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综合其它>红楼之庶子风流> 第677章 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第677章 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畿内首险,三秦镇钥。
  自古以来,潼关便是天下有数的必争关隘之一。
  南倚秦岭,北靠渭、洛,西临华山以为屏,东邀深谷绝崖。
  唯中间通一条羊肠小道,仅容一车一骑,人行其间。
  站在漫漫雄关门楼之上,俯察黄河,真真险厄峻极。
  贾琮负手而立,眺高望远,看着这江河山谷……
  这一刻,似将整座江山都踩在脚下。
  然而距离他不远处,两个身着宫妆的小黄门儿,却面色惨白,瑟瑟发抖。
  他们是奉崇康帝旨意,行八百里加急,传急诏招贾琮立即回京的。
  可他们二人做梦也没想到,贾琮不是带着他的亲兵家将们回来的,而是带着两万大同军镇的强军回来的。
  甚至,已经接手了关中门户潼关。
  而此刻贾琮一人站在城门楼前观天下,身旁竟无一人敢并前。
  这阵势……
  纵然两个小黄门儿再痴蠢,也察觉出不对了。
  这些人居然占了潼关!!
  老天爷!
  一时间,二人只觉得天都要崩塌了!
  这到底是怎么了?
  这些人疯了吗?
  “公子,既然那位急诏公子回京,公子倒也不必再随大军一道行动。二万大军至京,至少要一二日功夫。公子轻装上路,快一点二三个时辰也就到了。”
  金军上前,躬身说道。
  贾琮并未回头,轻声道:“没这二万大军,那边能掌控住局势?”
  金军呵呵一笑,形容奇伟的面上,皆是自信。
  银军道:“公子,非我等轻狂骄奢。实这二年多来,我等日夜谋划之事,便在此时。文官方面倒也罢,虽上下内外皆是新党之人,暂时却不需理会。这些,需要公子以后自己去压服……但是其余之事,实不足道。凡是能影响局势变节之人,都已经或死或残。边军那里,也早有安排。此次进京的边军……”
  “啊!”
  “啊啊!”
  银军话为说完,一直跪倒在后面瑟瑟发抖的两个小宦官之一,似再也听不下去崩溃了般,大叫两声,猛然往外逃去。
  仿佛这边并非可观日月山河的天下雄关,而是最可怕的修罗地狱。
  虽发生这般变故,银军却是连停顿也未停顿一下,继续不疾不徐道:“此次进京的边军里,守备以上的游击、参将,皆为当年老将,都是十成十可信之人。毕竟,这江山天下就是王爷当年带他们打下来的。而且……”
  “啊!”
  逃往城门楼石阶方向的小黄门惨叫声传来,却无人理会。
  展鹏、郭郧等贾琮亲兵,也一个个眼睛睁的和铃铛一般,听着这一句句“天书奇谈”。
  时至今日,他们都有些接受不了这等玄奇之事……
  银军看着转过身来眼神冷静非常的看着他的贾琮,道:“而且,一道武王令下,京营中凡贞元一脉出身的勋贵武将,都无人敢妄动。纵然有人不知死活,也早已安排妥当。而所谓的开国功臣一脉,现在还未成什么气候。铁网山时若非贞元勋臣自相残杀,开国功臣那些日薄西山多年的残余勇力,根本保不住伪帝……还有就是,王爷和小九儿早有定论,宫里那位的事,公子最好不要沾边,不能留下任何让人说嘴的地方,毕竟,公子以后的路还很长,也会很难……”
  贾琮闻言,面色和目光都看不出任何感动,他轻声问道:“也就是说,我归京之时,那边一切都要结束了?”
  以银军的阅历,他此刻都看不出贾琮到底是喜是怒,心中是何心思,只能如实道:“具体任何尚且不知,但多半如此。所以,公子不必等候这二万大军随行,可先一步进京,早日去见王爷……”
  贾琮闻言,不置可否,又转过身去,远眺神京方向。
  一轮红日西斜,将整座潼关雄城染成了血色。
  晚风渐起,吹拂的众人背后之披风猎猎作响。
  直到一柱香功夫后,贾琮才霍然转身,大步往城门楼下走去。
  金银二军、展鹏、郭郧等人见之,纷纷神情一凛,阔步跟上。
  此次归京,许已改天换日……
  ……
  “你说什么?”
  坤宁宫东暖阁内,董皇后目眦欲裂的看着跪在地上的小昭容,声音尖锐到刺耳。
  那小昭容颤着身子将太后和孙老嬷嬷的话又重复了遍,董皇后闻言,惊怒交加,如遭雷劈一般,面色煞白。
  这小昭容是她早先放在太后宫里的人,原本也没打算做什么,不过放一道眼线罢。
  却不曾想,会带给她这样大的“惊喜”!
  董皇后在皇宫中待了十四年,之前还在雍王府内待了十来年。
  这二十多年,她不知听过甚至亲眼见过多少天家宗室内发生的阴谋算计。
  不说天家那两次皇权交替,就算平日里各王府内,为了一个王爵,就发生了不知多少阴谋和背叛。
  但她从未想过,有朝一日,天家发生的倾轧谋算,会十倍百倍离奇于别人……
  武王之子还活着,还成了皇帝最信任的托孤之臣……
  董皇后要比寻常人知道太多当年事,所以,她甚至比太后还要快一步将这二年来发生的事,迅速串联在一起。
  也就愈发肝胆俱裂!
  这青史上都难得一见的荒诞惨剧,让董皇后恨不能放声大哭。
  更让她惊恐的是,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崇康帝却从未往龙首原上想过。
  真等那位进宫……
  天爷啊!
  他们所有人都将不得好死!
  巨大的恐惧让董皇后手脚冰冷,让她连呼吸都艰难起来。
  可她却知道此时绝不能软弱,她要补救,她要立刻去告诉皇帝去!
  未尝没有一搏的机会!
  董皇后用绣着金凤的绣帕擦拭去脸上已经冰凉的泪水,站起身对那小昭容沉声道:“随本宫来。”
  说罢,急步往大明宫养心殿赶去。
  只希望,一切还来得及……
  ……
  慈宁宫,寿萱殿。
  东暖阁内,太后连身边最亲近的昭容也打发了出去。
  她看起来气色衰弱之极,满面凄苦之色,目光呆滞。
  叶清见之微微一叹,她知道太后心中的苦恼,坐于凤榻边,看着太后轻声道:“老祖宗,太上皇驾崩,绝非九叔所为。皇伯父三位表兄弟之死,也并非九叔所为。当然,当年皇伯父借刀杀人,想要让九叔绝后,他知道九叔是至情至性之人,一旦妻儿被杀,必出大变故。他做到了,只是,如今九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用借刀杀人之计,借了义忠亲王的刀……老祖宗,或许,这就是天意,这就是天家……”
  太后眼神深幽的看着自己这位娘家侄孙女儿,问道:“那你呢?你又为的什么?”
  叶清苦笑一声,垂下眼帘轻声道:“孙女儿只求一个真正的自在如意,也想活下去……老祖宗,您虽从皇伯父那要来了三把玉如意,要保我一生平安如意。可我却知道,皇伯父驾崩前,必是要留下手段除掉我的。他怎会容许一个接手了武王叔的势力,极早之前就结交贞元勋臣子弟,更有老祖宗站在背后的我留存于世?他担心我会成为太平之流,所以必杀我。我却还不想去死……”
  太后闻言,苍老惨白的面上,愈发多了抹凄然之色,心痛如刀绞。
  这哪里还是什么至亲?
  这一个个分明都是不死不休的仇敌啊。
  可是,偏偏又都是她的骨肉,她的儿孙……
  寻常人家,白发人送走一个黑发人,已是难以承受。
  而她,却承受了太多太多,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骨肉相残,至死方休。
  一滴滴浊泪顺着满是沟壑的脸上流下,太后喃喃道:“怎会到这个地步?怎会到这个地步……”
  叶清用帕子为她拭去眼泪,温声道:“都是十四年前,皇伯父自己种下的苦果。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如今他也没了后,竟想到从外面招进一批孕妇来,随时准备剖取婴孩,以贵妃早产的名义,由皇后养在膝下,承嗣大统。相比起这不明不白的血统,九皇叔和表弟,岂不是更稳妥些?老祖宗,事已至此,不要难过了。您还有极出色的亲孙子在呢!”
  太后闻言,面上也不知是什么神情,似哭似笑,道:“是啊,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当年是哀家出的去母留子之计,如今也报应到哀家的头上。亲孙子?这亲孙子,怕最恨的便是哀家啊……”
  叶清闻言,面色微微一变,她强笑了声,宽慰道:“老祖宗放心,不会的,清臣极有诚孝之心。”
  太后往日里被梳理的纹丝不乱的银发,此刻显得有些蓬乱,更加深了她面上的落寞和凄苦。
  一时间,虽有千百言想问,可又忽然一句话也不想再说。
  她忽地想起二月前,崇康帝去铁网山行围,而她则去了龙首原武王府。
  那时看着武王,奄奄一息几乎气绝,任她一次次的呼唤唤儿声,也没叫动武王分毫……
  想来,武王必也知道了,当初留子去母之计出自她口,他在怨恨于她……
  念及此,太后终究再难忍心里的酸楚痛苦,哭出声来。
  她再没想到,她的命,会苦成这般……
  ……
  入夜后的龙首原,悄无声息。
  三千龙禁尉将此处包围隔离,然而对着一座衰败孤零零的王府,那些执掌龙禁尉的将校们却无人太在意。
  因为众所周知,住在里面的人,已经快死了。
  夜色降临,大军用过晚饭后,除却面对王府方向设下放哨守夜之人外,大军大都穿的单薄清凉躲在帐篷内入睡,以躲避蚊虫。
  如往常一般平静,所以连守夜之人,也渐渐打起盹睡了起来。
  然而,谁也没想到,就着夜色,无数条黑影自四面八方悄无声息的涌了上来。
  虽偶尔泛起一点涟漪,发出些挣扎的声音,但也很快恢复平静。
  只一柱香的功夫后,一座篝火冲天而起。
  “吱……呀……”
  沉寂了整整十四年的武王府正门,在一阵刺耳的摩擦声中,被缓缓打开。
  一顶灰色的大轿,被一众看起来已经苍老但依旧雄壮的“轿夫们”抬着,在无数张激动面孔的护从下,下了龙首原。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