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综合其它>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436章 兹事体大!

第436章 兹事体大!

  陆采薇等人因为从各地赶来,时间也并不一致,有的人早到,有些人晚到,因为时间紧迫,欧阳辩也不等所有人都到齐,来一个就给讲一个。
  陆采薇就在汴京,来的是最快的。
  守孝期间,女眷是不能在墓园中的,若是被人看见,那是要出大事情的。
  所以陆采薇悄悄到来,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好。
  陆采薇到来之前,于谋和他倒是说了一些事情,所以倒是没有误会欧阳辩找她来是解决某些问题的,所以倒是颇为坦然。
  不过见到欧阳辩的时候,陆采薇的眼眸如丝,呼吸加重。
  欧阳辩也不由得心动。
  不过小不忍则乱大谋,欧阳辩尽快进入正题,将情况给陆采薇介绍了一遍。
  陆采薇快速进入状态之中,眼神也变得锐利起来:“按照四郎的说法,若是市易法当真执行,那么首当其冲就是我们了!”
  欧阳辩点点头:“市易法最终会演变成吞噬一切的怪兽,别信什么只在大城市、边境设置市易司的说法,苦活累活没人愿意干,但有利可图的肥差大把人抢着干,一旦尝到好处,朝廷肯定会将市易司开遍整个大宋,甚至连农村都不会放过。
  而且涉及的商品不仅仅是大宗货物,甚至一些日常用品他们也会想方设法纳入控制之中。”
  陆采薇震撼地张大了嘴巴:“不至于吧,这样做朝廷是完全不要脸面了吗?”
  欧阳辩只是呵呵一笑,这可不是他的臆测,而是历史真正发生过的事情。
  从孕育市易法的第一天起,就根本不是为了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而是为了与商人争夺利润,增加国家收入的。
  历史上的熙宁三年,秦凤路的王韶在边境地区了解到,秦凤一路与西蕃诸国连接,蕃中物货四流,而归于我者,岁不知几百千万,而商旅之利尽归民间”。
  这令人眼红的商业贸易利润,王韶想从商人手中夺过来。
  他建议政府直接参与并控制边境贸易,在秦凤路设立官商机构市易司,“借官钱为本,稍笼商贾之利,即一岁之入,亦不下一二十万。”
  这个建议,正好与宋神宗“国用不足,留意理财”的想法一致。
  宋神宗也认为“官为出钱市之,复令坐贾量出息,以赊价入官”,而“官又收息”,是一
  条有利可图的富国之路,同意批准了王韶的建议。
  这便是市易法的起始。
  由此可见,从孕育市易法的第一天起,就根本不是为了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而是为了与商人争夺利润,增加国家收入。
  初衷如此,那么之后的演变便可以窥见了。
  苏辙在他自己的文章中说过:“今自置市易,无物不买,无利不笼,命官遣人贩卖南北,放债取利,公行不疑。”
  司马光更说过,市易司“遣使坐列贩卖,与细民争利。”
  虽然苏辙和司马光都是反对派,但宋神宗是变法的领导者,总不至于愚蠢到自己攻击自己吧?
  宋神宗是这么说的。
  “市易,如米麦类能平价便民,固好;其它细微须害细民,缘市易务既零买,即民间卖买不得。”
  这话意思是,如果米麦之类的能够平价便民当然最好,如果存在一些损害小老百姓的小细节,就不要在意啦,因为市易司既然在经营了,民间就不要再插手了。
  说明白一点便是,你们要为国家做出贡献嘛,国家需要,你们就不要争抢啦的意思。
  这就难怪后来连耕牛、药材、芦席、水果、梳朴、冰块这些小商品都不放过,以至于所有的商人小贩叫苦连天,关门失业的现状。
  在欧阳辩的计划中,是要培育出一大帮新兴资产阶级来对抗原有的地主阶层,如果任由市易法公布,到时候这些刚刚崛起的商人就得破产大部分,别说什么资产阶级了,乞丐流民倒是到处都是了。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陆采薇想到市易法发布的后果,浑身都开始发抖起来,以她的见识,自然知道市易法若是发布,对于商业来说就是天塌地陷的打击。
  欧阳辩眯起了眼睛,和陆采薇耳语了一阵,然后才道:“这些你给我记住了,我马上进京,你在这里等着杨总、张总他们,等他们到来,你务必和他们说清楚,然后等我消息,若是我那边事有不谐,便需要发动了!”
  陆采薇大力点头:“四郎,你放心!不过,你现在还在丁忧期间,就要外出么?”
  欧阳辩点点头:“没办法,兹事体大,不得不破例了,市易法一出,百业凋零,大好局面一朝尽丧,离着亡国也就不远了……这是我十几年的心血,我不能让他们破坏掉。”
  欧阳辩这话说出来,颇有些风萧萧易水寒之感,不过局面的确是相当残酷就是。
  这一次,说不得师徒俩就得撕破脸皮了……
  唉。
  欧阳辩叹息了一声。
  至和二年。
  “叔父你好,我是父亲的幺儿欧阳辩。”
  “原来你就是明月几时有啊?”
  这是第一次见面。
  ……
  “叔父,今日我父亲聊的事情你不太感兴趣吧?”
  “你看出来了?”
  “叔父志不在此,我是看得出来的。”
  “那你觉得我志向在哪里?”
  “祖宗不足法,天命不足畏,叔父想的是文正公干过的事情吧。”
  “祖宗不足法,天命不足畏?”
  这是第二次见面。
  ……
  “……我还以为你只是个胸无大志的稚童,虽然聪明伶俐,但却是甘于平庸的庸才……”
  “……没想到你竟然胸怀如此宏大的志向,而且这志向也着实震撼人心,你这四句扩展了古今士大夫的胸怀和志向……”
  “我不能看着一个良才走上歪门邪路,我决定了,我要收你为徒!”
  “出去,请您出去,我不想读书,也不想科举,您以后莫要再说什么收徒不收徒的!”
  “……收你为徒的事情我已经决定了,我会和你父亲说的,他一定会答应的,所以你也别动歪脑筋了,准备好和我好好读书就好了。”
  这是第三次见面。
  三次见面之后,他便与王安石结下了师徒之名分,在那之后,王安石为了欧阳辩的科举操心出力,欧阳辩则是推动王安石走上更高处,师徒两个探讨变法的种种事宜,一路相互扶持,又联手推动均输法、免役法等政策……
  欧阳辩叹息了一声。
  这便是政治。
  政见不同,师徒也不免反目。
  王安石自有他的坚持,但欧阳辩的目光看透千年,对的便是对的,错的便是错的,前面是深渊,他总不能任由王安石带着大宋朝一头扎进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