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重生之北国科技> 第428章 光电科仪

第428章 光电科仪

  1991年10月
  linux核心首个公开版本0.02版发布。苹果电脑公司powerbook笔记型电脑正式上市。
  ————————————————
  进入10月份,光电公司的事务愈发繁忙。在这个月里面,发生了很多里程碑式的事件。其中第一件事情,就是与奉天科仪的合作。
  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不断的沟通,多方的妥协,一个大致的合作方案终于出炉。
  这次去奉天的队伍,明显比上一次大了很多。队伍里除了成永兴,钱得志以外,还多了很多财务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这些人员大部分都是来自led公司,也有部分人员,是最近才加入公司。例如周强,他就来自新兼并的一间机械厂,由于在培训期间表现突出,被提前吸收到管理团队。
  对这次联营,不论是科仪,还是光电,均相当有诚意。在多次的密切合作过程中,双方都获益匪浅。
  这种合作是完全互补型的合作关系,一个有创意和市场,另一个有技术和生产能力。
  不论是在led时代,还是lcd时代,科仪都注定会在光电的事业版图里,占据相当重要的角色。
  ————————
  但这个合作,也面临比较明显的障碍。
  第一个障碍,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
  光电科研投入的股本,主要是专利权以及市场渠道。在国内的现行法律架构下,这个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差不多是个无解的状态。
  第二个障碍,科仪并不是一般单位。
  作为中科院系列的一份子,有着它自身的使命和任务。它不仅仅是一个经营性的实体。
  第三个,则是科仪的估值。
  经过快一年的发展,科仪彻底走出了经营不良的困境。它的产品,现在处于产销两旺状态。
  无论是中科院体系,还是奉天,都对它报以厚望。两个方面,都不约而同的希望科仪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
  在这种情况下,光电想在合资体里占大股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第四个,投资。
  光电虽然这段时间,通过智商税和led大屏,聚集了不少财富,但是手头上并不宽裕。
  全彩工程启动在即,每一分钱,都有其应有的用处。
  在这几个月里,冰城给光电提供了不少政策。其中最有价值的就是贷款额度。但这种帮助也慢慢走到了尽头。
  为了抑制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0年起,国家开始实行经济紧缩政策。这个经济紧缩政策带来的,就是银行的银根缩紧。
  银根缩紧又直接导致了三角债,因为很多企业已经严重依赖金融系统的供血来维生了。
  1991年算是东北三角债的第一个高峰期。
  现在不是冰城各银行不愿意贷款给光电,光电作为一个优质的客户,还是很受各银行的欢迎。但问题是,各大银行也没有钱了!
  所以,lcd剩下的这段路要怎么走,现在都是各未知数。很有可能,光电只能靠led大屏的利润滚存来走完接下来的路程。
  作为光电的另一个利润来源,智商税,也慢慢走到了尽头。各厂家的生产计划,该宣布的都已经宣布,短期不会再有第二轮的产能扩张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以少量现金,或者没有现金入股的方式,夺取科仪的股份,是很有些难度的。
  ————————
  不过庆幸的是,双方的管理层之间,一直在大力推进这个事情。并没有为暂时的困难所阻挡。光电设备就是这种合作精神的结果。
  经过长达2个月的讨论和做工作,终于有一个能被四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出炉。
  这是一次复杂的并购。奉天科学仪器厂,分成两部,一部分是研究中心,一部分是工厂。
  新成立的奉天科学仪器研究中心,将承接原科仪厂的大部分固定资产,继续留在中科院系列里,作为中科院家族的一份子。
  脱去了重资产的奉天科仪厂,则接受光电科研的合资。这个实体,将会更名为《光电科仪》。成为光电系下的一个实体。
  这种模式下,光电科研,以技术产权,加市场资源,加500万现金的方式,取得了新实体的七成控股权。
  在这个方案里,光电得到了他最想得到的,那就是一个建制完整的,有研发能力的,半导体设备厂的人力资源。
  而这个新的光电科仪,实际上还可以动用全部的厂房和设备。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一个金蝉脱壳之计。
  两个单位,某种程度上还是同一套人马,尤其是管理层,现在只有一套。
  这个方案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安抚中科院体系。
  当然了,两个实体之间还是要独立核算。
  将来,光电科仪挣钱以后,也就可以慢慢的从现在的厂房里搬出,到那个时候,两家才算彻底分开。
  至于被脱壳的科仪中心,以后将专注于中科院系列的工作。作为补偿,他们将共享mocvd的部分技术授权。所有的简易版mocvd,都会转交给科仪中心来完成。
  等光电科仪的iii型 mocvd定型以后,ii型这种非批量型设备,也会完全授权给科仪中心。
  这样,科仪中心,完全靠ii代的mocvd,盗版的led产业链,也能活的不错。
  至于再往后,如果lcd战略真能成功,pecvd可以顺利量产,mocvd彻底转交给科仪中心,也未尝不可。
  ————————
  奉天方面的压力,相对比较容易处理。奉天方面关心的是就业。
  在这个方面,led大屏公司,在这次的并购过程中,做出了很大贡献。
  钱得志的led公司承诺,将会在奉天建设一个分厂。同时可以打包吸收两到三家电子及设备类公司。
  led公司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产能不足。
  在led公司里,大屏生产里的模组组装工作,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工作。所以扩张的唯一方式,就是加人。
  但在冰城加人,已经不太可能了。
  第一,厂房空间,有人,自然就要占据空间。而光电新建的两个厂房,实际留给led公司的空间并不大。
  这两个厂房都是双层厂房布局,只是保留了一层给led公司。
  第二,熟练工人,随着led产业链的兴起,冰城的电子类小企业,本来就不是特别多。顺着这股东风,差不多全部转型成为了led相关公司。
  led公司如果再去搞企业兼并,只能对着机械类的公司下手。当然了,冰城的大中型企业,还有些设备和电子类企业。但他们的日子还能过得下去。
  这种类型的企业,还不是光电能够染指的,光并购的谈判,都要谈个一年半载的。
  但这类资源,奉天多得是。
  奉天在电子类产品上的底蕴比冰城强多了。有的越多,累赘也就越多。这些现在全都成了包袱。
  在这种情况下,把大屏模组生产彻底转移到奉天,在冰城只保留led生产,就是个比较好的选择。
  第三个原因,那就是距离。
  奉天不管怎么说,离出海口近了不少。冰城的地点还是有些过于偏僻。led所占的体积不大,但是大屏模组的体积,就不算小了。
  led公司,在奉天设置第二个产业基地,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
  科仪一分为二之后,两家科仪都有了扩张的冲动。
  科仪中心面对的是,海量的简易版mocvd订单。
  虽然他们损失了大部分的人力资源,但在此时,想并入科仪的工厂企业大把。
  科仪牌子响(中科院系列,某种程度算是央企),效益好,损失的这些人力资源,加工能力,可以很容易就重新补充上来。
  科仪的牌子,从某种程度上,比光电都要好。
  在光电只能吞并街道企业的时候,只要科仪肯,他们完全可以去吞并万人国营大厂,而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
  如果不是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光电科研,想跑来撬中科院的墙角,纯属做梦。
  当然了,这次的合作,肯定得到了某种势力的首肯。led科技大会的影响力,和后果,慢慢开始扩散。
  中科院下属,好几家单位,已经与光电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或者伙伴关系。
  ————————
  大概的思路定下来以后,成永兴和钱得志,就立刻折返了冰城。因为工大那边有了新的进展。剩下的工作,只好交给周强带队进行。
  双方的合资,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审计,人员,财产切割,人员切割。虽然这里面的实际意义不大,但程序必须走得干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