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节

  安顿好了在京的藩王,迁都之事被鞑靼和兀良哈的事情盖过,朝臣的反对之声渐小。
  皇后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好,朱高炽渐渐安分。宁王世子小动作频频,派人盯着应无碍大局。算不上事事顺心,但比起刚坐上龙椅的时候,却着实好上许多。
  朱棣本来挺开心,哼着小曲准备北上,结果钦天监突然来报,有月食,就在近日!
  月食刚过,江都郡主又薨了。
  江都郡主是懿文太子朱标的长女,朱棣的亲侄女。虽然对朱允炆的兄弟很不客气,寻到机会全部贬为庶人,送到中都看管起来,对自己这个侄女,朱棣还是相当不错的。
  封号未除,俸禄又加三百石,皇后在坤宁宫设宴,还特地抚慰过。
  原本好好的一个人,没病没灾,怎么突然间就薨了?
  闭门称病的仪宾耿璇收到锦衣卫架贴,当日被请到锦衣卫北镇抚司喝茶聊天。
  得知儿子被锦衣卫带走,耿炳文再也坐不住了。叩请觐见天子,不期望能保全长子官位,只望能把耿璇从诏狱里囫囵个的捞出来。哪怕再被关到刑部大理寺,都比落在锦衣卫手里强。
  历经三朝的耿炳文不缺乏政治智慧,求见天子时,绝口不提朱元璋赐的铁券。他清楚,如果皇帝真要杀一个人,铁券顶脑门上也没用。
  这一点,凡是经历过洪武朝的人都一清二楚。
  在朱棣面前举着朱元璋发的铁券,无疑是用老子压儿子,很容易让他联想起发生在靖难期间,尤其是济南城外种种不愉快的经历,事情恐会更糟。
  耿炳文想得很明白,与其冒着一家被拉上法场的风险,不如拼着老臣的脸面不要,到朱棣面前痛哭一场。
  如果是他自己,死就死了,说不得还能换得全家平安。
  换成耿璇,老将军却忍不下心。舐犊之情,至亲不舍。
  服一等侯朝冠,耿炳文在奉天殿中长拜不起。
  朱棣看着耿炳文,看着老将军花白的头发,终究叹息一声,“长兴侯请起。”
  戎马一生,登上九五。
  朱棣难得心软一次。
  耿炳文是洪武老臣,开国功臣,建文时站错了队,资历仍摆在那里。
  借着江都郡主的死,锦衣卫有相当大的运作空间。只要朱棣点头,一场清洗在所难免。凡是皇帝看不顺眼的,铁定都难逃一死。
  锦衣卫只忠诚于天子,朝臣可以不遵守皇帝下达的中旨,锦衣卫却能不经刑部和大理寺直接拿人。
  洪武朝的腥风血雨是否将在永乐朝重演,只在朱棣一念之间。
  江都郡主,耿璇,耿炳文,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预演。
  但在这一刻,朱棣突然心软了。这样的事发生在朱棣身上,几乎可以用奇迹来形容。凡是同朱棣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到不可思议。
  锦衣卫指挥使杨铎接到放人的旨意,沉思半晌,没有向宫中再递条子,亲自带人将耿璇送出了诏狱。
  诏狱之外,耿炳文正焦急的等着。
  侯爵的冠服都已除下,略有些伛偻。
  短短两天,人似苍老了十岁。
  “父亲!”
  耿璇跪地叩首,长泪不起。
  耿炳文向杨铎抱拳,杨铎忙让开,“长兴侯不必如此,本官是奉旨行事。”
  话中不带一点烟火气,一身大红色的锦衣,晚霞映照下,竟似染上了血色。
  面容俊美,唇边带笑,仍让人觉得冷。
  这种冷,同沈瑄不同,不是被杀气震慑,而是像被毒蛇盯上,让人冷到骨子里。
  见到现在的杨铎,孟清和定会惊诧。除了长相,他几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或许该说,这才是真正的杨铎,永乐帝亲封的锦衣卫指挥使。
  看着耿炳文携耿璇离开,锦衣卫千户纪纲眼中闪过不甘。
  是他拿着架贴,亲自带人抓了耿璇。
  人逮到诏狱,正要用刑,却被杨铎下令拦住。
  若不是杨铎横加阻拦,定能从耿璇嘴里问出不少“有用”的东西。
  据闻,江都郡主薨前,曾有形迹可疑的人出现在郡主府附近,但在郡主薨后,这个神秘人又消失了。纪纲抓耿璇,就是为问出此人身份和下落。说不定还能查到建文余党的蛛丝马迹,只要证实,绝对是泼天大功。
  建文帝死还是没死,葬进皇陵的究竟是谁,皇帝关押为建文帝讲经的和尚是为了什么,种种叠加,环环相扣,知情人口中不言,心中却已经明了。
  抓人之前,纪纲已报知杨铎,但杨铎仍不许他用刑,实在令人不忿。
  “纪千户为何做出这副样子?是对杨指挥使不满?”
  锦衣卫指挥何聚在靖难中立有大功,看纪纲很不顺眼。这样的奸邪小人,无赖之徒,怎配锦衣卫千户一职!
  “卑职万万不敢!”
  纪纲连忙低头。
  何聚冷哼一声,到底顾忌场合,不再多言,转身离开。
  身后,纪纲抬起头,看着何聚离开的方向,面色阴沉。
  耿璇被抓一事,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朝臣纷纷上疏,言锦衣卫之弊,请天子纳谏,裁撤锦衣卫。部分朝臣给长兴侯府递了帖子,希望耿炳文能够出面,以苦主的身份力谏天子,请天子撤锦衣卫,还政治清明。
  长兴侯府将递来的帖子全都送了回去。
  耿炳文的态度很明确,哪怕得罪满朝,也绝对不出这个头。
  魏国公府也接到了同样的帖子,不用徐辉祖出面,徐增寿直接把人堵了回去。为防徐辉祖抹不开面子,干脆借口侯府修缮,搬进魏国公府借住。有这位在,没人敢继续给徐辉祖递帖子。
  成国公淇国公等武将不能指望,六部堂官和御史言官只能孤军奋战。
  遇到皇帝心情不好,拖下去打几棍子不是稀奇事。搁在仁宗以后,受廷杖是光荣,在永乐朝,被敲棍子绝对是要命。
  几次下来,京城里闹得沸沸扬扬,连边塞都听到了风声。
  孟清和一边忙着统筹大宁城的各项工作,一边关注朝中动向。正想着事情闹大了,皇帝北巡的计划怕会夭折,毕竟朝中不安定,出来也不会安心。
  可事实证明,猛人到底是猛人,任凭六部天官轮番上疏,言官们抱头撞柱子,低头砸石砖,几乎把奉天殿砸出几个坑来,永乐帝照样集结队伍,摆出仪仗,按期北上。
  天子离京,朝中定然要有部分官员跟随。
  勋贵踊跃报名,文官则是被等着点名。
  在天子北巡期间,一应政务全部递送至天子驾前。
  传送有困难?想办法解决。
  沿途耽搁时间?哪个部门耽搁,就问罪掌印。掌印不想丢官,就要督促下边的人拼尽全力办事。
  解缙等人本欲谏言天子,可以世子代理朝政。奏疏未上,就被世子派人拦住了。
  朱高炽不是傻子,被老爹日渐冷淡,采用冷暴力,足够他受的。若是解缙等人的奏疏送上,可以想见,老爹对他的态度会变得如何。
  听说还有人走周王的门路,意图促使周王上表请立皇太子。
  不管消息真假,朱高炽都冒了满身冷汗。这不是在帮他,压根是在害他!
  派王安去查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三查两查,最终查到了宁王世子朱盘烒头上。让朱高炽更加怒不可遏的是,其中竟然还有世子妃的影子。
  就算没有直接证据,但同周王联络的人,的确与世子妃的父亲有旧。
  查到这里,朱高炽再也坐不住了。
  他能查到的东西,父皇岂会不知道?
  想想近日来父皇对他的态度,母后不时的提点,朱高炽头上的汗越冒越急,猛的一拍桌子,站起身,脸色却骤然间变白,视线模糊,向前栽倒,不省人事。
  世子昏倒的消息惊动了永乐帝和徐皇后。无论朱高炽让他们多失望,到底都是他们的嫡长子。
  太医院的院判和当值的几位御医都被请到了文华殿。世子妃守在朱高炽身边,脸色发白,却没有哭哭啼啼,与一旁的侧妃形成了鲜明对比。
  即便如此,徐皇后对她也不见多少亲近。
  “世子如何?”
  “回陛下,世子一时急怒攻心,痰迷心窍,醒来即无大碍。”
  急怒攻心?
  院判实话实说,朱棣的脸色却未见任何好转,反而更加难看,显然误会了世子急怒的原因。不等朱高炽醒来,袍袖一挥,大步离开了文华殿。
  在朱高炽醒来之后,徐皇后叮嘱世子妃好生照顾世子,也很快离开了。
  皇帝皇后同时驾临却先后离去,皇帝更是没等到世子醒来就转身离开,宫中传言世子不得宠,可见确有其事。
  文华殿中一片可怕的寂静。
  朱高炽躺在床上,青白着脸。
  世子妃想为他擦汗,却被躲了过去。
  御医亲自熬好汤药,奉上,待世子用药之后,告辞离开。
  殿中的宦官宫人放轻了脚步,呼吸几不可闻。
  许久,朱高炽出声道:“张氏。”
  “妾在。”
  结缡多年,又生育了朱高炽的长子,世子妃一直被世子看重,如此冰冷的口吻,从未出现过。
  “自今日起,除向母后问安,不得踏出殿中一步。另外,管好身边的人。”
  “妾……”
  “恩?”
  “是,妾听命。”
  世子妃咬着嘴唇,潸然欲泣。朱高炽却不再多看一眼,他尚且自身难保,何能怜惜世子妃?何况,断了世子妃同宫外的联系,也是变相保住了她。自己动手,总比父皇和母后追究要好上许多。
  “你下去吧。瞻基问起,只说孤偶染风寒,身体不适。让他好好读书,孝敬皇祖父。”
  “世子……”
  “孤累了。”
  朱高炽闭上眼,世子妃不敢多言,带侧妃一起从侧门退了出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