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合喜> 合喜 第129节

合喜 第129节

  宋延在身后道:“人家家务事你都这么上心了,因为她父母的事还在这儿举一反三,还不承认,骗谁呢?你要不是心里慌,担心自己变成第二个苏大人,将来人走了明白话也没有给她说一句,至于在这儿抓耳挠腮的吗?”
  韩陌顿一顿,然后脚步加快,跟被人追似的迈下了阶梯!
  杨佑追到门口:“袁清那青梅就在太平胡同,苏姑娘平日也在那宅子里做活计,世子明儿去的时候把苏姑娘邀上啊!顺便把您的心思跟姑娘讲讲!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知道明儿太阳一出来会发生点什么事,您千万别步苏大人后尘,干出些让自己后悔的事……”
  声音飘荡在花园里,随着风月打转儿,而韩陌已经跑没了影。
  ……
  不管什么年月,苏家廊下的灯总是会从入夜一直点到天亮。为了侍候好晚归的主子,下人们也是必须等到人都回来才能归屋。
  苏绶出了烟雨胡同,一路沉默地直奔回府。进了正院,廊下守候的下人立刻迎上来。他摆摆手,直接进到书房,随后反手将门啪地关上。
  正房里还没睡的徐氏闻到声响披衣走出来,探首看了看苏绶背影便问下面人:“老爷怎么了?”
  “小的不知……”
  书房里只点了一盏灯,昏沉光线下苏绶后背紧贴着门板,一口气仿佛从灵魂最深处吸上来,又吐尽在夜幕里,直到没了痕迹,他才直身走到书案后,把一直紧攥在手上的谢氏留下的起居簿子放在桌上。
  因为紧攥,簿子已有点变形了,他伸出双手一下下将它缓慢地压平,然后再翻开到记录的最后一页。
  三年过去,字迹还很清晰,纸张也隐隐地透着墨香。
  他手指在字迹上轻轻抚动,随后,他打开隐藏在墙上的暗格,从中取出了两只长度不等的盒子。
  盒子的物事取出来,依次摆放在簿子的旁侧。
  微亮烛光下,打开的簿子放在最前面,随后是从长盒子里取出的一份与簿子上字迹相等的遗书,再有一件,便是从雕花铜盒里拿出来的一只两寸来长的玉锁。
  仔细看去,这玉锁竟然只有半把,苏绶定定地望着面前这几样东西,紧锁的眉头之下,一抹恐惧渐渐从他眼底浮现上来。
  忽然间他颤手紧抓住这半把玉锁,满眼密布的血丝变得猩红,他不停地使着劲,仿佛要把它捏碎,把它捏为无形……
  第256章 谁的笔迹?
  徐氏在廊下站了片刻,迟迟不见苏绶过来,抬步想去看看,到了门坎银杏来说:“姑娘回来了!”
  她脚步被缠住:“这么晚?她去哪儿了?”
  “不知道呢。”银杏摇头,“只是方才听绮玉苑那边有动静,木槿出来接的。”
  徐氏怔住,一时间停在了庑廊下。
  苏婼今夜没再走以往的路回房,苏绶都知道她就是鬼手了,已经没有必要刻意隐瞒了。他如果不拿鬼手的事来惩治她,那自然她晚归什么的,也不算什么了。
  回房途中遇到的下人,她没有丝毫回避,大大方方地越了过去。
  但这一夜注定是无法静下心来的。
  苏绶那里所得到的,跟她猜测的差不多,苏绶是早就知道了谢家的图谋,他对谢氏的态度,确实是在防备,但也并非把她当成敌人,否则他成了亲,也完全可以告诉祖父母,更加不至于在祖父母过世之后,他还一直死死隐瞒到现在。
  这之中最可怜的就是母亲谢氏,她一生的年华就被几个自私的男人这样蹉跎掉了。而她顶着两边的压力还是坚持了自己,这又更加使人敬佩。
  这么一想谢氏生前能得到几乎所有人的喜爱,包括祖父母和张家,显然都是很合理的了,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她的闪光处一定会发散到方方面面。
  此外,谢氏留下了一封遗书,这令苏婼万万没有想到。
  到底是谁伪造了这份遗书呢?字迹逼真到连苏绶都没怀疑过,要么此人很熟悉谢氏的字迹,要么就是谢氏自己写的……苏婼坚信谢氏不会寻短见,纵观事出始末,谢氏也没有理由去寻短见,那就只能是有人伪造了。而能把谢氏字迹熟悉到这种地步的,又会是什么人?
  她所认识的人里,还没有人能做到这种程度。
  也不知道苏绶接下来准备怎么做?
  昨夜他走的其实挺匆忙,连走的时候都不曾拿出他当爹的架子,把她一起给带走。细想起来,在得知苏祈那天夜里曾经外出时他的情绪是那样激动,而后面她以为他要追问的细节也没有问及,有许多细节她也还想跟他交换……看来还是得找机会跟他聊聊才行。
  这次摊牌完全是无奈做出的抉择,但也取得了意外的收获,纵然苏绶仍然是谢氏悲剧人生里的“凶手”之一,在揭开迷案的路上,他也是不能被摒除的一环。
  鸡鸣时分她迷迷糊糊地合眼,朦胧睡了会儿,似有细小的声音传进耳朵,心思瞬间清明,睁睁一看却是房门外有人轻声说话。半开的窗外天色还未十分亮,晨雾一团团涌入屋里,带着湿漉漉的初夏晨光的清新。
  她下地走到门口,听见脚步声的扶桑回头:“姑娘起来了?”
  “什么事?”
  “老爷着人传话,请姑娘去书房。”
  扶桑眼里有着浓浓的担忧。
  以苏绶往日对苏婼的态度来说,昨夜发生的事足够让苏绶把苏婼处以最严的惩罚了,可苏绶当时不但没有给出惩罚,反而不声不响地回来,以致于扶桑提心吊胆了一整夜,到这会儿天还没亮透,原来该去衙门的苏绶此刻却想起了苏婼,这怎么能令她不担忧?
  苏婼也有同样的担心。但事已至此,何况她也有再去找苏绶的打算,也就豁出去了。
  她当下回房更衣,着扶桑打水洗漱,简单收拾了一番就前往苏绶书房。
  下人引她到房门下,叩叩门通报后就退下了。
  苏婼自己推门步入,屋里蜡烛燃烧后的味道清晰地传过来,烛台上的烛泪已瘫成了一堆泥,苏绶坐在书案后,还穿着昨日那身衣裳。他左手支着桌案,眼窝凹陷,面色有些憔悴。
  苏婼停在桌案前方,左右环视半圈,说道:“父亲昨夜没睡?”
  苏绶微微抬头,看了过来:“你手上还有没有你母亲留下的其余字句?”
  苏婼摇头:“没有。”说完才看到昨夜被他拿去的簿子正在他面前摆着,而簿子旁侧正有一份字迹工整的书信……
  “这莫非,就是那份遗书?”
  她不禁走上前,拿起了那份足有两页纸的书信。
  这一看,她神色瞬间就变了!
  “你能看出来有异常吗?”苏绶问。
  苏婼目光在纸上胶着片刻,随后抬起头来。这字迹与谢氏本人字迹如出一辙,不说原先,就说这簿子她拿在手里几个月,她天天翻看下来怎么能分辨不出来!无论怎么看,这上面的字就是谢氏写的!“到底是谁,能把字仿得如此逼真?”
  “既然你看不出异常,为何还是要咬定这字是伪造的?”苏绶声音又低沉又幽深,像从刚刚过去的黑夜里爬出来。“没有人有办法伪造得这么像,我看过纸上的墨迹了,这墨与簿子上最后一页所用的墨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果凶手要伪造,那他还得用你母亲写下最后这页起居志用的墨,接下来用在写遗书上。”
  “如果仅仅只是用同样的墨,那也不是做不到,最多只能说明此人心计够深沉罢了!”
  苏婼把遗书反扣在桌案上,那字字句句,纵然她认定是假的,也如同剜心的刀子,不忍落看。
  “可是如果他拥有如此缜密的心思,那他直接让你母亲写下一封这样的遗书来,不是更有利于隐藏自己吗?”
  苏绶把遗书翻开,直视过去。“我看过太多这样的案子,确实有很多人会在字迹上做文章,也不管笔迹仿得出神入化的。但是我想,在你母亲身边,应该还不具备有这样的人存在。她的那些下人,都不识字。就算有几个识字的,也绝不会有这样的功力。
  “他们都在苏家十几年了,这些底细是绝对瞒不住的。除去他们,那在你母亲身边时间最多的,且也会写字的,就只有你和祈哥儿。鉴于事发时祈哥儿才八岁,也不具备这份功底,剩下就只有你了。而你,你会这么做吗?”
  苏绶目光凉凉的。
  但这不是一种心生怀疑的戒备,而是经过彻夜深思后,神思正保持着极致清明的冷静。
  第257章 笔迹
  苏婼蹙眉。
  “既然没有人具备这样的条件,那么,这遗书的笔迹来历就非常可疑。”苏绶端起案头的茶,润了润微哑的嗓子。“要么这个人不在苏家,要么,这封遗书确实就是她写的。”
  苏婼不能接受第二种假设。她重新把遗书拿起来,又看了两遍,忽然抬头:“会不会是我那几个舅舅?”
  苏绶也把头抬了起来。
  苏婼接着道:“他们三兄弟都是读过许多书的,而且从小与母亲一起长大,要摹仿母亲的笔迹,有充份的条件。何况——还有鲍嬷嬷时刻呆在母亲身边,她可以随时拿母亲的字迹出去给他们摹写练习!”
  苏绶眉头紧锁:“鲍嬷嬷?”
  苏婼捕捉到了他眼里的锐光,默声点点头:“是。鲍嬷嬷的确不是清白无辜的。礼哥儿母亲中毒之事与她无关,但她这些年在苏家还是肩负着任务。”
  苏绶啪地把茶盅盖上来。
  很明显鲍嬷嬷这段他还不知情,又或者有怀疑,却还没有掌握到。苏婼也曾挣扎过到底要不要包庇鲍嬷嬷,毕竟抛开她为谢家办事不谈,鲍嬷嬷对自己和苏祈,以及谢氏,都是掏心掏肺的。但眼下她需要苏绶,需要查案,而谢家很显然也卷进了里头,她没办法绕过去,所以她选择了对苏绶坦陈。
  “即使母亲去世了,谢家也不再与苏家往来,但鲍嬷嬷这几年还是暗中受着他们的指派,想获取苏家的技业。我觉得,谢家至今对苏家祖业锲而不舍的觑觎,与他们现下遭受的各种打击,应该是有莫大关系的。那么他们未必与母亲的死无关。”
  苏绶站起来,负着手在屋里踱步,很明显苏婼的坦述,使他又增添了一丝焦虑。
  “你说的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谢家有什么理由杀你母亲呢?既然他们至今还没放下图谋,就更不可能容许你母亲出现意外。他们没有道理策划出这么一桩命案!而且他们自己也都各有灾殃。”
  “但我们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去摸索。即使三个舅舅没有杀害母亲的理由,那谢家别的人呢?谢家前后两次家业受创,加上他们不惜把母亲当棋子送来苏家,总像是受制于人。万一谢家出了内贼呢?他既有办法搞到母亲的笔迹用以临摹,又具备条件在谢家内部兴风作浪。”
  苏绶停在帘栊下,反转身看着她。
  苏婼目光不闪不避,握着遗书道:“究竟凶手是不是来自谢家,只消鉴别出这遗书的真伪,也就有答案了。”
  “要怎么鉴别?”
  苏婼把遗书扬起来:“父亲可还记得,光禄寺少卿吕佩有个文采还不错的儿子?”
  苏绶眉头微动:“吕凌?”
  “正是。”苏婼道,“吕凌对于笔迹鉴别很有经验,前番韩世子在宝祥号查案,拿住了罗智那回,就是吕凌在那里辨出了笔迹,给出了证词。我想了下,这个忙正好可以请他来帮!”
  苏绶听到“韩世子”时皱了下眉头。但他的心思还是在当下话题上:“你不是拒绝了吕家提亲?这个忙,他还会来帮吗?”
  苏婼沉吟:“我可以去找他试试。”
  这一次,苏绶的注意力就放到她身上来了。“在我不知道的这段时间,看来你在外交游甚广。”
  苏婼垂首:“女儿也是不得已。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有限。”
  苏绶问:“你的技业,是怎么学会的?”
  “说来也是巧,小时候常跟着母亲在庄子里养病,有一次意外翻到了一些陈旧的手札,上面全都是有关制锁技艺的决窍,我看着有趣,就默默跟着学,也不敢让人知道。直到长大了以后才知道那些是曾祖爷留下的亲笔。”
  苏绶皱着的眉头看不出来信服的样子。但显然除此之外又难以有别的解释,他便不再言语。只是坐下来后叮嘱道:“眼下迷雾重重,你这身本事仍需保密。”
  他的目光复杂,眼中既然当惯了不苟言笑的父亲的威严,又有面对从小到大被自己冷落漠视的苏婼,却拥有一身超越了苏家上下,同时还能帮困境中的苏家力挽狂澜的本事时,难以言说的情绪。
  “女儿知道。”苏婼颌首,“若这个秘密传出去让谢家人知道了,我多半也有危险。”
  苏绶又问道:“你跟踪我去过祠堂?”
  “正是。说起来,鲍嬷嬷的秘密我也是那日知道的。”
  “除了有关于你母亲,你还听到什么?”苏绶的目光又锋利了起来。
  苏婼眼望地下凝神片刻,摇了摇头:“没有了。”
  “当真如此?”
  “自然如此。当时看到父亲进来我已经害怕得不行,听到您呼唤母亲小名,还是因为看到您扶住了她的牌位方才留意,其余的我就再也不知道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