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北宋熙宁志> 第三百二十二章:渔州学堂

第三百二十二章:渔州学堂

  得到王安石的示意,辛赞立即俯身前来,轻声说道:“工分是城中百姓以劳作换取,所得可以换取其他的生活物资,诸如肉、菜、衣之类。”
  得到一个简单的解释,王安石心中大致明了何谓工分制度,这只怕也是出自唐钰之手,当中还有一些细节不太清楚,稍后去找唐钰另行询问,便不再此地深究了。再与几位老者闲聊了几句,丞相大人便起身告辞,只是见到尽是水泥灰的宿舍楼群之中,一方贴满白色瓷砖的建筑矗立其中,不由得又是一阵好奇。
  伸手指了指那座略显低矮的建筑,王安石问道:“那间屋子也是宿舍吗?看来要比寻常宿舍楼中的单间大了许多,是军中将领的住处吗?”
  顺着王安石所指的方向望去,辛赞看清了那座所谓的将领住所,一阵尴尬之色凝结在脸上,辛赞悄声说道:“呃,相爷,那是茅厕。”
  “茅厕?”王安石讪笑一声,再仔细望去,那平房四面墙上存有为数不少的孔洞,应该是透气之用,看来的确不似住所。
  虽然王安石出身仕宦之家,却并非束之高阁的官家大少,加上受到皇帝重用之前在地方任职,也是见过民间疾苦的,放眼整个大宋,他还未曾见过修缮如此奢侈的茅厕。更为诧异的是,周边并无良田需要粪水浇灌,这满厕的污秽要如何处理?虽然此地荒僻,但相信经过几年的发展,也能成为人流攒动之处,安置一处无人处理的茅厕在此,难道不会煞了风景?
  满腹的疑问还未问出,辛赞便作出了解释:“此处地下建有化粪池,厕后建有小型水车,厕内有水箱,平时灌满清水,如厕后以水冲洗,铺设瓷砖是为了达到更好的冲洗效果。”
  “化粪池?又是什么名堂?”
  “这个……下官也不太明白其中的原理。”当初唐钰吩咐挖掘这所谓的化粪池时,并未详细解释其中的缘由,他也只是照章办事,按照唐钰所绘的图纸,在封闭处留下了一个缺口,前些日子李老汉研制出直径超过三寸的空心钢管,唐钰将钢管置入化粪池内,另一端接上他研制出的灶台,拔出堵塞接口的湿棉布,在以火折子在接口处晃上一晃,没有任何引燃物的灶台便能凭空燃出火苗。
  “此气体无色,有轻微的臭味,唐钰命名为沼气,不宜多嗅,却可以用以生火照明,用途极为实用广泛,而沼气的产生也很简单,便是所谓的污秽之物经过长时间的发酵而产生,除去一个化粪池之外再无需任何其他助力。”
  惊愕之中,王安石的目光渐渐冷峻,唐钰到底是何来历,为何懂得如此多的五花八门,便连常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污秽之物也能加以利用,如此利国利民的好东西,他却从未想过交出来,这算哪门子的忠君爱国?
  看着丞相大人的脸色变冷,一众官员更是噤如寒蝉,却又不敢擅自离开,辛赞更是只能暗叹一声,丞相大人的怒火还是交给无所不能的唐钰去平息吧。
  异样的沉寂之中,队伍绕过无数个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慢慢接近了城池中央。
  这里是渔州城各路衙门的所在地,也就是唐钰规划中的行政中心,只是如今的行政中心还未完工,只是刚刚有了个大概的轮廓,便也是到了此处,王安石才看到了成群结队的城中百姓。
  工地看似繁杂,却又规划得有条不紊,数千名劳工各司其职,热火朝天的场面中未显一丝错落。眼见到处是一片忙碌之相的工地上没有一方落脚之处,又是午时将近,辛赞再次提议先行去到临时指挥所休息。
  “不急。”王安石再次拒绝,指着不远处的一处完好建筑群,问道:“那是何处?”
  辛赞举目远眺,进而给出了回答:“那是城中的男子学堂。”
  “男子学堂?如此说来渔州城内还有女子学堂咯?”
  王安石只是半开玩笑地询问,学堂本就是供幼童开化认字之所,是寻常百姓家的男童入仕梦想开始之所在,女童因为无法参加科举,大多是不会被送入学堂启蒙的,而有钱人家的子弟念的都是家族中的私塾,也不会来学堂与穷苦百姓家的孩子为伍,是以各大州城之中的确会设有学堂,却大多有且只有一间,更加不会分男女。
  辛赞肯定的答复令王安石又是一阵狐疑,教授男童启蒙也就罢了,为何还要开设女子学堂?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难道唐钰不知?
  “不知这渔州城的两间学堂,又是如何的独树一帜?”
  辛赞躬身回答:“城中的学堂分设男童女童各一间,同时开设国学、算学、绘画、体育、音乐等课程,其中国学与算学最为重要,每学期的课程结束之后需要进行测试,分出优劣等作为奖罚的评判标准。”
  “等等。”辛赞正在夸夸其谈,却被王安石出言打断,“这国学是为科举应试做准备,本官可以理解,之后的这几门课程于科举无益,为何要开设?这难道不是在浪费学子的宝贵时光?”
  辛赞微微皱眉,心中在思索是否要将唐钰的原话和盘托出,只是宣扬科举无用,丞相大人会当场宰了他吧。
  沉思了片刻,辛赞开始替唐钰做起了润色:“呃,男子学堂的国学课程最为重要,其他课只是为了调剂而开办,女子学堂所教授的内容相对丰富些,均是她们日后赖以生存之技能。”
  听到如此回答,王安石的神色略松,唐钰倒也不是尽在胡来,替国家培养有识之士,此举也算是良策。
  “学堂内公有学生几何?每人的收费又是多少?百姓本就不易,送孩童念书更是难上加难,若是为了盈利而收费过高,可就本末倒置了。”
  “回相爷的话,城中两间学堂共有学子二百三十九人,其中男童一百六十四人,女童七十五人,所有入学费用一律全免,包括衣食住行也均由衙门出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