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综合其它>拜别歌伎(GL)> 下篇·第七章晦雨(1)

下篇·第七章晦雨(1)

  梅霖不止,雨声缠绵,漫天彻地。间或雨停,和衣睡去,醒来后屋中潮气弥漫如旧。我常在午憩后登临天守远眺,于阴雨连绵的皋月时节更日日如此。
  这日黄昏,我又立于天守顶层极目。遥望北面,苍郁的姬山坡道上有缕缕白雾浮泛,细观又见点缀在山涧中的杜若花丛。复挪步至天守南面,向下町一带看去,撑着纸伞的人影散落在被细雨冲洗着的市街中,此时的天地间仍留有尚未淡去的白昼之光,谅必很快便会被倾巢而出的阴翳吞没。头顶的房檐挡下雨水,仰首看向上方的梁木,纵然未从直接淋到雨水,盖因备染潮气遂显出晦暗的深棕色。
  或许目今被长久拘束在姬路城的我亦是这般颜色。
  我朝天际伸手,随风刮来的雨丝浇湿了身前倚着的栏杆,本该垂落在栏杆和木檐上的雨滴渐于掌中化开。
  摄津一役后,宫中遽尔生变,上皇御所猝尔颁布院宣,敕令公卿为使亲往山名朝定处,意欲使其与今川及幕府军修和。这一突发之事教朝定措手不及,旋即悬想上皇已然倒向今川,或受到左大臣等人胁迫云云。忆及院宣所书,我眼前又浮现出山名朝定扼腕叹息的身影。
  “事已至此,院宣不可违逆,唯有暂且休兵一途。如此下去局势会对我方愈形不利,委实可恨之至,竟不知那老奸巨猾的左大臣乃以何等手段讨来了院宣!”
  我一早便知结果该是如此这般,聪明如左大臣者,决计不会坐以待毙,眼睁睁看着山名军大摇大摆杀进京城。山名朝利的暴虐无道曾在西国口耳相传,纵使如今乃是朝定当家,上方贵族及皇室亦不免对今日的山名心存芥蒂。况乎山名此次与幕府当面冲突并无道理,幕府与左大臣皆非合该诛讨的逆臣。然则朝定对此事早有忖量,故而才要千方百计讨好上皇,妄图使上皇颁布讨伐朝敌今川纯信等人的院宣。殊不知左大臣乃捷足先登,直教朝定措手不及;朝定亦唯恐自己先今川一步,成为诸国武门得而诛之的乱党。
  若非顾念浮名,朝定盖已一鼓作气冲入京城,在左大臣还溺于梦中时,便将其峻宇雕墙的二条府邸烧之毁之了。
  只那今川于摄津的溃败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经此败绩,左大臣损兵折将,且在诸国失信太半。纵使再予其几年喘息时间,左大臣与幕府如今的势力大抵也无法同山名匹敌。朝定其人,委实富可敌国。
  当下朝定仅候待一纸院宣,好手捧大义名分顺利上洛。那浑似束缚女人的贞操,实乃虚无缥缈又道貌岸然之物。每每及至此时,朝定便会想起我。我的血统,我从二品内亲王殿下那里继承来的东西正是他所谓的大义名分。诚然,他尚未被逼至万不得已时。但为保证我的安全,朝定终于开始禁止我擅自离开姬路。他准许我在护卫陪同下参诣寺社或于町中散步——于我而言,这与被圈禁在城中无甚分别。
  我不该将内心与日俱增的忧愁归怨于梅雨。我被拘束在城中数月,见不到所思所想之物,心中定必愈加难耐。我把那只断臂埋入姬山,为避人耳目,我没在埋地立碑,而是移栽了一些杜若花。如此一来,每当我登高远望,看到伫立于山涧中的那一抹深紫时,我便知自己正目睹着她右臂的沉睡之处,仿若业已见到她本人。
  在连绵不绝的雨季中,她右臂的伤痛有未发作?我在重重牵挂中愁肠百结,甚至不知身外天空已染上浓稠墨色,笼罩在暗夜下的树丛里似乎传出几声混杂着雨音的杜鹃啼鸣。
  梅时晦雨催愁肠,子规夜啼心茫茫。1
  虽无人聆听,我仍不由自主咏出一首古歌。鹃啼终被木檐传出的滴答声掩去,流入耳中的杂音变成自己逐步加重的心跳。
  从她身上割下的毛发我一直收在身边,在本道寺馆的那个酷寒冬日,我最后也用她递来的剪刀切下一截她的头发。此刻我已收回被雨打湿的手,将装着她发丝的手帕展开——遥望断臂的埋葬地,抚摸她的毛发——这是我如今仅能做到的聊以慰藉之事。
  我已无法再去见她。即便我能离开姬路城,摇摆不定的心意也缕缕阻止我再度出现在她面前。我自以为竭力弥补己之过错,却让她又一次被卷入灾厄。我与她构建的一切皆为利用,所以自我步入她人生的那一刻起,她就被推入了暗无天日的深渊。
  “你根本不了解我,你了解的不过是那个你臆想出来的我。说到底你也有错,最好从一开始你就不要出现。”
  如她从前所言,我或许从未了解过她,更是不屑于了解她吧。时至今日我也未能明白她为何还要回到今川纯信身边,而纯信又真的饶过她了吗?她为纯信断了右臂,可她仍是谋逆之身,左大臣究竟会如何对待她,又会把她安置在哪里……
  为了解开胸中的疑云,迩来我总命尚能自由出入的泉替我暗中调查此事,或因畿内情势愈发严峻,泉还没能查到什么有用信息。可我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哪怕左大臣已经对阿照做下处置,从上方也一定能打探到些许蛛丝马迹。前日我曾命泉二度奔赴离播磨最近的摄津和泉两国,忖度这时她大抵已该归来。
  方才我已从顶层退回到四层的屋内,现下却又想攀上阁外的栏杆,看看那点着灯笼的夜中是否会有忍者的身影。泉是我唯一的希冀,不过这一次,她依旧没有讲出什么有用的信息。
  “小人无用,没能于彼处找到什么踪迹,最近堺町一带也越发严酷。”
  春日已歇,夜里的寒气还是一阵阵自敞开的门窗灌进屋中。全副武装的泉俯在我身前,我将她被雨淋湿的兜帽揭下,这才注意到她的发梢正滴落水珠。
  “连她被处置了的消息也没有吗?”
  我接着问道,又把铠甲上还立着成片水珠的泉从榻榻米上扶起。她的眼睛猝尔和我相对,我并无要问责她的意思,只是情不自禁地向那对露在外面的双目盯去。
  “没有。”
  她作出的回答极为干脆,但不知为何,我只觉她今日的声音格外冷峻,借着烛火看去时,她眼中竟未浮现出一丝柔光。
  “那要拜托你,接着去更远些的近畿仔细搜寻。”
  可能是那份希冀过于急切,我的内心也在不断恳求,我对泉倾注了全部的视线,连理所当然的命令之辞也带上敬语。
  像是要给予她犒赏般,我拿下泉的面罩,轻轻摩挲她的脸庞。泉此时正把脑袋微倾着,将半张脸紧贴上我的掌心,配合起我的爱抚。她同与我刚相遇时外貌相差不大,泉的脸稍显瘦削,凌厉的线条勾勒出鼻梁与眉骨,恰如其分的五官落在那张如十几岁少年一般傲气的面庞上。唯独她的眼睛总是温润似泉,她的双瞳中含着女子才能诠释出的纯真可怜。我一边用拇指轻摁着泉平浅的脸颊,一边注视起她上下挥动的浓密睫毛。泉的睫毛上也缀着细小的水珠,但若是不去计较那水珠是从哪里沾上的,反而就像是她的眼睛当真能溅出清泉一般。
  我盯着泉的脸孔出神,而今终于注意到,泉无论是眼睛,还是这整张脸,都与年少时的阿照貌离神合。即便正小声吐出一句话的她与阿照有着完全不同的音色,我也会以为就是阿照在我身旁与我谈天。
  “殿下为何要如此坚持?不能时刻守在殿下身边,小人只会于心不安。”
  泉的声音混入了些许热情,但她正讲着我完全不愿听到,甚至等同是在忤逆我的话。
  “那种女人只会成为殿下路途上的绊脚石,让她去自生自灭又有何妨?”
  抚摸着泉的手骤然停下,我将手掌抽离一些,那缓缓颤抖的手指仍悬在半空中。
  “你早就知道她在何处,是也不是?为何事到如今仍不坦诚言之?”
  “倘若我坦然相告,谅您定要亲自去敌国见那女人。”
  泉低垂着双目,她的睫毛似乎一下也不眨动了。
  “你只要完成我交付于你的任务就好,你这种下人有什么权力对我指手画脚。”
  我将重要之事全权托付予她,如今她竟有所隐瞒,还敢讲出我最不爱听的话。顷刻间,我脑中火气上涌,之前被雨水淋过的冰凉肢体已愈加燥热,借着喷涌而出的怒火,我那只还伸在泉面前的手便径直在她脸上掴下一掌。
  泉被我扇到偏过脸去,耳后别着的发丝垂至额前,她的眼皮隐约抽动了几下,还未挥发掉的雨水也从刘海上抖落至脸颊。
  “我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保护殿下,怎么可能让殿下身陷险境?”
  泉抬起头,用仿佛是在质问我的语气用力说道。此际她双目大睁,脸颊被挤出了几缕狰狞的沟壑。
  我将手彻底收回来,接着又后退几步。泉虽低俯身躯,但如今她已比我高出一截。我与她拉开距离,直到被烛光照出的泉高挑的身影不再盖在自己身上。
  “但我必须知晓她的情况,我知道她一定还留在畿内。你现在就告诉我她在哪,好吗?若是无法看到她安然无恙,我也无法安然入睡。”
  话语已转变为彻头彻尾的恳求,我不由将泉当成吐露愁绪的对象,胸中的思念实在过于沉重,我已忘却自己在姬路城中守过多少漫漫长夜。得知泉是因担心我的安危才不据实相告,抑或是为了自己先前的怒行致歉,我再度行至泉身边,轻拢起她的双臂。
  “对不起,雪华。”
  只是在泉罕见地喊出我的本名时,我便该意识到事态非同小可,更该意识到她的目光凛然而决绝,她总是会揣着那份神色将拦在我面前的敌人一个个杀死。
  身为泉的主人,我却几乎从未目睹过她杀人的场景。哪怕是在出羽国,直至最后我都与阿照待在那间屋子里,待到泉等人杀光屋外所有武士,终于打算点燃柴草毁尸灭迹之时,浑身淋满敌人鲜血的泉才推开房门呼唤我。
  “殿下,马上便要点火烧屋,还请快快离开此地。”
  当时我怀中还紧抱着意念昏沉的阿照,扭头看去,只见泉脸上和脖颈处都沾着赤色污迹,新鲜的血水淌过她正勾起的嘴角,分不清那是旁人之血,抑或是从她脸上的伤口中渗出的血。
  “我是殿下的刀。”
  泉在姬路城的天守中平静地说着,一如从前。这时的泉身上只有雨水,脸上的疤痕也淡去许多。
  “可即便要忤逆殿下,我也不能亲眼看着心爱之人去敌国送死。”
  我已来不及后退,泉甩开我的双手,蓦地搂住我的躯体。她的双臂牢牢箍着我的上肢,紧贴着我胸口的胸甲坚硬无比。泉将我推倒在地上,墙壁便立于我身后。由此我便没有整个倒下去,而是背靠着障子,径直坐在了榻榻米上。
  “你现在收手还来得及。”
  这段时日山名朝定正好不在城中,他先前在明石修了座新城,到今年春季终于完工,朝定和他的妻室如今皆搬去明石暂住。入夜后的天守上层不会留有闲杂人等,但如果我在阁上大声喊叫,或是有侍女注意到上面的动静,便会有守夜的侍者跑到上层查看,对我动粗的泉肯定要被武士们五花大绑丢进地牢,直到返回姬路的朝定下令将她的脑袋砍下。
  注释:
  1出自《古今和歌集·夏》,纪友则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