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人不自保
“告诉来人,我身子弱便不去了。”李儒叹了口气说道,一来是确实走不动,二是不想去。
估计是宴会,其实可能是杀人取乐而已,李儒去了只会觉得刺眼。随即李儒又看了一眼李显。
对于这个儿子,李儒是十分的满意的。
像他。
举止守规矩,书卷气,心性也很好。而今董事亲戚都飞扬跋扈,纵横洛阳,只有他一家家教严,子弟都是守规矩的。
不是乖乖在家读书,便是出门也是很有规矩的。
因为满意而心爱,因为心爱而不像让子嗣们为董卓陪葬啊。李儒呼吸了一口气,严肃的对李显道:“你好生在家读书,不要随意出门。更不要与董边一起胡闹,知道吗?”
董边便是董氏子弟中最飞扬跋扈的,是董卓的儿子。今年十五岁,小小年纪就敢在街上杀人,还调戏强暴妇女。
李儒是很看不顺眼的。
“喏。”李显恭敬的应了,然后下去了。
“哎!”李儒幽幽长叹。
长安城内的许多官员,士人都接到了董卓的宴会邀请。其中便有一户人家姓陈,主人叫做陈节。
陈节乃颍川人,今年不过是二十八岁,却已经是不大不小的名士了。目前在朝中为郎中,是服侍天子的近臣。
陈节在卧房内穿戴衣裳,陈夫人一边帮忙一边催泪。
这是有典故的,目前董卓残暴,杀人如麻。尤其是喜欢在宴会上将人手足砍断,以取乐,顺便震慑宵小。
董卓在以这种方式来显示自己的权威。所以每一个去董卓家赴宴的人,都等于是去一次刑场。
没准出门时还好好的一个人,回来后却成了一具尸体,不仅如此累极家人。陈夫人自己恐怕要沦落为歌姬。
任人践踏。
陈夫人不敢想象那一幕,她应该会自尽吧,全家去死。陈夫人垂泪不已。
“哎,让夫人受苦了。”陈节夫妇感情向来好,见夫人如此伤心欲绝,陈节叹了一口气,伸出袖子为夫人拭泪。
“呜呜呜。”陈夫人终于崩溃了,抱着陈节痛哭不已。陈节搂着夫人的娇躯,这一刻的心情是沉重的,也萌生出了一种离去的念头。
陈节少时努力读书,青年时候努力扬名,为的不过是做官而已。但如果做官是做成现在的模样,那还不如不做。
“现在逃离长安,有四条路。一是向西北去投奔马腾,韩遂等人,二是向西南投奔张鲁,三是投奔刘焉,四是向东进入关中,投奔大司马王金。”
陈节也是个能盘算的人,盘算了一下,觉得投奔马腾,韩遂不是很理想,因为凉州混乱,诸侯割据,马腾,韩遂只是较大的诸侯,其余成宜等人也多如牛毛,足有十余路诸侯。
而且凉州荒凉,并不富裕。
向南去张鲁,刘焉那边似乎也不是好事,蜀道十分困难。听说刘焉还烧掉了一些栈道,与朝廷断绝往来。
剩下的似乎只有去投奔大司马王金了。
目前朝廷对王金的评价很恶劣,自号大司马,又进行改革,将朝廷官职弄的一团糟,而且此人野心勃勃。
乃是类似于董卓的另外一号人。
不过陈节是比较中肯的人,他认为王金能够安定关中,便是本事。现在天下混乱啊,能有一片富裕的地方,真的是人间乐土啊。
陈节在心中盘算着,便出了门去了。留下了陈夫人一个人在家中垂泪,担心不止。幸好陈节傍晚的时候回来了。
陈夫人欢欣雀跃的为陈节宽衣,解下外边的衣服。并打算去为陈节准备晚饭。这时,陈节叫住了夫人,两个人一起来到了卧房说话。
陈夫人不解的看着陈节。
陈节叹了一口气,说道:“今天董公又杀了,断手断脚,割掉舌头,然后杀死。其中不乏列侯亲贵,九卿高官。”
陈夫人脸色煞白,恐惧异常。
“我决定了,后天我们就动身离开长安,前往关中去见大司马。在此之前,你在家中暗中准备,收拾金银细软。只告诉一二仆人,其余人一定不要泄露,否则大祸临头。”
陈节说道。
陈夫人闻言脸上恐惧更深了,这是谋求逃跑啊,若是让董卓知道了,可是要立马糟糕的事情。
但是陈夫人又有些雀跃,听说关中地区现在很安定,大司马不是个残暴的人。
这样每天送丈夫去上班,就像是一次次生离死别,实在是太痛苦了,不如短痛,试试逃亡。
于是陈夫人也下定了决心,点头道:“好,妾会小心准备的。”
陈节欣慰的点了点头。
于是陈家人开始了暗中准备,在第二天的时候,陈节连请假也没有请,直接驾驭马车,带着自己的夫人,儿女,两个老仆人一起抄小道,直奔关中。
一路上那是心惊胆战,很害怕董卓的追兵。不过幸运的是,经过五天的长途跋涉,一行人终于到达了潼关。
此刻是中午,潼关关门紧闭,关上立着一面“臧”字旌旗。望着这一面旌旗,陈节长呼了一口气。
听说这臧霸本是山贼,从了大司马为将后,十分有能耐,乃是大司马麾下大将之一。他镇守潼关也很谨慎。
关门从来没有打开过,便是商队也不允许进入潼关,从关隘南方的小道上绕过去。那是一条很小的小路。
陈节看了一眼潼关,安抚夫人道:“夫人,我们也绕过去,越过潼关便是关中地区了。我们去投奔大司马。”
“嗯。”陈夫人的表情也很雀跃,搂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到达关中就好了。
大司马可是很宽仁的人。
陈节等人正打算从小路越过潼关,前往关中。却被臧霸拦截了,臧霸很客气的迎接陈节进入了关隘内部,招待了一日,再派人护送陈节前往洛阳。
王金的命令早就下达了,凡是从董卓那边逃难来的士人,都让臧霸优待。
这可是后备官员储备啊。
董卓正源源不断的送来人才,以弥补王金的人才不足的情况,哪能不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