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综合其它>十国帝王> 第215节

第215节

  第345章 谋利有成志士归,去王称帝性未改(下)
  费高章摆摆手,示意张一楼起身,提起茶釜,为张一楼将茶碗里的茶斟上,与张一楼各饮一口。饮罢,费高章望着张一楼,道:“你此番既然要投明主,在‘临行之际’,为师有一言相赠。”
  “老师请说。”张一楼恭敬道。
  费高章放下茶碗,目光越过窗台,投向更远的地方,他道:“先前说到陛下,你且说说,在你心中,陛下是一个怎样的君王。”
  张一楼神色一凛,这样的话可是不宣之秘,人臣在背后议论人主,可谓是犯忌讳的举动,费高章此问,可以说是师生密语。张一楼不解其意,但还是中规中规地说道:“陛下雄才大略,可以称之为一代明主。然则……”
  “然则如何?”费高章问。
  张一楼微微叹息,道:“陛下本有经天纬地之才,受命于危难之际,在河东一片风雨飘摇之时,继位为王,于绝境中逢生,逆流而起,锋芒初露,即让天下英雄侧目,败朱温,挫强敌,保得河东之地不失。此后征战四方,无往不胜,以区区一地战一国,而能日益壮大,使伪梁不能制,最终成就‘时来天地皆同力,举天下英雄莫能与之争’的大势,一举灭梁,创建霸业。陛下还是晋王时,说是天下最有作为的君主,当之无愧。”
  “陛下入主中原后呢?”费高章追问。
  “陛下入主中原后……所作所为,未免差强人意。”张一楼摇头道,满脸都是惋惜之色。说是“差强人意”,那是含蓄之词。
  费高章接着问:“如何差强人意?”
  张一楼疑惑的看向费高章,不知对方为何明知故问,转念一想,这必是费高章往下还有话要说,便顺着对方的问题答道:“以我大唐灭梁之势,若是励精图治,本可顺势取天下。然而陛下这一两年来,却是纵情享乐,不理朝政,赏恶法善,猜忌功臣,重用前伪梁的小人奸佞,使小人窃据高位,而有功者不能受其固有之荣。大唐入主中原虽只一年余,但君臣颇有离心离德之意。”
  听了张一楼这番话,费高章意味莫测道:“你当真如此想?”
  张一楼怔了怔,这乃是明眼人一眼都能看出来的东西,不知费高章为何如此问,眼中的疑惑更甚,“老师,此事朝野皆知,难道不是如此么?”
  费高章摇摇头,正色道:“一楼,若是你当真如此认为,那你便错了。”
  “错了?”张一楼一愣。
  费高章肃然点头,那双历经世事沧桑,饱含智慧的双眸愈发明亮,“若说大唐灭梁功臣,有几人能与李从璟相比?若是陛下猜忌功臣,为何独独不猜忌李从璟?要知道,李从璟在幽州这一年多来,所作所为之事,颇多僭越之处,然而朝廷却没有丝毫微词传出,不仅如此,但凡李从璟需要朝廷支持的时候,无论是民力物力还是财力,他都能得到朝廷的支持,这又是为何?”
  李从璟在幽州行事,无论是任命大小官员,还是去岁向朝廷要粮种、要农具,朝廷都没有半分阻扰,而且是一路给其方便。之所以会如此,包括张一楼在内,很多人都认为那是有李嗣源、任圜、郭崇韬在朝中之故,因为有他们的支持,所以李从璟做起这事来,才能看似来丝毫不费力气。
  张一楼正准备如此回答费高章,但见对方明知故问,悚然一惊,心想:难道真正的根由并非如此?
  见张一楼一时没有言语,费高章道:“你也不想想,以如今陛下对朝堂的掌控力,若是陛下不愿意,这些事李从璟能够做成?若无陛下首肯,那些只知道揣测君意,奉承媚上,而又窃据高位的小人,又岂会放过这些机会,不对李从璟发难?但情况并非如此。一楼,李从璟之所以能在幽州成事,追根到底,那是有陛下的支持!”
  这话颠覆了张一楼的一贯的认知,将他深深震住,他惊讶道:“老师,难道陛下并没有猜忌功臣?”
  “这倒不是。”费高章摇头,“陛下不是不猜忌功臣,是没有猜忌到不分是非的地步。”他目光锐利起来,“卢龙事关北地边境安宁,在阻挡契丹南下这件事上,扮演的是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李存审老将军病重不堪留任之时,陛下谁也不用,唯用李从璟,岂是没有理由的?李从璟在独自领军之前,一直是陛下的亲卫,跟随过陛下很长一段时间,为其心腹,陛下对李从璟的了解,想必也极深。也正是因此,陛下才敢将幽州重地,交给李从璟。说到底,这还是陛下对李从璟的信任啊!”
  张一楼若有所悟,颔首道:“怪不得,学生听闻,朝中应对契丹之策,本是暂时与其和睦相处,为此,李从璟北上之初更是出使过契丹。但李从璟一到幽州,便擅动刀兵,先是葫芦口袭击契丹军,之后又克复平州,攻占营州,挑起莫大战事。按理说,李从璟此举,已经大大背离了朝中国策,但陛下却从未怪罪李从璟!之前一直以为这是李从璟光复平州、屡败契丹的功绩,冲淡了他的罪责。现在看来,却是陛下根本就没有怪罪他的意思!”
  “不错!陛下数与契丹交战,岂会不知契丹本性?何况先帝临终时,还曾嘱咐陛下报一箭之仇。”费高章道,“若是一开始陛下就怪罪李从璟,之后李从璟在幽州所为的那些事,也就无法得到朝廷的支持了。”
  这番话太惊人了些,其中包含的真相发人深省,张一楼沉默良久,这才叹道:“看来陛下并没有如世人所想,那般猜忌功臣呐!”
  “不,陛下猜忌功臣,这件事却是不假!”费高章又摇头,否定了张一楼的结论,“若非猜忌功臣,这一年多来,陛下又岂会行赏恶罚善之事,让小人嚣张朝堂,而功臣寸步难行?”
  “这……”张一楼有些糊涂了,“老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见自己的得意门生被自己两句话绕糊涂,费高章呵呵一笑,显得很是高深,他慈祥的看着费高章,道:“世人皆知陛下猜忌功臣,但又有几人知道,陛下为何要猜忌功臣?”
  “这……”张一楼不知该如何回答费高章,心中暗忖,这不是明摆着的事么,陛下是怕功臣势力太大,尾大不掉,最后篡夺他的帝位!人主不都是这番心思么?
  费高章仿佛能看穿张一楼心中所想,他没有再追问,而是缓缓道:“安史之乱后,天下始有节度使,因节度使统领一地军政,遂逐渐成为小诸侯,不奉朝廷诏令者,比比皆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之徒,为何能祸乱天下?朱温为何能篡位自立,晋王为何能由人臣而为人主?这都是因为节度使权力太大,可自称势力,难以控制。灭梁以来,朝中功勋卓著的武将,个个都是节度使,他们本就身居高位,又有大功,当此之际,陛下如何能对他们没有顾忌?”
  “陛下入主中原之后,为何不趁势夺取天下?固然,大战之后需要休养生息,但更重要的,是陛下需要彻底掌控、稳固新到手的权力!”
  张一楼惊奇道:“可陛下未入主中原时,对其麾下节度使,可从未有过如此之深的顾忌啊!”
  费高章看着张一楼,目光因为锐利、深邃过甚,而变得有些可怕,“你要知道,晋王与陛下,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身份。陛下是晋王时,节度使叛乱,即便是事成,能得到的也不过是一个王;而在陛下是陛下之后,节度使再动乱,一旦功成,那得到的就是天下,是九五之尊的帝位!”
  张一楼骇然,不敢再往下接话。
  “人主驭臣之道,无非平衡二字。既然河东旧臣功勋太大,难以约束,那么为分散这些旧臣的权力,陛下便只有重用伪梁旧臣一途。利用伪梁旧臣,来制约河东旧臣,以达到平衡朝中势力的目的,这就是陛下‘猜忌功臣,重用小人’的根由!”费高章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赏恶罚善’,不外乎如是。段凝这些伪梁佞臣,如今能身居高位,不是陛下不知道他们的脾性,也不是他们真有什么陛下看重的才能,更不是陛下为他们贡献的钱财所动——天下都是陛下的,天下的财物自然也都是陛下的,段凝他们献上财物,对陛下而言,不过是自家的东西,挪了一个地方而已。陛下之所以用他们,看重的,不过是他们的身份,与河东旧臣完全不同的身份!”
  “这,才是陛下当下‘行事无度’的真相!”
  张一楼愣在那里,完全忘记了应答,费高章方才的这些话,如晨钟暮鼓,深深撞击着他的心灵,带给他无与伦比的震撼。一阵冷风从窗外吹来,让张一楼不禁打了个寒颤,他这才骤然惊觉,不知何时,他手心后背,已经全是汗水。
  屋中再度沉寂下来,一时间只有炉火燃烧的细微声响,和窗外呼呼的风声。
  不知过了多久,张一楼勉强稳定心神,他道:“老师,如此说来,且先不论陛下此举是否妥当,但至少可以说明,陛下并非就真的沉沦在享乐中,失去了往日的雄心壮志,陛下,仍旧还是那个一战灭梁的陛下!”
  “此固然如是。”费高章沉声道,“一楼,为师跟你说了这么些话,现在你可以告诉我,陛下纵情享乐,不理国事,其因为何?”
  已经稳住心神的张一楼稍稍沉默,缓缓开口道:“沉迷往日功业,狂妄自大,因而纵情享乐,不理国事,这些,都只不过是陛下打压河东旧臣,提拔伪梁旧臣,平衡朝中势力的幌子罢了。若不如此,陛下此举就太明显了些,必然引起河东旧臣的不满,稍不留神,就可能适得其反,引起河东旧臣动乱。唯有以心性大变为幌子,变得‘昏聩’,再行这些‘昏庸’之举,才不会让河东旧臣看出这些事的真相来,从而人人自危,而抱团生出歹念!”
  费高章赞许的点点头,“正是如此。”
  话至此处,张一楼长叹道:“陛下初临中原时,常有英明之诏令,轻徭薄赋,抚民重农,每有臣子进谏良言,无不应允。后来陛下行事无度,学生每每闻之,深感惋惜,却不曾想,真相竟是如此。陛下固然还是那个陛下,可陛下这番苦心,天下却是无几人能如老师一样,看得这般透彻了?不集中权力,不先稳固朝政,谈何征战天下?即便是征战天下了,怕是也会功亏一篑;便是征服了天下,也可能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张一楼有此感慨,费高章虽然心思清明,却也不免感叹道:“幽州能有如今盛象,半赖李从璟,另外一半,却是靠陛下。只是不知,李从璟在为他的功业感到满意时,是否能够理解陛下对他的信任?在如今大唐河东旧臣中,除却郭崇韬,就唯独他李从璟,能让陛下如此宽信相待了。只是,李从璟是否能够体会,陛下对他报以的厚望?”
  张一楼默然。
  屋中再度陷入沉默。
  这回,沉默持续的时间更久。
  ……
  辽东。营州与建安之间的某处。
  莫离、桃夭夭带领军情处锐士,奔行在并不如何宽阔的大道上,风驰电掣,马蹄滚滚,在泥泞的道路上留下一地杂乱的马蹄印。
  道路上的积雪融化得差不多,道旁林木上的积雪却仍旧颇厚,下雪时比之降雪时更寒冷,这野外的温度低得吓人,军情处锐士们腰畔的横刀,有许多都被冻结在刀鞘中,一时难以抽出。
  虽然如此,但在赶路的众人,无论是骑士还是马匹,皆都浑身是汗。只不过,脸上虽然密布汗水,但耳朵在凌冽的寒风中,还是被冻得通红、生疼。
  在今日上午,军情处遭遇了契丹骑兵,一阵激烈交战之后,军情处三百锐士硬生生杀穿五百契丹骑兵,没有停留半分。事实上,之前交手的这支军队,还是在大队被契丹马军围追堵截、避无可避的情况下,莫离“精挑细选”的最小一股契丹骑兵。
  军情处大队人马固然杀穿了契丹马军,继续奔驰在南归的道路上,但他们其中有很多人,却永远留在了这片冰天雪地里。
  在过往几场与契丹马军、游骑的交锋中,安重荣、赵弘殷等几名演武院学生,被莫离“蛮不讲理”的放在队伍中间,加以保护,没有让他们受到半分伤害。
  队列中,安重荣回头望了一眼,那些留下断后的军情处锐士,背影已不可见,但他们决然向契丹举刀奔驰的身影,却仿佛一直在眼前,只要安重荣回头,他就能看到。
  眼圈通红的安重荣回过头,牙关紧咬,握住马缰绳的手被冻成青紫,却一直紧紧攥着。
  就这样被放在队列中间“保护”,作为血性男儿,安重荣虽然不能改变军情处的处境,却也不想这般“躲躲藏藏”,眼睁睁看着同袍战死。他曾向莫离请命,要求站在第一线,与遭遇的契丹蛮子交战。
  但是莫离毫不留情驳回了他的请求,在安重荣恼羞成怒的时候,莫离只是淡淡道:“你们演武院的学生,每一个都是军帅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寄托了军帅对我大军未来的希望,在你们学成归队之后,必将也必须成为军中中坚力量,到得那时,有的是你们上战杀敌、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建功立业的时候,但是现在,你们只是演武院学生,保护你们,就是保护大军未来的希望。你们可以死,但我不会让你们白死,而你们自己,也没有资格让你们死得没有价值!”
  这样的话,让安重荣、赵弘殷等人无法反驳。在同袍的鲜血中,在莫离表面淡然实则饱含期许的眼神中,他们感动着,也默默牢记了身上的责任。
  因为契丹围追堵截的军力远远超过军情处的力量,这些时日,在避免交战的过程中,莫离不得不带着他们兜圈子,是以走了很久,他们仍然还在营州范围内,并且没有越过营州城。
  入夜,大队停下脚步,选了一处被风的地方扎营。
  为防被契丹发现,众人没有堆篝火,只是然起一堆堆勉强可以烤熟生肉的小火,就这样的火堆,还是在被遮挡严密的帐篷中。
  夜深了,众人却都没有睡意,按理说在经过连日以来的奔驰后,大伙儿都应该很疲惫才对,但是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
  安重荣、赵弘殷等人,围在已经熄灭的火堆前,小声交谈着。
  若有若无的火光中,莫离了过来,在众人身旁坐下,丢出一个酒囊给安重荣,对他们笑道:“这是我最后一点存货了,今为岁末,明为春节,是日为除夕,这点酒,权当是我与你们一起过节了。大家为国家出生入死,过年都只能在这异国他乡的野外,我代军帅谢过你们。”
  “不敢当!”安重荣、赵弘殷等演武院学生莫不感动莫名,纷纷言谢,只不过他们都是军中汉子,却是不会矫情客气这一套,安重荣打开酒塞,先是闻了一口,赞叹道:“香,真香!”这才饮了一小口,咂咂嘴,将酒囊递给赵弘殷。
  围坐在此的演武院学生和几名军情处锐士,眼神炙热,一一接过酒囊,迫不及待饮上一口,随着暖流入腹,直觉浑身暖和。酒囊在人群中走过一圈,最后又回到莫离手中。
  接过酒囊的那一刻,莫离怔了怔,笑骂道:“你们这些家伙,照酒囊里还剩的酒推测,你们每个人饮酒时,差不多就沾了一下嘴唇,平日都是军中豪爽汉子,这饮起酒来,怎生扭扭捏捏了?”
  众人面面相觑,沉默下来。
  最后,还是赵弘殷道:“莫先生,酒我们都喝了,这年也算是过了,喝多喝少都没关系。但是那些战死和留下断后的同袍,却是喝不到这口酒,也过不了这个年了。剩下的这些,就留给他们吧!”
  莫离愕然,随即认真地点头。
  少顷之后,两百余军情处锐士,在空地上集结,整齐列阵。
  莫离、安重荣、赵弘殷等人,蹲在地上,亲手在阵前垒起一抔黑土。
  黑土垒好,众人回到阵中,沉默、肃然看着这堆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点的土堆。但是他们每个人的脸上,却都写满了神圣之色。
  黑土无碑,烈士无名。
  莫离的白袍上沾满泥土,已经看不清原本的模样,他从安重荣手中接过那个酒囊,默然洒在那抔黑土前。
  整个过程,只有水流滴落地面的声音。
  倒空酒囊时,两百余将士,一齐轰然行军礼。
  莫离抬头望天,在这不见星辰的夜里,他嘶声喊道:“大唐的英雄们,过年了!”
  第346章 可笑蚍蜉撼大树,雄主不屑转顾之(上)
  军情处两百余将士默然伫立在那抔土堆前,安静了许久。站在阵前的莫离,也抬头望天忘了许久。桃夭夭站在军情处军阵旁,任由冷风吹乱长发,也没有去理会。
  时间在流淌,而有些东西却亘古不变,生命在消逝,而有些精神代代传承。护边击贼也好,保家卫国也罢,在人命贱如草的乱世,有的人为自己在战斗,说到底是在为财利流血,有的人因为财利去拼命,却厮杀在保境安民的战场上。
  这就是军人,他们过着刀口上舔血的日子,拿生命作为代价,去向命运交换一些真实而又虚幻的东西。
  军情处的军阵还未散去,有游骑从前路奔回,带给了众人一个并不好的消息,“前方二十里之外,发现大批马军,观其火把数,人数不下一千。”
  这个消息意味着,众人这个年不仅过得不成样子,而且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莫离皱眉,“依照之前掌握的契丹军力布置情况来看,此时应该不会有契丹马军出现在这附近才是,怎么突然跳出一支千人骑队来?”不过因为军情处人少,能散出去的游骑更少,不能尽皆探查到契丹的行踪,也是正常之事。
  桃夭夭说道:“今早已有一战,后面的契丹军若是追赶得快,距离我们不会超过五十里,若是回头东退,恐怕会陷于被两面围困的境地。到了那时再要脱身,恐怕就来不及了。”
  这个道理莫离也知晓,他脑海中回忆着这周围的道路、地形,苦思众人遁避之所,然而这里到底是敌境,莫离不可能对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附近人烟稀少,前日抓来的向导又不幸死在今早的战事中,眼下莫离却是找不到出路了。
  莫离久不言语,在场众人差不多也能想到自身面临的处境,一个个都面色严肃。
  桃夭夭拢了拢鬓角的丝发,笑了笑,对莫离道:“反正这年也过了,既然今夜之战避不过,不如就拼了这一回。若是有幸活命,由此再向东百八十里,就能过营州城,过了营州城,一路南下,路程就要好走的多,我们布置在营州境内的人手也能接应一二,要回幽州就不难了。”
  莫离微微点头,看向面前列阵整齐的两百余军情处锐士,说道:“战事不可避免,唯有拼力突围而已,生死由命成败在天,诸位各自珍重了。”
  “反正年也过了,拼死就拼死吧,不亏!”安重荣接过话,大声道,又笑了笑,指着那抔黑土道:“今日坟都立了,死了也不至于做孤魂野鬼,怕个鸟!”
  说罢,向莫离抱拳:“莫先生,之前我等演武院学生,一直为诸位护在中间,今夜之战,极可能是最后一战了,还请莫先生予我等一个机会,让我等不至于死得憋屈!”
  “准!”莫离这回没有再拒绝安重荣,“我知你善骑射、甚为武勇,既然你一意求战,便在我身侧吧!”
  安重荣大喜,“多谢莫先生!”
  赵弘殷等人不甘落后,纷纷道:“我等请战于阵前!”
  莫离一挥手,干脆道:“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