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综合其它>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251章 论历代政治得失!

第251章 论历代政治得失!

  听了欧阳辩没有说完全的话,包拯脸上已经露出震惊的神色,以他对欧阳辩所作之事的了解,再结合欧阳辩所说的话,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他竟然从里面看出一条极其清晰的脉络出来。
  欧阳辩看到包拯露出的神色,知道这位值得尊重的老人已经看出了什么东西。
  欧阳辩笑道:“包公放心,多年前,我的老师王安石曾经问过我的志向,当时我用一句话告诉过他,包公想听吗?”
  包拯严肃道:“洗耳恭听。”
  欧阳辩一字一句郑重说道:“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包拯瞪大了双眼,上半身微微拱起,喉咙里有赫赫痰音,欧阳辩只感觉包拯干瘦的手掌如同铁箍一般。
  欧阳辩叹了口气,拍了拍包拯的手掌,轻声道:“世伯,你我相交多年,我知道您与家父这帮老臣的志向是为国为民,我这晚辈也不能落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现在,你们的任务我会接过来,您放心。”
  包拯呼吸平缓了下来,过了许久,才重新开口说话:“咳咳……你这孩子,一直都是笑嘻嘻地,也不见你生过气,没想到你的心比我们这一代人还要大,不过,也不枉我们这么看重你。
  好些年前,我忘记与谁说过,我说小和尚这个孩子,以后必定是无双国士,现如今看来,我的眼光可以说是极为精准了。
  小和尚,以前咱们谈过很多关于治国理政的事情,你的手腕、品质、政治敏感都可谓上品,但你切记,需得围绕为国为民四字,这才是真正的士大夫之所谓,那些欺下媚上之辈……呵呵,你不可学之。”
  欧阳辩笑着点点头,伸手从怀中拿出一本书:“世伯,你看看这本书。”
  包拯老眼昏花,手臂无力,竟然有些拿不住,欧阳辩一页一页的翻给包拯看。
  “世伯,咱们以前通的书信、讨论的各种治国理政、您在权开封府、三司使、枢密院等等职位上实际的施政,我都给您总结了起来,您若是放心,将以前在地方上的书信也交给我,我将这本【包公谈治国理政】给完善起来,可以传世。”
  包拯欣喜地近乎趴在书上细细地看,但看了几页之后就无能为力了,口中却是抱怨道:“你应该早点给我的,现在我看不了,也没有办法修正了,哎,不过写得很公正!
  我的书信都在书房里,我会交代你婶婶,将书信都给你,能够给后人留下点东西也算是不错。”
  欧阳辩笑着点头。
  两人的谈话时间过长了,包拯又有些疲倦,欧阳辩见谈得差不多了,赶紧让婶婶她们进来,或许包拯也要交代她们一些事情呢。
  只是欧阳辩出来没有多久,里面就传出老婶与嫂子的大哭声。
  欧阳辩紧了紧手,深深出了口气,不知道是叹息还是什么,微微一低头,有水滴滴落。
  世间少一好友矣!
  呜呼哀哉!
  ……
  包拯身后事极为哀荣,仁宗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包拯的逝去,让不少人感觉到萧瑟,尤其是欧阳修。
  包拯和欧阳修其实相交不多,但毕竟是一个时代过来的战友,包拯的逝去,让身体已经渐渐失去活力的欧阳修也有了狐死兔悲之感。
  他对欧阳辩感慨道:“最近些年,几乎月月都要帮老友们写墓志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要别人帮我写墓志铭了。”
  欧阳辩安慰道:“父亲身体还算康健,从前几天还能够去玉仙楼这个事情看来,长命百岁也只是轻松自在的事情,您又何必太过于担忧呢?”
  欧阳修道:“……”
  “……你是怎么知道的?”
  欧阳修低声问道。
  欧阳辩又好气又好笑:“您逛青楼就逛青楼,何必一定要写诗词呢,写了诗词,不就是告诉大家,我特么又去逛青楼了啊!
  ……不过,也是好事一桩,至少大家都知道,欧阳大学士依然身体很棒!”
  欧阳修一拍大腿:“槽!怪不得我每次逛……的时候总是有人知道,原来症结在这呢!”
  欧阳辩:“……”
  ……
  包拯的逝去,对于一些人来说,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老去,但对于某些人来说,却似乎看到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那些着急迎接新时代的人,努力想要将新时代的主宰者推上去,于是劝立皇储的人越来越多,言语越来越过激,手段也越来越激烈。
  秋末的时候,更是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
  殿中御史里行陈洙写了折子请求赵祯【乞择宗室之贤者,立以为后】。
  折子递上去之后,陈洙就和家人说:“我今日上了一道奏疏,所说的是国家社稷的大计,若是皇帝要怪罪,小则贬谪,大则掉脑袋,你们要做好准备。”
  陈洙家人吓得不行。
  几日之后,陈洙竟然自己服药自杀。
  消息传出,举朝哗然。
  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消息,说是陈洙被皇帝胁迫服药自杀。
  这个事情让赵祯又是恼怒又是沮丧。
  因为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包拯活着的时候当面逼着赵祯立储,直接说赵祯是个老绝户,赵祯气得直接问包拯是不是想要想要谋取什么利益而已,可也没有起杀心。
  如果说包拯是高级官员,所以赵祯没敢起杀心,那么之前的仅为六品寄禄官的职方员外郎张述说话也不客气,还不是活得好好的,官也照常做得有滋有味的,怎么可能会因此而杀人。
  所以赵祯对于此事又是愤怒又是委屈。
  以至于欧阳辩求见的时候,赵祯一阵苦笑:“你也来劝我立储?”
  欧阳辩一愣:“陛下此话何意?”
  赵祯也一愣:“你不是来劝我立储的?”
  欧阳辩笑道:“立储虽是国事,但也要考虑陛下的心情嘛。”
  赵祯苦笑道:“他们若是能够像你这般同情达理就好了……哦,对了,今日来求见是因为什么?”
  欧阳辩道:“孝肃公身前与臣常常谈论治国理政之事,他去世前,将之前的书信往来也全数给予臣,臣将之梳理成册,今日拿来给陛下您看看而已。”
  赵祯倒是颇感兴趣,赶紧说道:“快拿来与朕瞧瞧。”
  欧阳辩将书册拿出来递给赵祯。
  封面写的是【包孝肃谈治国理政】。
  赵祯点点头,翻开看内容,里面多是包拯的实际施政,结合与友人的通信内容,尤其与欧阳辩的通信,里面颇多新奇理念,赵祯看得津津有味。
  赵祯赞道:“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如果给新近进入仕途的进士研读,得益会甚多。”
  欧阳辩笑了笑。
  赵祯继续往下看,看到后面的部分却是咦了一声。
  那是一本小册子,上面写的是【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小册子里将周、秦、汉、唐四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
  小小的册子,将周、秦、汉、唐四代的政治制度剖析得明明白白。
  尤其是财经税赋、兵役义务,赵祯更是看得入神。
  关键是后面还有一章是专论本朝的,将本朝的制度与前面四代进行比较,于是本朝政治的得与失明明白白的展现在赵祯的面前。
  赵祯看完之后,极为遗憾的说道:“恨不能早四十年见到这本书!”
  其实这本书还真的是小册子了,但小小的册子里,却清晰得将本朝的政治利弊给一一指了出来,和之前范仲淹给出的《答手诏条陈十事疏》,与王安石的《万言书》相比,这本书才是真正的将本朝弊病的本质给剖解得清清楚楚。
  赵祯看了这本书,和之前三十多年的执政经验总结起来,顿时心中许多问题和疑问都变得通透起来。
  “季默,无双国士啊!”
  赵祯是这么称赞欧阳辩的。
  欧阳辩走后,赵祯在暖阁中发了许久的呆。
  第二天,赵祯在垂拱殿召见韩琦、曾公亮、欧阳修、张昇等执政大臣,他第一句话就是这么说的。
  “昨日监察御史欧阳辩面谏朕,劝说朕早日立嗣,言辞激烈,几乎让朕汗流浃背,然则监察御史错怪了朕,朕早有此意,但未得其人罢了。”
  韩琦等人面面相觑:欧阳辩?
  欧阳辩不是死都不肯上书么,怎么就突然面谏皇帝,甚至将皇帝说得汗流浃背,看来言语可不仅仅是言辞激烈而已啊!
  赵祯看了看鸦雀无声的执政大臣们,又问道:“诸位觉得宗室之中谁可以可为嗣?”
  韩琦道:“此事非臣下敢议,当出自圣择。”
  赵祯点点头道:“宫中尝养子二人,小者甚纯,然不够聪明,大者可以……”
  不待问,赵祯继续道“……大着宗实者,今三十许岁矣,诸位认为可否?”
  赵祯坚持了这么久,这次却是如此痛快,韩琦等人倒是有些不太敢置信,韩琦谨慎道:“此事事关重大,陛下今晚还是多想想,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明日再来拟制圣旨吧?”
  赵祯摇摇头:“无妨,朕意已决。”
  韩琦惊讶于赵祯的坚决,只能道:“事情要有个过程,陛下容臣几个商量一下如何除官。”
  所谓除官便是授官,要给嗣子授官,里面也有门道。
  赵祯这下子点头同意了。
  韩琦等人于是退回政事堂商议,建议先起复赵宗实为泰州防御使、知宗正寺。
  宗正寺是掌皇室谱牒的机构,让赵宗实知宗正寺,其实就是向世人暗示赵宗实将是皇嗣之选。
  仁宗听了韩琦之议,说道:“如此甚好。”
  嘉祐七年十月十三日,中书发布告敕:
  ——起复岳州团练使赵宗实为泰州防御使、知宗正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