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综合其它>再世权臣> 再世权臣 第39节

再世权臣 第39节

  苏晏打的就是这面登闻鼓的主意。
  他没有穿官员的补子常服,而是一身素白的缌麻孝服,头戴白色垂绦小冠,抱匣而行。
  在手执榜牌的锦衣卫校尉的注视下,苏晏拾阶而上,单手抽出架子上的鼓槌,用力敲击鼓面,一下一下,沉稳有力。
  他整整敲了十二下,方才住手。
  鼓员也是从锦衣卫中抽调而出,是个年近三旬的黑脸汉子,闻声从廊下休息处赶来,大老远就不耐烦地催促:“可以了可以了,还要敲多少下,敲破了你赔得起?”
  他将手中的登记簿拍在旁边的木桌上:“什么人,所告何事,有没有写好的状子?会写字就过来填单子,不会写字的话,你说我填。”
  苏晏不与他计较,左手抱匣,右手执笔,在登记簿上的告状人一行,行云流水地写下“司经局洗马兼太子侍读苏晏”。
  鼓员见了,脸色微变。来这儿敲登闻鼓的,十个有八个都是平民百姓,或者是军余小吏,或者是犯官家眷,何曾见过五品京官亲自来敲鼓!这姓苏的还是太子侍读,怎么不走东宫途径,找小爷去诉冤?非要来这里给他添麻烦。
  他心中隐隐有不祥预感,再看登记簿上的被告人,眼前一黑,几乎当场晕过去。
  那一栏赫然写着:“锦衣卫指挥使、掌印管事冯去恶”。
  一个从五品小京官,穿着孝衣闯午门,要状告天子亲军、正三品锦衣卫掌印首领,还非得用敲登闻鼓这般万人瞩目的方式……怎么看,这里面都有奇情大案,足以搅动朝堂风云变幻的那种,搞不好还要连累他这个微不足道的鼓员掉脑袋……
  黑脸汉子越想越觉得胆战心惊。
  但他又不能听由这少年官员把这案子捅到御前——无论对方告状成与不成,自己非被指挥使大人抽筋剥皮不可!
  锦衣卫不仅是天子的侍卫和仪仗队,南、北镇抚司还手握侦刺缉捕之权,诏狱十八刑更是令人闻风丧胆。掌印指挥使冯去恶得势多年,根基深厚,哪里是一个年不足弱冠的小文官可以撼动的!
  还是赶紧把人轰走,就算要告状,也去找有司衙门,别来祸害他!
  “这胡乱写的是什么?我看你是失心疯!”黑脸汉子一把扯掉苏晏正在写的纸页,直接撕碎,当即朝两旁的校尉喝道:“你们,将他叉出午门,扔到街口去。再敢回来撒野,就打断他的腿!”
  两名锦衣卫校尉二话不说,冲过来叉住苏晏往外拖。
  苏晏哪里是两个彪形大汉的对手,真真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他左右环视,皱眉想:鼓声响过许久,这负责受理与呈递的监察御史如何还不来!
  正焦急间,忽然看见一名身穿绯色云雁补子常服的四品官员,正不紧不慢地从掖门走出来。苏晏眼尖,一下就认出是个相识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贾公济。
  “贾大人——”他扬声高呼,“下官有奇冤大案!奇——冤——大——案——”
  这一刻,仿佛蒋大为附体、戴玉强传功,他将最后四个字唱成了响遏行云的男高音,纵然远隔百米,依然被贾御史听见。
  贾御史眼神不济,隔着老远,还没认出击鼓人是小南院里一起蹲过的苏侍读,但“奇冤大案”四个字仿佛一剂最猛烈的春药,灌注进他的血管,使他兴奋得满面红光。
  作为言官中出了名的嘴炮,贾大人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名垂青史,取代同行老前辈包拯,成为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代言人。虽说“两袖清风”是做不到了,但至少还能“铁面无私”呀!
  故而他看谁都不顺眼,逮谁都想弹劾,骂太监柔佞弄权,骂国戚狐假虎威,骂藩王空食俸禄,骂文官尸位素餐。就连东宫藏着小黄书,这种与他八竿子打不着边的破事,他收到告密后,都大胆参过一本。
  太子年幼又是储君,给点面子轻点骂,而辅导太子读书的詹事府侍讲、侍读们,尤其是日日随侍的苏清河,更是被他在折子中骂个狗血淋头,这才惹得皇帝发怒,赐了苏晏一顿廷杖。
  虽说皇帝更深层的心思,还是做个责罚的样子,稳住背后企图动摇东宫的势力,放长线钓大鱼。但由于奉安侯卫浚授意冯去恶横插一杠,导致苏晏险些命丧廷杖。
  说来说去,这贾御史也是推手之一。
  不过苏晏如今要用他,自然不会跟他算这笔账。见贾公济快步走近,苏晏叫道:“贾大人,下官敲完鼓,尚未填好状单,这鼓员二话不说,撕毁单子要将我叉出午门。下官不知坏了那条规矩,莫非如今的登闻鼓不让人敲了?”
  贾公济这才看清,面前这个被校尉叉住的少年,可不就是他上奏弹劾过、还当面嘲讽过的苏清河?
  这一身缌麻轻孝的,给谁服丧呢?
  看这架势……是要搞大事!
  此时的贾公济,眼里没有旧过节,只有新战斗,迫不及待问:“苏洗马这是要告谁?”
  苏晏响当当道:“冯去恶!”
  如同醍醐灌顶,贾御史打个激灵,全身毛孔都绽开了。
  ——想到自己的弹劾史又可以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贾御史激动得手抖。
  锦衣卫指挥使又如何?越是专权擅势,越显得他犯言直谏的可贵,哪怕因此触怒龙颜,也在所不惜。最好再打他一顿廷杖,可不就成其不世之节,美名扬天下了么?
  贾公济一拍大腿:“这鼓状我接了!”
  他转头呵斥黑脸汉子:“你身为鼓员,本该按实登记鼓状,却因为畏惧权势,渎职枉法,乃至殴攘官员,十分可恶!本官必在朝会上,向陛下检举你的罪行。”
  那鼓员听得腿一软,跌坐在地,连声叫屈:“我没殴攘他!只是轻轻叉一下!”
  贾公济没理他,又兴致勃勃问苏晏:“你手上这个木匣里可是罪证?有点小啊,怕是装不了多少。”
  “还有个大的。”苏晏答,“我的马车停在下马碑前,车上有个暗盒,里面装的全是铁板钉钉的罪证。只是我一个人搬不动两样。”
  “本官来帮你搬。”贾公济两臂袖子一挽,果真去到马车内,抱出一个二尺见方的大盒子,对他说,“走,随我一同进去,先在金水桥边候着。等我禀报过皇爷,再召你御前诉讼,与那冯去恶当堂对质。”
  苏晏问:“冯去恶也在奉天门?”
  贾公济道:“皇帝御门听政时,照例有锦衣卫堂上官一员,侍立于御座西侧,负责传旨。今日正是冯去恶当差。怎么,你不敢与他当面对质?”
  苏晏面不改色:“如何不敢?我手中铁证如山,桩桩件件都是要命的大罪。我还巴不得他砌词抵赖呢,说多错多,真要挑刺,哪句话挑不出来?”
  贾公济深有同感地颔首:“不错。我看苏洗马伶牙俐齿,胆色过人,又深知弹劾人的要义,很有当科道官的潜质,皇爷派你去管理宫中四库图籍,屈才了。”
  苏晏笑道:“贾大人抬爱。下官对诸位御史的高风亮节亦心存敬佩。科考只要肯读书,人人能上,言官却是极重品行,有如孔门四科十哲,未必人人可用。”
  贾公济被他冠冕堂皇地一阵吹捧,更是自豪身份,道:“御史品秩虽不高,职责却重大,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明耳目、正风纪。我等身怀纠弹权、监试权、司法权,更有临时派遣外地,成为巡抚、提督或总督,整饬抚治地方事务,因事特设。”
  他向苏晏狠是卖了一通安利,最后提议:“此案若能成事,不如本官向皇爷举荐,让苏洗马再领一项七品监察御史之职?”
  第四十六章 十二条弹死你(中)
  登闻鼓的鼓声沉重激越,能传五里,整整十二响,绵延不绝,江潮般卷进了奉天门。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心想这鼓多久没响了,如今一响还恰逢早朝,不知有何要案发生?
  景隆帝在御座上也听见了鼓声,心底登时浮起个人影,暗想:怕不正是那个小机灵鬼儿,在龙德殿里听到一句“自食恶果”便上了心,这是瞅着朕瞌睡要来送枕头。
  右佥都御史贾公济纵穿广场,在御阶下引奏:“启禀皇爷,击鼓者为一京官,所告之人亦牵涉朝中大员,臣不敢擅专,报请圣上定夺。”
  皇帝闻言心中更是有数,不动声色道:“既然双方都牵扯到官员,那就把人领过来,当面直诉,也好叫在场众卿也一同分断分断。”
  贾御史领旨,意气风发地去了。
  不多时,便见一个穿缌麻孝服的少年,手中抱个黑匣子迤逦而来。在两侧文武官员的注目礼下,他行至御阶前,放下匣子,恭谨地一跪三叩。
  都说若要俏,一身孝,皇帝居高临下地望去,恍惚是一尊玉人在向他行礼,比冰雪温润,比琼树窈窕,比云岫凝定,一时竟不知用什么修辞更恰当。他的手指在龙袖中悬虚地握了握,只抓住一团日不我与的空气,心头悸动与黯然方生,便被压制在雍容庄严的宝相之下。
  “苏晏,你可知登闻鼓非大冤及机密重情不得击?”
  皇帝的声音从高高的御阶上方传来,带着缥缈的混响,仿佛远在天边的神佛,令人敬畏而疏离。
  苏晏有一瞬间的忡怅,随即稳定心神,沉静地答:“臣知道。臣还听闻朝廷虑刑狱有冤,下情不能上达,故设登闻鼓。既如此,这面鼓臣今日就非敲不可。”
  “起身吧。你有何冤情?只管道来。”皇帝说。
  苏晏依然跪着:“有冤的不是臣,而是这匣中之物的主人。臣并非替自己,而是替人鸣冤!”他说完,开启黑漆木匣,从中又拈出个更小的铁匣打开,捧在双掌,呈上头顶。
  皇帝原以为他要为小南院遇刺一事告状,却不想只是替人出头,便示意蓝喜下去看。
  蓝喜下了御阶走到苏晏面前,往铁匣里定睛看去,认出是一截糊着血污的断舌,吓了一跳,低声责备:“如此血腥之物,怎能呈在御前?!”
  苏晏扬声说:“物虽血腥,却是出自忠良之躯,若不宜示君,请示诸位大人。”
  他也不等皇帝恩允,径直起身走向两侧官员队伍,将铁匣戳到诸位公侯、尚书、内阁大学士的眼皮子底下,这下不少人变色掩鼻,甚至皱眉斥责。苏晏却不管不顾,一个一个戳过去,只把这些养尊处优的大人们逼得连连后退。
  蓝喜回到皇帝身边,禀道:“皇爷,是一截嚼烂的断舌。”
  皇帝敛眉,却是等苏晏把铁匣向众臣一一出(膈)示(应)完毕,方才问:“你所说的这位忠良是谁?”
  “臣手中还有份状纸,皇爷一看便知。不过,纸上也沾染了血腥,恐污圣目,不若臣读给皇爷听?”
  皇帝这下确定他要唱出大戏,心想不妨配合着演一演,看他能玩出什么花样,便说:“你读,大声点,让诸卿也听一听。”
  苏晏从怀中掏出叠好的纸页展开,只见血迹斑斑,几乎盖住大半文字,墨迹仅勉强能辨。
  他开始字正腔圆地诵读这篇认罪状,但没有读抬头,而是直接从正文开始。
  认罪状短短数百字,不仅将收受贿赂、结党营私的所有指控全部认下,还为了将功折罪,检举揭发内阁首辅、吏部尚书李乘风,说都是受他指使,还说他仗着两朝元老的身份,藐视天子,独断专权,将曾经查抄的信王家产中饱私囊,桩桩件件都是大罪。
  两侧大臣们听得脸色作变。脾气火爆的李阁老更是勃然大怒,喝道:“一派胡言!谁人如此信口雌黄污蔑老夫,竟还有脸称之为忠良?!”
  他年逾古稀,身子犹雄健,能与奉安侯在朝堂上比拼拳头,此番三两步冲到苏晏面前,一把扯过认罪状,看向画押处。
  但见一个血染的手印,凄恻地盖在上面,却没有亲笔签字。
  李乘风微怔,再看抬头,赫然写着“罪人卓岐供认如下”,不禁失声道:“卓安行?如何会是他?!”
  卓岐是他多年的门生,为人如何他自然心底有数,虽然性子优柔寡断些,但却不至于欺师灭道,莫非那条断舌……
  苏晏看李乘风脸色惊怆,似已猜到几分,于是万般悲痛地说:“老师若是屈服酷刑,同意在这认罪状上签字画押,又何至于在公堂之上被逼受辱,咬舌自尽!”
  众臣哗然,交头接耳。
  皇帝沉着脸,眼中怒意蕴藏,将目光投向御座西侧的锦衣卫指挥使冯去恶:“卓岐一案,是你们锦衣卫与大理寺共同审理,缘何会致官员命丧公堂?”
  冯去恶自见到匣中断舌,心知不妙,脸色郁晦地在思考对策,因他平日里就一副阴沉模样,旁人也看不出什么端倪。被皇帝点名问罪,立即躬身抱拳:“回皇爷,那卓岐是自愿认罪之后,羞愧难当,才畏罪自尽的。事发之时,大理寺卿余大人也在公堂上,皇爷不妨垂问。”
  皇帝的目光瞥过来,大理寺卿余守庸只得出列,拱手道:“冯大人所言属实。”
  这案子他和冯去恶是主审官,当初他没能阻止冯去恶,两人便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如今再怎么硬着头皮,也得统一口径,咬死卓岐是畏罪自尽,否则他也难逃其咎。
  “此事为何不报?”皇帝问。
  冯去恶抢在余守庸之前回答:“因为那天是五月初四。次日便是端午节,臣等怕坏了皇爷过节的心情,故而想延后一日,等节后再报。结果次日东苑出了血案,锦衣卫要御前守卫,又要搜查凶手,臣一时忙乱便忘记了此事。眼下叶郎中的案子已结,臣方才想起这事,正想向皇爷禀报来着,这姓苏的就来闯早朝兴师问罪了。臣自知忙中出错,愿领责罚,但逼死大臣这等莫须有的罪名,却是万万不敢领受!”
  他这么解释,倒也能自圆其说,皇帝沉吟不语。
  冯去恶瞪视苏晏,目露凶光:“苏侍读如何妄言卓祭酒是被逼而死,莫非你这个不在场的人,倒比我们这些在场的人更了解事情真相?”
  苏晏浑然无惧,针锋相对道:“在场的人,无论是大理寺的,还是锦衣卫,于此事上都是利益共同体,彼此作证,能说明什么真相?只怕把你们那些在场的手下全喊来,也统统都是这一句,‘冯大人所言属实’。冯大人积威已久,又睚眦必报,他们唯恐得罪你,不实也得说实。”
  余守庸闻言恼怒,对苏晏横眉道:“你这是在指讦本官替冯大人作伪证?区区从五品,也敢信口开河,若不严惩,以后人人都肆意以下犯上,冒渎早朝,敢问天子威仪何在?朝廷纲纪何在?诸位大人的脸面又何在?”他转头对皇帝跪禀:“臣请陛下惩治这个一簧两舌、妄言谬语的小人!”
  皇帝尚未开口,苏晏朝他逼近一步,微微冷笑:“既然我这个不在场的人没有话语权,那就再请一位在场的证人来,如何?”
  “你随便请!”余守庸自忖当时在场的不是锦衣卫就是大理寺官员,没人敢乱说话,被他拽来作证又如何?
  苏晏朝皇帝拱手:“臣请陛下传召国子监祭酒卓大人前来。”
  众臣不禁面面相觑——这卓祭酒不是咬舌自尽了么,如何传召?他究竟是死是活?
  皇帝也凝目看他。苏晏扬声道:“诸位大人不必揣度,老师确已含冤遇害,但他的遗体还在,就被冻在北镇抚司私挖的一处冰窖里!”
  此言一出,冯去恶神情顿时僵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