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文唐> 第667章 报纸的成本问题

第667章 报纸的成本问题

  李世民听说岳山给李渊写了传记也很惊讶,连忙接来过翻看起来。读完之后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
  李家王朝是怎么建立的他很清楚,龌龊事真的没少干,岳山这是把他们写成白莲花了。
  他虽然很喜欢‘虚名’,但看过这篇传记还是觉得有些脸红。
  不过,他喜欢。
  “你怎么会想起写这篇传记的?”
  “太上皇或许有许多瑕疵,但他终结乱世还天下太平的功绩,是值得我们这些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所感恩铭记的。”岳山解释道:
  “但天下人对这些并不是很了解,或者说不关注,我觉得我们有必要让天下人知道这些。且太上皇已经走了,也应该为他的一生盖棺定论。”
  李世民颔首道:“翠岚此言深得我心,好,就依你。我这就让礼部把这篇传记以邸报的形式昭告天下。”
  他自然知道这篇传记对李唐的好处,别的不说,收割一波民心还是没问题的。
  岳山却有不同意见:“以朝廷邸报的名义发表恐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我以为还是以我个人的名义发表在渭水学报上最为合适。”
  李世民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岳山的意思,这篇传记美化的地方实在太多,以官方形式发表绝对会被人嘲讽一波李家不要脸。
  以私人的形式发表就没有这个问题,即便写这篇传记的是岳山。外戚始终是外戚,他姓岳不姓李。
  且私人发表和官方以邸报的形式昭告天下代表的意义也不一样。
  前者大家最多也就是嘲讽岳山无脑拍李渊的马屁,但孙女婿吹嘘爷爷是很正常的操作,挑不出大毛病。
  后者就是皇帝昧着良心鼓吹洗白自家祖先,忒不要脸。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李世民刚才只是没往这方面考虑,被岳山一提醒自然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于是道:“还是你考虑周到,就放在渭水学报上发表吧。”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好似想起了什么,转而说道:“最近弹劾渭水学报的奏折很多,理由就是学报发行全国十七道一百二十余州,影响力甚广,一旦被有心人利用恐会引起天下动乱。”
  “我相信你不会做危害天下的事情,那些奏折都被我压下了。但你也要看好渭水学报,别给我惹出乱子。”
  岳山感激的道:“谢圣人信任。”
  渭水学报被人弹劾这件事情他早就有所耳闻,并不觉得奇怪。报纸创办之前他就做好了被弹劾的准备,而且那些弹劾他的人也不一定就是为了打击他。
  报纸的威力但凡有点眼界的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么危险的东西要是没人弹劾,岳山才真应该担心,大唐是不是要完了。
  在创办之初他就已经想好了对策,只是当时报纸的威力还没有显现出来,贸然把对策拿出来没人会当一回事儿。现在大家都意识到了,正是拿出来的时候。
  “为器与名不可以假人,报刊两者皆占不能轻易交到私人手里,即便是我也不行。”
  “报刊的好处大家都能看得出来,门槛又低,必然会有不少人模仿。只是他们摸不清朝廷的态度不敢轻易出手。”
  “若朝廷置渭水学报不理,用不了多久天下就会多出几百种报刊,到时必然会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强行禁止也非良策。报刊毕竟是利器,用的好于国于民都有利,朝廷不能因噎废食就这样把它扼杀掉。”
  “最好的办法是出台相关法令规范报刊市场。”
  李世民欣慰的点点头,岳山果然从不让他失望,即便谋私利也绝对不会妨害朝廷。
  报刊的危险性他岂能看不出来有心想要禁止,但这毕竟是岳山搞出来的,就这样禁掉恐怕会伤了双方的感情。
  而且也正如岳山所说,报刊用好了确实是朝廷手中的利器,他又有些舍不得就这样禁掉。
  两难之下他只能把所有的弹劾都压下去暂且不提这件事情,但私下已经命人牢牢盯紧渭水学报,不要搞出什么不该出现的文章在上面。
  而现在他只是把心中的想法稍稍透漏一些,岳山马上就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可见他心中是有数的。
  “你有何想法,不妨一并说出来。”
  岳山拿出了早就想好的办法:
  “第一,朝廷设立一个部门专门管理报刊、书籍等出版物,完善相关律法。”
  “第二,设立办报门槛。想创办报刊必须获得朝廷的许可拿到许可证,私下办报的一律严惩。”
  “第三,规定报刊禁止刊载的内容种类。比如反人类的、教唆人为恶的等等,凡此类文章一律不能刊载。若有就给予已经处罚甚至收回许可证。”
  “第四,每一期报刊出版前必须要先经过朝廷相关部门的检验,确定没有违法违规信息才能刊载。”
  “暂时我就想到这么多,圣人以为如何?”
  李世民道:“你果然早有准备,每一次你都能想到别人前面,不错不错。你的建议很好,等太上皇入土为安之后我在召集众臣商议此事。”
  “圣人谬赞,愧不敢当。那……我现在就去找渭水书院赶紧把这篇传记发表了。”
  “嗯,去吧。你辛苦一下,尽快把这篇传记发表,这几天可以不用来宫里。”
  得到允许岳山就离开了皇宫,马不停蹄的来到书院找到王绩。
  “这是……”看着手中的传记,王绩都有些不敢相信。
  在太上皇驾崩的时候刊载一篇关于他的传记,对渭水学报来说绝对是一种荣誉,而且也是江湖地位的体现,更是一个护身符。
  渭水学报蒸蒸日上他自然开心,但也开始担心会不会遭到朝廷的打压。就算岳山能暂时抗住来自朝廷的压力,地方上呢?
  地方上的官吏可以随便找个借口禁止学报发行,你连讲理的地方都么有。
  现在好了,这篇传记刊载之后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最起码短期内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圣人对你还真是信任,这盖棺定论之事都能让你插手。”
  “这也是压力啊。”岳山叹了口气,道:“我已经把建立报刊管理机构的事情告诉了圣人,他已经同意。你可以把心放在肚子里了。”
  王绩笑道:“那就好,如此我就可以放心的办报了。”
  之后两人就一起来到位于书院一角的渭水学报办公室,把传记交给他们,让他们用尽快的速度印刷。
  对于这份传记,报社成员自然是拿出了十二万分的专注去处理,生怕哪里出错把自己给撩进去了。
  工作交代下去之后,两人开始参观报社。主要是岳山参观,王绩介绍。
  “按照你的建议报社分为编辑组,专门负责审阅来稿或者向专人约稿。通过他们的审核后会进入校对组,审查里面有没有错字乱句和敏感违规信息。”
  “通过校对后就是排版……排好版之后在把样本送到印刷作坊进行印刷……最后通过我们的渠道运送到大唐各地。”
  “一开始大家还不习惯经常出错,经过几期磨合后总算摸索出了一些门道……现在总算步入了正轨,让我也省心了不少。”
  岳山赞道:“无功兄受累了。”
  王绩笑道:“这种累我甘之若饴。”
  当年他在官场混的不如意准备辞职隐居,被裴矩邀请参加大字典编撰,从而结识了岳山。然后半推半就当了龙首山书院的院正,替他打理书院。
  他自己都没想到,这居然开启了自己的第二生。
  以前别人提起他的时候总会来一句:这位是大儒王通的胞弟。虽然他以兄长为荣,但老是被人这么说心中还是有些无奈。
  想改变这种情况太难了,他兄长就是一座高山,不只是他有人的山,而是竖立在整个时代所有文人面前的山。别说超越,望其项背都很难。
  王绩有自知之明,他这辈子都别想摆脱‘王通胞弟’这个标签。
  然而人生最大的精彩就来自于各种惊喜和意外,就在谁都想不到的情况下,他稍稍追上了一些兄长的步伐。
  这都要归功于岳山和渭水书院。
  岳山新学的提出给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他受此启发完成了《周易注》和《老庄注解》两部书,都成为新学的核心典籍。
  他个人的地位也从一位名师大儒一跃成为一代宗师。
  别人提起他再也不会冠以他是谁谁谁的什么人的头衔,他就是他自己。就算提起他兄长王通,也会把两人并列,说一句‘贤昆仲皆为当世大儒’。
  而书院也已经成为他宣扬自己学问,实现自己人生抱负的地方。看着书院一天天壮大,他打心眼里觉得开心。
  所以他才说做这一切他甘之若饴。
  岳山也明白他的想法,所以笑着点了点头没有在继续客气什么。
  “印刷采用的还是蜡印吗?”
  “不是,蜡纸寿命有限,小批量印刷蜡印非常方便合适,大量印刷就不行了,光刻蜡纸就能把人累死。现在用的都是雕版。”
  “报纸一般只印刷一期,雕版用一次基本就用不到了,太浪费了。”
  “我也知道,但没有办法啊。超过万份雕版印刷的效率就远远搞过蜡印,现在一期能卖五六万份,勉强能保住本钱。”
  “保住本钱?呵呵……”岳山摇头失笑:“你这是没把运输成本算进去啊。”
  “现在京城之外的报纸都是靠着皇商行和朝廷的帮忙运输过去的,他们看在我的面子上没要钱,但长此以往肯定不行。”
  “早晚我们都要有自己的渠道,到时候把运输成本也算进去,以书院的财力想支撑下来也够呛。”
  “这……”王绩一张老脸顿时苦了下来:“你可要想想办法啊,渭水学报好不容易发展到今天,可不能轻易扔掉啊。”
  岳山情知他是故意装哭把难题丢给自己,但报纸对他说同样重要,好不容易借着种种先机突破地域限制成为全国性报纸,自然不能轻易放弃。
  想了想,他说道:“还是先从压缩成本开始吧,至于运输渠道的问题,等以后再说。”
  王绩脸上的苦意瞬间化为笑容,犹如变脸,道:“好好好,你有什么好点子?”
  岳山道:“我倒是知道一种全新的印刷方式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行,要是能成功就能成根本上解决雕版只能用一次的问题。”
  王绩眼睛一亮,连忙道:“什么办法?”
  “活字印刷。”岳山道:“你想想印章,如果我们准备几百上千个印章,每一个印章雕刻一个字,需要印刷哪篇文章的时候把这些字跳出来按照顺序排列好……”
  活字印刷说穿了也不难,就是一个思路问题,岳山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王绩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只见他惊喜的道:“太好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你有这样好的注意为什么不早点说啊。”末了还不忘埋怨岳山一句。
  这算不算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岳山心中吐槽。
  “活字印刷出来的东西远不如雕版精美,而且还有一些技术上的难题需要解决,所以就没说。”
  “这是报纸不是印四书五经。讲究的是速度是效率,只要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它送到读者面前就行,精不精美并不重要。”王绩道:
  “不行,我等不及了,你现在就跟我去一趟印书坊,咱们赶紧把活字印刷的事情做好。”
  说完他就拉着岳山往位于书院一侧的作坊园区走去,岳山无奈只能跟着一起过去。
  说实话他也想亲眼见见这个活字印刷术到底有哪些缺点。
  以前他没有把这东西拿出来,主要是现在才是初唐,连雕版印刷的技术都不够成熟,一步拿出活字印刷术有点超前了。
  再说以当时的情况雕版印刷术已经足够使用了。
  但现在情况变了,报纸的出现意味着雕版印刷已经有些跟不上节奏,必须要更廉价更有效率的印刷方式。
  活字印刷是时候出现了。
  至于史书上所说的活字印刷术的种种缺陷……看过才知道,如果问题不大还是可以使用的。
  正如王绩所说,报纸这东西讲究的就是速度和成本,精不精美的反而是次要的。
  两人一路来到隔壁的作坊园区,找到了龙首山印书坊的管事张大春,商量活字印刷的事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