章可以说真的给了x市的肉苁蓉致命一击,配合着“陈牧被抓”的小视频,让他们想要辩解都做不到。
这种情势下,刘大海只能耐着性子继续找朋友帮忙,反正就是能卖一点是一点,积小成多。
这天刚见完一个朋友,刘大海把朋友送走后,如释重负的喝了一口茶,稍作休息。
推销了大半天,口水都快说干,才终于卖出去五百公斤的货,真不容易。
茶还没喝完,突然有两个人走了过来,径自在刘大海的面前坐下了。
“你们……”
刘大海怔了一怔,看清楚面前的两个人后,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你们有事?”
这两人就是王成和张赟,他们坐下来后,王成笑着说:“不是我们有事,是你们有事才对。”
刘大海不知道这俩想要干什么,没吭声。
王成又道:“刘大海,看在同村的面子上,也看在你把我领进了这一行的份上,我教你一声刘哥,你满意了吧?”
刘大海慢慢把茶杯放下,表情很快变得淡然起来:“有什么话就说,没必要这么转弯抹角的,累!”
王成道:“现在你们是什么处境,我们很清楚,怎么样,手里的肉苁蓉卖不出去吧,对不对?”
“什么意思?”
刘大海冷漠的看着王成,心里特别不喜欢这家伙装腔作势的样子。
王成一点自觉都没有,继续说:“这样,你把你们收到的秋芸以成本价卖给我,我可以全都吃下来,帮你们出手,怎么样?”
“你想什么好事儿呢?”
刘大海摇了摇头,说道:“我为什么要成本价把货卖给你们?”
“现在市面上都是你们的流言,还有人会要你们的货吗?”
王成自得的笑了笑,说道:“这市面上没人敢要你们的货,不卖给我们,你们最后只能砸在手里,到时候可就亏大发了。”
刘大海没吭声,只半眯着眼睛看王成。
王成苦口婆心的劝道:“你把货卖给我们,还能收回成本,没什么不好的,刘哥,我觉得这件事情你必须要慎重的考虑清楚。”
刘大海摇摇头:“我们老板说了,如果收回来肉苁蓉卖不出去,他就自己买生产线开厂加工,以后自产自销,不愁吃不下。”
王成眉头一皱,没说话。
倒是一旁的张赟劝道:“开加工厂哪是这么容易的事情,没个两三年都开不起来,你们又何必这么犟着呢?与其砸那么多钱在手里不出货,还不如让给我们,过几年等事情过去了,你们再自己干,不好吗?”
刘大海不屑的一笑,说道:“谢谢你们的关心了,反正我们老板说了,想占便宜没门,他就算砸在手里也不会贱卖的。”
微微一顿,他又说了一句:“我觉得吧,现在市面上这么缺货,好东西总会有人要的,不急。”
王成脸色一变,径自站了起来,恨声道:“好,那我就尽管看看,你们能挺到什么时候。”
第443章 无根据黑
一般来说,草木类中药材的保存期可以达到两年左右,肉苁蓉的保质期也差不多。
不过因为肉苁蓉晒干之前的水分比较多,所以保质期和它自身的干燥程度相关,如果里面残留的水分越多,保质期就越短,反之保质期则越长。
不仅如此,肉苁蓉还很容易生霉、虫蛀。
这就要求保存的时候非常小心,必须防霉变和防虫蛀。
这么贵重的中药材,在保存的过程中哪怕出现一丁点的失误,都会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当然是越快出手越好,以免砸在手里。
这些事情,刘大海都懂。
不过不管怎么说,就算损失再大,他也不会选择贱卖即将收成的秋芸。
因为只要开了这么个头,无形中就等于自己承认“x市一年生肉苁蓉”有问题,以后再想要卖出高价,就很难了。
这就好比同样是荒漠肉苁蓉,阿奇善出产的,就比其他地方产的市场价格高,这里面根本不看品质,只看产地,由此可见固有印象很重要。
而且,刘大海心知肚明,x市的肉苁蓉,品质的的确确是好的,比阿奇善的肉苁蓉一点不差,就冲着这一点,他也不会为了一时的困境而选择贱卖。
等王成和张赟离开以后,他休息得差不多,又掏出电话拨了出去,约好另一个朋友,准备明天继续努力,接着跑销路,能卖一点是一点。
王成和张赟出了门,还有点忿忿不平,王成转头朝饭馆里看了一眼,忍不住恨声说了一句:“不识好歹。”
张赟问道:“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办?”
王成想了想,说道:“看来不让他们彻底服气,是不会乖乖的和我们合作的。”
微微一顿,他又冷哼道:“这几天刘大海在承口县到处找人,说了好多他们的肉苁蓉比阿奇善这边的品质更好的话儿,只要把这些话儿传给刘老头,其他的……我们就不用管了。”
……
刘奇良是六十年代的生人,就出生在阿奇善。
他小时候家里穷,每天面对的就是这里漫天的风沙,这让他一直对风沙有着平常人想象不到的厌恶。
年轻的时候,他一门心思的想着治沙的事情,试过承包土地植树造林,可是都失败告终,毕竟以个人的力量想要去抗衡大自然,难度实在太大了。
刘奇良是个聪明人,失败了几次之后,让他总结到了很多经验。
他发现治沙首要是种树,可种树并不能让他吃饱饭,即使有国家的帮助,树木存活率低,花费太大,还是让他入不敷出。
所以,他开始寻找出路,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树木,种下去之后既能活下来,还能产生经济效益。
最终,他在农林科研院的一位研究员的身上,接触到了肉苁蓉,从此开始了对肉苁蓉的种植。
这些年,在大面积种植肉苁蓉的过程中,他有过挫折,有过失败,有过彷徨……但最终他还是成功了。
他种植的肉苁蓉不但为他赚到了钱,还为他成就了偌大的名声,让他成为阿奇善这一带的大名人。
他的成功被当地政府当做榜样树立了起来,许多阿奇善地区的牧民从各处慕名而来,向他请教如何种植肉苁蓉。
刘奇良当时就发现,他虽然种了肉苁蓉,可是卖出去的价格却并不稳定,那些外来的商人常常会在收购的时候故意压他的价,让他完全没有议价权。
面对牧民们的来访,他很敏锐的想到,如果能让肉苁蓉的种植推广到整个地方,会让肉苁蓉成为这里的特产,规模越大,就越能在交易的过程中掌握住议价权,所以他对牧民们倾囊相授,一点也没有藏着掖着,迅速让附近很多牧民都种上了肉苁蓉,使得阿奇善地区形成了极其巨大的产业规模。
因为他的“无私”,刘奇良在当地的名气变得更大了,这是他之前安全没想到的。
同时的,阿奇善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迅速成为了全国最重要的肉苁蓉集散地,很多加工肉苁蓉的工厂开始在承口县和巴卓市建成投产,让当地种植肉苁蓉的牧民都富了起来。
刘奇良作为最开始种植肉苁蓉的人,要规模有规模,要技术有技术,他的收获当然也是最多的。
他种植肉苁蓉的产值,每年都是千万级别的,迅速成了当地首屈一指的大富豪。
年纪大了以后,他已经没有了年轻时候的冲劲儿,对于治沙什么的,他也没有了追求。
今年以来,阿奇善地区的鼠灾严重,刘奇良家的林场也受到了鼠患的肆虐,所以致使收入锐减。
他在一年多前,投资成立了一家药业公司,准备上马肉苁蓉深加工的项目,其中包肉苁蓉口服液、肉苁蓉药酒、肉苁蓉胶囊等一系列产品的生产。
其中,肉苁蓉胶囊为最主要的产品,他们预计年产可以达到五亿粒。
这么巨大的产能,需要的投资也是非常大的,差不多要两亿元。
刘奇良已经把手上大部分资金都投到了药业公司的项目上,原本以为等到今年收成,手头就能变得宽松。
可是没想到这么一场鼠灾,让他一下子陷入了资金短缺的困境。
而与此同时,阿奇善以外地区的肉苁蓉大量涌了进来,抢占本地肉苁蓉的市场,让他心里产生出一丝警惕和忧虑。
他非常担心就算以后阿奇善的收成恢复回来,也会使得阿奇善肉苁蓉的价格从此跌落下去。
这一段时间,市场上一直有传言,x市那边出现了一种“一年生肉苁蓉”,品质非常好,能够和阿奇善最好的肉苁蓉相比。
这个传言刘奇良也听说了,他为此非常反感,觉得这样的传言就是外来供应商的一种宣传和炒作,会导致阿奇善肉苁蓉失去原本的市场地位。
虽然后来有农林科研院的人出来质疑,事情不了了之,可他到底是对x市的“一年生肉苁蓉”留上心了。
也正因为这样,当他听说那家掌握着“x市一年生肉苁蓉”的牧雅林业老总出事之后,他立即发表了一篇“质疑”的文章。
虽然并没有指名道姓针对牧雅林业,可是文章里面提起的“一年生肉苁蓉”到底说的是谁,那就很明显了。
发表了那篇文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