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综合其它>红楼之庶子风流> 第647章 钟声

第647章 钟声

  兴化坊,杨府。
  内堂。
  贾琮坐在一梨花官椅上,手中拿着一只梨,用一柄小刀平稳的削着皮。
  一张木榻上,兰台寺御史大夫杨养正躺在上面,咳喘着。
  杨家几个男丁守在一旁,躬身侍立。
  杨府家风清正,除了杨养正外,竟再无一人为官,皆以教书为生。
  安贫乐道,颇有古风。
  杨养正年已逾古稀,脸上满是老年斑,清瘦的只剩下一把老柴骨头。
  但眼神却并不浑浊,虽咳喘的厉害,但周身气度不减。
  贾琮将梨削好后,又细细的切成片,放在一个普普通通的瓷碟里,递上前,道:“养正公身子骨都熬成了这般,怎不叫几个名医好好瞧瞧。春发之时,本就容易复犯肺疾。寻几个名医来看看,就算除不了根儿,也不必如此难熬。身子养好了,您老再写几个本子上去,也好为国效力。”
  贾琮说的平平淡淡,可杨家几个男子却无不色变,眼神忌惮甚至难掩恐惧的看着贾琮。
  眼前这位俊秀的不像话的少年,如今都中哪个还敢小觑?
  这些时日,破败在他手上的高门豪族甚至是宗室诸王,双手双脚加一起都数不过来。
  他一言之下,虎狼般的缇骑,可真的能抽筋吸髓。
  然而在杨家儿孙面前都极少露出笑容的杨养正,此刻竟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愈发让杨家儿孙们担心揪心……
  不过当他们看到贾琮上前,动作柔软的帮因大笑而剧烈咳嗽起来的杨养正轻轻抚背顺气,一颗吊起的心又稍稍安了下来。
  杨养正一双老眼看着贾琮,道:“不要怕被人参,也不要怕被人琢磨。你行事素来以大义为先,一桩一件都有理可依,你怕什么?”
  贾琮轻轻一笑,道:“不是怕什么,只是不耐麻烦。这朝廷上的斗争,着实让人瞧着心烦。我为了避免这些麻烦,寻日里连锦衣衙门都少登,凡事都交给韩涛和姚元两个镇抚使去办。只要他们能办好的,我概不过问。已经退让到这个地步了,结果还是没避开麻烦。一个个要么说我心怀叵测,要么说我鹰视狼顾,图谋不轨。养正公,您老说说看,这些人可笑不可笑?朝堂大权在内阁军机处手里,军权也在赵崇那一伙子贞元勋臣手中,小子我连一兵一卒都调不动。他们不瞧瞧自己,怎么我就成了狼子野心之辈了?冤不冤哪?”
  杨养正见贾琮虽说的怨言,但面上一直带着轻快的微笑,知道他还受得住,又咳嗽了几声,便正色叮嘱道:“不要不以为然,此事早先爆发出来,比晚些好。趁着陛下龙体大安时弄出来,有圣眷在,陛下就能帮你压下去。若等后面……这就是你的大劫!好了,老夫不多费口舌了。你先生来信说,你心中丘壑天成,我等老朽不必过多干预。原本是一条绝路,能让你走到这一步,确实了得。”
  贾琮闻言却微微变了面色,回头看了眼杨养正的儿孙们,杨养正微微一扬下巴,杨家儿孙们连忙齐齐施礼,告退出去。
  等他们出去后,贾琮看着杨养正,面色肃穆,眼神凝重,问道:“养正公,您刚才说什么?什么叫陛下龙体大安时?”
  杨养正看着贾琮,眼中不掩赞赏,微微颔首,轻声道:“清臣,你该明白的。若不是陛下龙体出了问题,时日不久,他回京后,第一件事就是重赏你,第二件事,怕就是杀你以平民愤。贞元勋臣至此,你这把刀的用处,已经尽了。也该安抚人心,休养生息了。然而如今陛下非但不赏你,还故意将老夫的折子拿出来,引得军机处诸军机攻伐于你。这是在压你,也是在保全于你。圣意陡然转变,许多事也就明了了。”
  贾琮面色连连变幻,看着杨养正那张苍老的脸,心中既忌惮又震撼。
  这些在朝堂上挺立了一辈子而不倒的老臣们,又有几个能小觑?
  他顿了顿,问道:“养正公,不知……能猜出此事的,有几人?”
  杨养正满是老年斑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怅然,道:“也只那么几个老骨头吧,但都没甚大用了。元辅那边,也到头了。唉……”他颤巍巍道:“谁都没有想到,陛下隐忍十数年后,竟有此大魄力大决心,澄清玉宇啊。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个帝王,能做到这一步。可惜了……再给陛下十载光阴,大乾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盛世。”
  至此,贾琮确定,人老成精的杨养正,确实已经断定崇康帝命不久矣。
  不过,他说的也不错。
  朝廷到了如今这个格局,对皇权有威胁的宗室诸王、贞元勋臣,已经被清理的七七八八,剩余的也已是元气大伤,能不能苟存下去都是问题。
  而等到宁则臣再一去,新党魁首只留下林清河和吴琦川二人。
  这二人一直都是宁则臣和赵青山的助手,存在感并不高。
  宁则臣老去,赵青山被发配河套,林吴二人的威望,远远无法坐镇中枢,让新党群雄封疆大吏们俯首听命。
  如此,军、政、宗室都成了一盘散沙。
  纵然有人现在猜出了崇康帝命不久矣,也没甚大用。
  翻不起大浪来了。
  关键是,没人能知道,崇康帝到底还能活多久。
  一两个月是命不久矣,一年半载同样是命不久矣。
  暴龙驾崩前,是最危险的时候,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作死。
  正好又可以让崇康帝,顺着心意布置后手……
  而杨养正似乎还确定了,贾琮能够左右未来的朝堂局势,他干瘦的老脸上,眼中的目光却颇为有神,他看着贾琮道:“清臣,新法到了今天这一步,殊为不易,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如今种子已经种下,幼苗已经发芽长出,想要收获,或许要三五年的光景,或许要十来年的光景,但无论如何,一定会有收益。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倒回去。大乾,经不起这般的动荡波折了。老夫希望,你能看顾着新法,继续大行于天下。老夫虽非新党,亦非旧党。曾经赞成过一些新法,也反对过一些新法。但到了这个地步,新法终究是利大于弊……”
  贾琮倒没有虚伪的问杨养正,为何会对他有这般信心。
  不提元春腹中的骨肉是他的外甥,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至少在少年天子亲政前不会变更。
  只看看如今京营十二团营中的指挥使,过半都是和贾琮能牵上干系的开国勋贵。
  镇国公府一等伯牛继宗掌敢勇营、理国公府一等子柳芳掌练武营、修国公府一等子侯孝康掌伸威营、神武将军冯唐掌扬威营、忠靖侯史鼎掌立威营、效勇营则由平原侯府二等男蒋子宁及定城侯府二等男谢琼合掌。
  如此,驻扎京城实力最雄厚的十二团营中,六大团营都与贾家相交匪浅。
  这还不算王子腾手中的力量……
  当然,这些公候府第的勋贵不是贾家的门下走狗。
  但贾家的影响力,却足以影响到他们,这就已经十分可怕了。
  再加上贾琮自身锦衣卫的实力,杨养正期待他能扶持新政的延续,并不能说病急乱投医……
  尤其是等到崇康帝驾崩,朝中强势老人贬走死光后,到那时,贾琮的势力才会真正突显出来……
  这也是,崇康帝认为他能担当得起顾命辅政大臣的原因。
  但贾琮却连想都没想,就断然拒绝道:“养正公托付错人了,朝堂大事,陛下自会安排妥当。新政乃陛下一生心血,新政在,则陛下便万世长存。所以,断不会容新政有失。至于学生……锦衣卫现在不会涉及政堂,以后也不会。学生也早就告诫过南北镇抚司并江南六省千户所,锦衣卫内,谁敢往朝堂上乱插手,我杀谁,绝不留情。因为不管谁出手,到头来背黑锅的一定是我,是贾家。我们会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学生向陛下保证过,锦衣卫绝不干预朝政和军权。这是底线,也是学生自保的根本。故而,养正公的托付,学生办不到。”
  贾琮平静淡然的眼睛看着杨养正,心中一叹:
  这老人,果然是国朝死忠。
  生命临了,还在为天子查辨忠奸。
  贾琮对他的敬意加深了些,但曾经因为照看过自己而产生的亲近之心,却一扫而空。
  他这般变化,自瞒不过人老成精的杨养正的老眼。
  老头儿却没有什么解释的心思,他心怀家国天下,没有丝毫私心。
  且对贾琮而言,能让他明确位置,有自知之明,时刻谨记本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老人唯一希望的就是,贾琮一定不要说一套做一套,或是将来忘记了今日之言。
  否则,必然会被天子留下的后手打落尘埃,化为齑粉,死无葬身之地。
  正当这对曾经的忘年交因一番试探敲打之言情分耗尽,贾琮刚刚起身,想要告辞离去时,忽然,自距离兴化坊不远处的皇城方向,传来一长串连绵不绝的钟声。
  景阳钟响。
  一老一少的眼中,同时浮现出惊恐之色……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