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三国旌旗> 第234节

第234节

  从书信的字里行间,徐晃判断得出,曹操希望自己固守夷陵,让乐进带兵回转。可以看得出来,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曹操还是选择了让乐进继续跟随,而不是自己,难道只因为自己是个降将的缘故?(徐晃是杨奉的部下)
  可要说曹操不信任自己,那更也不可能,断后的任务是很重的,徐晃估计,怎么说自己也得坚持到明年开春。难道是因为自己的统兵能力比乐进强?还是说曹操更信任自己,认为自己能完成任务?徐晃只觉得头昏脑涨。
  就在徐晃胡思乱想之际,乐进低声说道:“公明,主公可说让谁来断后?”
  徐晃举起酒杯,无言的喝了一口,重重的把酒杯放到桌案上。
  乐进心有所感,良久方道:“乐进此次回京前途未仆,也不见得好到哪去,你我二人……二人……”
  说到这里,乐进却也说不下去了。
  次日,乐进带领一万多兵卒回转鱼腹成都,徐晃与剩下兵卒坚守夷陵。
  夷陵水寨少了一万多兵卒,自然瞒不过久经沙场的周瑜,周瑜立即开始强攻夷陵,想要在冬季到来之前一举击溃徐晃。不是周瑜用兵急躁,短时间内拿不下夷陵,就要到秋冬季节了,到时候西风呼啸,逆风逆水,想要拿下夷陵就是比登天了。
  数天之内,夷陵附近喊杀震天,火光冲天。
  夷陵陷入苦战,洛阳也好不到哪去,李重得知曹仁前去南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快刀斩乱麻,立即开始猛攻洛阳。
  其实李重和周瑜的想法一样,如果不能在入冬前功课洛阳,那么到了严冬时节,天寒地冻,想要动兵就千难万难了。洛阳还不比江南,已到了冬天,漫天风雪,兵卒要是驻扎在洛阳城外,不用打仗,光是冻伤就能让兵卒减员三成以上了。另外冬季粮草运输也是问题,取暖的干柴,毛毡都会相当缺乏。
  当然,李重艰苦,曹操更艰苦,兵力缩减之后,每次攻城战,都让曹操胆战心惊。生怕一时指挥失误,丢掉洛阳这个前沿阵地。
  和李重相反,曹操无比希望冬季的到来,最好是滴水成冰的天气。
  这样的大战描述起来就两个字“惨烈!”
  上万兵卒的尸骨堆积在洛阳城下,吸引了无数乌鸦在半空盘旋,一旦没有人看守,这些乌鸦就俯冲而下,啄食兵卒的尸体。不是曹操和李重不想将兵卒的尸体带回,而是天气太过严寒,血液刚刚流淌出来,就被冻结成冰块,把兵卒的尸体都粘连起来,这种情况下,根本就没办法分开粘接在一起的尸体。
  付出了上万人的代价,曹操终于熬到了严冬。
  这个冬天特别的冷,寒风呼啸,隔三差五就下一场鹅毛大雪,几天不停,没到十二月,地上的积雪就深达数尺,一不小心,人就有可能陷入积雪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李重只能留下张辽带领一万兵卒驻守在洛阳城下十里之处,自己带领大部队撤回虎牢关。
  对于留守的张辽来说,曹操的威胁并不大,这种情况下出兵,除非曹操的脑子有问题。都不用张辽动手,十里路的风雪就能让曹操的兵马折损一半。唯一的威胁就是严寒,不过数万人的御寒物资集中到一万人身上,熬过严冬也不是问题。
  但就是在这种极端恶劣的情况下,曹操还是发动了一次突袭。
  十二月中旬,天寒地冻,风雪遮天,一眼望去,三丈之外就开始模模糊糊,耳边尽是狂风呼啸的呜咽之声,再也听不到其他声音。
  许褚,庞德二人各自带领三千兵卒,跋涉在漫天的风雪之中。
  别误会,许褚庞德这两员猛将并不是要去和张辽厮杀,那不现实,两个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防火,放完就跑。
  张辽大营的哨兵站在箭楼上,冻得哆哆嗦嗦,本来就没多少心思瞭望远方的动静,就是看,也看不出去多远,能见度也就是几十米而已。所以等到许褚庞德二人摸到张辽大营边上,斥候这才发现,忙不迭的敲响梆子。
  霎时间,无数兵卒在营帐中蜂拥而出,拿起刀剑御敌。
  许褚二人一声令下,无数火把火油散落到张辽的大营之中。张辽是一个很合格的将领,所以大营布置的井井有条,帐篷上的积雪也清理的差不多,但是就是这样的谨慎,却为许褚二人放火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厮杀过程中,张辽的帐篷、粮草、干柴,几乎被许褚二人烧得一干二净。
  不过许褚二人也不是没付出代价,六千兵卒本来就十分疲惫,在遇到张辽的生力军,也死伤大半,反而张辽的兵卒倒没多少伤亡,这是典型的以人命换物资的行为。
  等到许褚庞德二人退去,张辽查看一下剩余的物资,只能下达了一个无奈的命令,全军退回虎牢,也就是说,李重放弃了对洛阳附近的控制力。
  第五百零二章大结局——穿越者与众不同
  初春,天气还十分严寒,道路上覆盖着冰雪,狂风掠过,一颗颗雪粒打在脸上,隐隐作痛。
  在洛阳到长安的官道上,数万军民艰难地跋涉着,形成一条数里之长的人流,人流缓缓移动,就像长龙一样。
  军队在管道两边护卫,百姓推着小车,背着包袱,一步步远离高大巍峨的洛阳城。每个人的脸上都布满着不舍还念的神色,神情悲怆。故土难离,这一次离开中原,所有人都不知道何年何月能回到故土,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了。
  不少人怀中都带着一小包故乡的泥土,无论是兵卒还是百姓。
  曹操骑着战马,走在队伍的最前头,身边跟着长子曹丕。曹丕也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的看着洛阳城。
  曹操见状,侧过头来,低声说道:“丕儿,你是不是很舍不得洛阳?”
  曹丕急促的喘了两口气,高声说道:“父皇,我不明白,如今天寒地冻,李子悔早已经撤兵回虎牢了。就算明年李子悔再行攻城,我们有几个月的喘息时间,必然能将洛阳的防御能力提高很大一截,有很大的机会守住洛阳,为什幺放弃呢,这岂不是白白把洛阳让给李子悔了?”
  “呵呵……”曹操轻笑一声,但笑容中的苦涩之意却显露无疑:“丕儿,成大事者当有所取舍,弃小取大,洛阳虽大,但比起百年大计来,也算不得什么。更何况李子悔大势已成,雄霸中原,只能越打越强,而我们虽然盘踞关中,但是凉州益州乱势已成,想要和李子悔抗衡实属不智。”
  “为父非是没有和李子悔抗衡的勇气,但识时务者为俊杰,以退为进也是一种手段。为父判断,只要我们放弃关中,李重一定会大刀阔斧的改革,打压儒家,然而儒家数百年来入朝为官,根深蒂固,李重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届时必然天下大乱,我们还有再次入主天下的可能。”
  曹丕黯然道:“但是父皇我们为什么不坐等李子悔打压儒家呢?”
  曹操看了一眼曹丕,心中暗暗叹了口气,自己这个儿子政治能力极强,可以这么说,如果天下太平,以曹丕的治国能力,治理一个国家绝对不是问题。但要把曹丕置身于乱局之中,曹丕的眼光还稍有欠缺。
  这可不是说曹丕的能力不行,而是相比曹操,李重这些人,曹丕还是要差上一些的。在历史上,曹丕犯的最大一个错误就是没有弄死司马懿,曹操可以暂时放过司马懿一把,因为曹操能震慑住司马懿,而且曹操也看得出,曹丕也能压制住司马懿,但是曹丕却做不到这一点,临死的时候没能先一步斩杀司马懿,以至于留下祸根。
  至于曹丕的儿子曹睿,实在不是一个雄主,被司马懿骗得太惨了。
  摇了摇头,把杂念抛出,曹操解释道:“李子悔不杀,有我在身边威胁,他是不会大动干戈的。”
  “哦……”曹丕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只听到曹操接着说道:“马上给曹彰传令,让曹彰无论如何也要守住凉州战线,给我们争取从容撤军的机会。再给曹仁传令,逼退赵云以后,只要乐进回到汉中,立即弃守汉中,把所有的兵卒,物资,人口都迁往长安。”
  “是!”曹丕立即应道。
  别看曹操准备充足,但一次大规模的迁徙不是那么简单的,特别是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洛阳数十万军民还没到潼关,就已经死亡了半成之多。别小看半成这个数字,换成人命的话,就是上万人的尸骨。
  一时间洛阳至长安的管道两侧尽是冻饿而死的百姓,看得人心中戚戚。
  但百姓并不知道,苦难才刚刚开始。
  身在洛阳的李重并不知道曹操已经弃守洛阳,赶赴长安去了,当然以李重的情报能力,三五天之后就能得到消息。但就算李重知道了,也无济于事,现在道路上全是积雪碎冰,派出骑兵追赶也无济于事。
  而且李重一点派兵追杀曹操,很有可能之屠杀到百姓,伤不到曹操一根毫毛,这么做除了背负骂名以外,根本毫无意义。
  三天以后,李重接到曹操撤往长安的消息,留守洛阳的军队不足三千人,不过李重依旧按兵不动,没有攻取洛阳的打算。反正曹操已经撤走了,什么时候占领洛阳都一样,现在去的话,还要负责满城百姓的吃喝,李重的负担也很重啊。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一条条战报接踵而至,乐进撤回汉中,汉中的曹仁撤到长安,长安已经重兵云集……
  于是以太史慈、赵云为首的将领纷纷请命,带兵攻打潼关,争取将曹操困死在长安。而李儒等文官谋士也纷纷出谋划策,比如让马超段曹操的后路,再派一支兵马绕道草原,偷袭安定郡等等,心肠无比歹毒。
  不过来吃并没有听从这些人的建议,将心比心,来吃不认为曹操这是垂死挣扎的节奏,而是要壮士断腕,走为上策。而曹操的后路不难想象,天下之大,也只有西域才是曹操的存身之地了。
  自己该怎么办?
  一时间,李重陷入迷茫之中,从内心深处讲,李重并不想将曹操至于死地,但理智上,放虎归山又是十分愚蠢的举动。
  整整十天,李重都没做出决断,李重依照各朝各代的经验判断曹操是留不得的,但对照到天朝,李重忽然觉得情景极其吻合。现在的情景是曹老大远走西域,自己雄霸中原,和蒋大光头退守宝岛差不了多少。
  抛开军事实力问题,宝岛人的生活水平确实高于天朝,生活环境也要比天朝自由。
  不要拿什么大光头带走多少金银财宝说事,也不要说天朝人口众多,事实就是事实,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抛开乡土情结,估计天朝的百姓宁愿生活在宝岛,也不愿意生活在天朝的,老百姓追求的可不就是这个。
  至于什么统一大计,当年李重对这个真不感冒,统一了又如何,不外乎是多统治了一个岛的百姓,多收了些税钱。坏处显而易见,剥夺了老百姓的选择权,两个国家的时候,老百姓还能偷渡,变成一个国家了,偷渡和自投罗网没什么两样了。
  民族大义更是个笑话,是,李重确实是个大沙文主义者,但当年的天朝好像正好和李重的作风相反,一等洋人、二等官,三等少数、四等汉就是统一了,汉人依旧不受重视,被打压。
  政府说话也跟口号一样,你要是真的重视民族大义,当年南阳的屠杀事件,政府为什么出兵给华人报仇雪恨。只有血债血偿,华人才能对政府归心,民族的凝聚力才能更高,光欺负宝岛算什么本事呢,收回宝岛天下华人就扬眉吐气了,真是笑话。
  想到这里,李重心里做出了决定,自己先做个实验吧!
  咱是穿越者嘛,穿越者就要与众不同,一统天下多少人都玩过了,玩就要玩点新鲜的。
  ……
  这个冬天发生的最后一件大事就是徐晃投降了李重,周瑜将夷陵天险纳入囊中,随后指挥大军进入益州。益州本来就摇摆不定,徐晃一投降,大多数属州县立即倒戈相向,有些比较顽固的州县也在吴懿的劝说下竖起了降旗。
  徐晃投降,益州入手,李重争霸天下的活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天下十之八九尽在掌握之中,大局已定。
  初春、长安、细雨蒙蒙,青草连天。
  最后一个战场打的如火如荼,马超和曹彰在安定一线展开殊死搏杀。曹操千里逃亡,马超自然不会放过大仇人,就算李重没有军令,马超也会拼死搏杀的。
  曹彰也是一样,战线以东就是曹操的迁徙大军,一旦自己挡不住马超,曹操进军西域的活动也就流产了。
  没人能在数万骑兵的骚扰下还能带着百姓穿行千里,可以想象,只要马超的兵马一到,数十万百姓肯定会一哄而散的,更何况本来他们就不愿意背井离乡,有逃跑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二月中旬,曹操的大军进入到车师境内,数十万军民终于脱离汉境,曹操的远征西域行动终于跨出了第一步。
  对于曹操来说,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但就在这时,噩耗传来,断后的曹彰终归没挡住马超的强袭,在一次交战中,被马超带领兵卒围攻刺死。老来丧子,这让曹操悲痛万分,不过对于曹操来说,这也是无奈的举动,除了曹彰,别人拼死一战的决心还真不好说。
  紧接着,曹操就接到李重送来的一件包裹。
  对于李重的举动,曹操也很奇怪,如果说自己一开始带领数十万军民逃走的话,李重不知道还情有可原,但一直到现在,曹操也没见到李重的追兵,好像太史慈,赵云等猛将全都消失了一般。
  难道李子悔有意放自己一马?这太荒谬了。想到这里,曹操自己都觉得自己有些异想天开。
  曹操打开包裹,入眼是一个木盒子,再打开木盒子,一封书信放在最上面。
  曹操停住战马,打开书信,慢慢读了起来:
  与君一争天下,不胜快哉,今曹兄败走西域,李某不胜感概。
  虽曹兄败走西域,但李某视之,亦未失为开疆辟土之良机,现西域诸国战乱不休,曹兄定能扫平西域,再与李某一决雌雄。
  曹兄远走,李某有薄礼相送:翻水车图纸一份,轮转投石机图纸一份,连弩图纸一份,万望曹兄一展我华夏雄威!
  ……
  曹操读到这里,忽然仰天大笑起来,回头向东南方望去……远方青山依旧!(大结局)
  完本感言:终于结局了,也许这本书的解围有点仓促,虎头蛇尾,但蜘蛛认为,既然李重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再写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了。军事文,看的就是排兵布阵,阴谋诡计,但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写这个就有些画蛇添足了。
  最后谢谢看过这本书的书友们,没有你们的支持,蜘蛛也写不出来这一百多万字。
  ━━━━━━━━━━━━━━━━━━━━━━━━━━━━━━━━━
  本文内容由【天煞孤星】整理,海棠书屋网(<a href=http:// target=_blank></a>)转载。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