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亚洲色>书库>穿越重生>秘宋> 第一百九十五章不如闻名

第一百九十五章不如闻名

  “老身就是虫娘。”老妇人坦然而答。
  “您走了多远的路?”白牡丹一脸肃穆地说道。
  老妇人慢悠悠地答道:“我在海上飘了十万八千里。”
  剥波实在受不了,站了起来:“停!你们能好好说话吗?有人这么说话的吗?你去外面跟人这么说试试?性急的不老大耳光子扇你!”
  老妇人却就向刘瑜说道:“相公,暗语本就如此对答。”
  刘瑜没有说话,倒是剥波冷笑道:“这也叫暗语?来来,我来,我替白牡丹答你,一路走来风景可好?”
  老妇人错愕地望着刘瑜,犹豫了一下才答道:“海风很咸,海水很蓝。”
  刘瑜伸出手,示意剥波暂且消停下来。
  “通过无情对式的对答,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引人注目,也不失一个办法。”刘瑜倒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剥波和高俅他们觉得太幼稚,那是因为他们在刘瑜这里学习到的方法,要比这种暗语高明的太多。
  正如剥波看着骑驴的人,就算对方双手不持缰绳,他也不会觉得对方骑术如何厉害一样的道理。
  “虫娘,您来得太迟了。”白牡丹幽幽地说道。
  虫娘摇了摇头:“吊柳会依然还在办。”
  “当然,可是人心早就散了。”白牡丹说到这里,望了一眼刘瑜,却就没有再说下去。
  不过虫娘并不打算就这样停住,她对刘瑜说道:“吊柳会,就是凭吊柳屯田的,天下的青楼,稍有些规模的,便是不能去上‘风流冢’,也会入“吊柳会”。”
  风流冢,就是柳永的坟。
  吊柳会,就是凭吊柳永。
  但这不是刘瑜关心的重点,柳永的诗词流传千古,但对于身处此时大宋的刘瑜来讲,柳永,他真的没有太多关注的兴趣。
  不过虫娘接下来的话,却就吸引了刘瑜的注意力:“京兆府外乐游原,那风流冢也罢,吊柳会也罢,如何能让天下青楼皆知?”
  紧接着,老妇人又提出一个问题:“苏子瞻的长短句,天下知名,流唱者广,不论大名,不论岭南。”
  这隐隐就击中了刘瑜心中,先前一直想不通的问题!
  没错,就是传播速度。
  这是没有电视机的年代。
  也没有娱乐报刊的年代。
  那么这些诗词是如何传唱出去的呢?
  传播是需要渠道的,依靠口口相传,要把一首诗词,从京师传到岭南,或是从岭南传到大名府,那得多长时间?
  所以肯定有一个系统,专门在传递这些信息!
  “当时开创这个法门,倒不是为了用间。”虫娘很直白地对刘瑜说道。
  “是为了抄送京师、京兆府风行的诗词,传递到各个州府里去的。”
  “为了防止一些胸无点墨的人,听了几句诗词,便到外地扮才子,蒙骗了青楼里的姐妹。”
  而后来便有人起了念头,想用这一套系统,来进行间谍工作。
  按着虫娘所说:“据闻当年,曾有人去到韩魏公面前的。”
  韩琦执政时,那是很强势的,能见着韩琦的面,那是真不容易。
  然后虫娘恨恨地说道:“只是韩魏公听不进这良策,才有好水川之憾!”
  刘瑜没有开口说任何话,如果说,好水川的惨败,是因为情报不到位,那么刘瑜是可以认同的。可是若说,以青楼为骨干的情报系统,以这么原始、初级的保密方式和传递手段,以及松散的组织性,能挽救好水川之役?刘瑜就只能当对方痴人说梦了。
  “虫娘,妾身也听妈妈说起过你,当年教琴的师傅,也说起过你。只是想不到。妾身幼年时,倒也很佩服你,便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柳屯田,你也敢于和他决裂。但今日一见,却是不如闻名。”白牡丹说起这话来,很有几分刚强之气。
  她向来就不是没有决断的人,要不然,当年也不会拿出五贯钱,来给刘瑜投资了。
  “刘相公在此,妾身也不怕直言,万幸当年韩魏公,没有采纳你的计谋,不然的话,只怕就不止好水川之败了!妾身也不知晓,这传递之路,能否帮得大军得胜,但妾身却是知晓,或是让官府沾上这一节,青楼里的苦命人,便多了一层盘剥罢了!”
  她说得激昂,虫娘一时竟无言以对。
  刘瑜却是理出来头绪,清了清嗓子,对白牡丹说道:“坐下说话。”
  然后对她们说道:“听着你们的话,我大抵是知道,向来就有一个网络,在传抄京师、京兆府的诗词到各地州府的,是这意思吧?然后呢,虫娘起了心思,想去找韩相爷,说是利用这个网络,来帮朝廷传递消息。韩相爷没有采纳。而又过了近乎三十年,你便又来找我,希望我能接受当年韩相爷拒绝的这个章程?是这个意思吧?”
  虫娘开口想说什么, 刘瑜很干脆伸手示意她闭嘴:“是,或不是?”
  “是。”虫娘不甘心地选择了这个答案。
  刘瑜摇了摇头,对白牡丹问道:“她为了你们这个网络,做了什么?给钱?培训?还是其他的事?她提出来的概念?还是她改良的运作模式?”
  白牡丹有些茫然地摇了摇头,过了半晌反应过来,苦笑道:“相公,您在说笑吗?”
  “不,这自古便有之了,似乎从唐代,有诗词传唱,就有这样的风俗,跟她没有什么关系。方才的对答也好,高公子去召妾身来,所持那画也罢,只不过是传递文书的商队或是客人,领取报酬的凭认。”
  所谓揭破了,不过一层窗帘纸。
  这么一说就明白了,就算是京师或是京兆府的青楼,也没有能力自己去建立跟朝廷急脚递一样的系统,她们主要就是托南来北往的客商、车队,帮自己传递这些文书,然后那几笔勾出的猫也好,那步摇也好,不过都是个凭认,以此给予报酬。
  “她说的花名,是教妾身琴艺的师傅,早就从良去了。妾身有听她提过,所以便过来看看。”说着白牡丹又看了虫娘一眼,叹了一口气,“但她这画是一绝,当年师傅极是崇拜,妾身看过她画的一条狗,一只蝴蝶,都是这腔调,所以才会一眼认出,她许是当年师傅所赞许的虫娘。”
  只不过,见面不如闻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