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想到皇上会在路上给她带回当地特产,她就期待。
  “是,娘娘。”映月还是气得很,但是不想在娘娘面前大发脾气,她出去后看到吴贤妃在等着她,脸上满是怒火。
  吴贤妃尽力平息怒火,“娘娘是贤名在外之人,又救了大皇子,怎能由她污蔑!她恶贯满盈,倒好意思污蔑娘娘。”
  宫中受过皇后恩惠或是对皇后有好感的宫妃宫人无一不感到气愤,所以长阳宫才会迎来那么多对孙氏大骂之人。
  “罢了,吴娘娘,若是有些办法能让她彻底没了声就好了,她既然喜欢骂人,那就让她再也骂不了。”映月眼中闪过一抹算计。
  “不行,她不能出事,不然其他人就得怀疑到娘娘身上了。”吴贤妃下意识否决,但仔细想想,这办法并非不行,她又改口道:“但是要是她整日大吵大闹,将自己骂哑的,那就没问题了,她不是喜欢哭,不是喜欢骂吗?这世间将自己哭瞎哭哑之人并非没有。”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皆有成数了。
  不日后,孙氏在长阳宫突然没了声音,宫中纷纷流传起孙氏这是损了阴德,骂的太多,将自己嗓子都骂哑了,所有人在听到这话的第一时间就相信了。
  连皇太后都没有怀疑,她冷声道:“老身真是瞎了眼才让她进宫。”
  她看向镇哥儿的眼神格外复杂,以前她还盼着儿子早立镇哥儿为皇太子,可现在,镇哥儿有这么位生母,将来必然跟生母扯不开关系,这个打算可以放一放了。
  她看向钰哥儿,钰哥儿也好,就是比镇哥儿小,大明要不立长子为皇太子,要不就立嫡长子,而想弄出一个嫡长子倒也简单,便是将孩子生母册封为后就好,钰哥儿就可惜在出生太晚这点上,不过皇后贤德,她也不可能让儿子废了皇后,册封吴氏为后。
  她还是盼着皇后生下嫡长子的,特别是在出了孙氏这事后,无论是让镇哥儿还是钰哥儿成为皇太子,将来都会给大明江山留下隐患,不若就让皇后所出之子即位。
  只愿皇后能快些怀上身孕吧。
  叶湘雅对于怀孕这种事没所谓,反正这不在原身的愿望内,而且,抛开孙氏的哥儿,还有吴氏的哥儿做替补,她操心其他事都不操心子嗣的事。
  三日后,朱瞻基回来了,叶湘雅差不多一年没看到他了,心里想念的很,而朱瞻基抱着她,眼里流露的是同样的思念,而皇太后眼底闪过满意,今晚特地将两个公主叫到仁寿宫,留下时机给帝后二人独处。
  但夜晚来临时,气氛并不如皇太后想的暧昧,夫妻二人对视一眼,认识达成一致,处置好孙氏后,剩下要应付的就是齐心协力扶持大明江山了。
  朱瞻基主外,她主内,总得让外族一听到大明二字就吓破胆子。
  至于夫妻生活这种事,既然两个人都清醒的,任务也没有要求这种事,他们俩至今就还是干干净净的躺在一起,毕竟总不能用别人的身体再做这些事吧。
  反正她的目的就只是完成任务罢了。
  任务是最优先的,其他都是其次。
  很快,朱瞻基在朝廷上颁发各种宽恤之令,而叶湘雅专心于如何让百姓吃饱这事上。
  番薯是明末时传进中国的,这东西不仅产量高,还非常填腹。
  想起番薯的高产、抗旱、易储存等等特性,叶湘雅眼睛就越发亮了,跟皇帝说起这事,皇帝就立即召开大会,开始议论这‘神农草’——能让人饱腹又产量极好、有利百姓的东西,可不就是神农草吗。
  番薯的原产地是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后来传入安南、吕宋各地,在明末时才传入中国,不过现在,想来安南、吕宋这些地方已然有这种作物了,派人前去搜寻不成问题。
  而大臣们对皇帝的做法没有意见,甚至还支持极了,但前提是那些地方真有皇帝所说的番薯,若是这事成了,便是流芳后世的一件大事啊,皇帝倒也不在意大臣们的质疑,换做是不清楚后世之事的人眼中,谨慎点没问题。
  于是,继郑和多次下西洋后,改为下南洋了。
  叶湘雅和皇帝特地去目送郑和上船,想起郑和的年纪,叶湘雅还给他送去了多瓶药膏以及熬制药膏的药材和方子,就盼着能延长岁数,但愿不是她想多了,但郑和确实是在宣德八年病逝的,只得葬于当地,无法落叶归根,后人只好在中原之境建立衣冠冢。
  这对于一个国人而言,是多遗憾的一件事,但能死在追随事业的路上,也不失为一件浪漫的事。
  此后的日子里,宫里再无孙氏的消息,而叶湘雅这边的日子也步入正轨了,皇帝在朝廷认真办事,就是一拼命郎君,总是在天黑后才去往坤宁宫,在坤宁宫里,夫妻俩不是跟几个孩子说笑打闹,就是彼此陪伴,一个批改奏疏,另一个看账本管宫务。
  从前两人似是无端生出的感情,但是如今却是真正的心灵相依了。
  宣德八年,郑和平安归来。
  果然携带数红薯藤条满载而归,此作物在中原之境很快掀起轩然大波,它是真的高产,而且尝起来滋味极其不错,甜滋滋的,红薯叶还有止血、降糖、解毒等等功效,等此物在京师试种成功后,便在全国各地开始试种起来,当然,这好东西必然管束的厉害,不会让外族人夺了。
  自从番薯在各地传开以后,主动提议帝王去找寻此物的皇后和下令得到番薯一物的皇帝在民间名声极盛,当然,作为能取回此物的大功臣郑和等人,则是受了皇帝最高的赞赏,破例被封公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